阳了后,为什么不建议你一发烧就吃药?
还没阳的壹读君|闫梓萌
最近,朋友圈“阳气”激增。
打开朋友圈一看,一半动态都在晒自己的“两道杠”,分享或吐槽自己的症状,有人凌晨被耳朵疼醒,有人水泥封鼻孔,有人嗓子里仿佛长了片沙漠……
在各种症状中,发热最为常见,几乎没人逃得过。
那么,发热后要立刻吃退烧药吗?手边没药,又该怎么办?
认识发热
发热是指身体制造过多热能或身体的体温调节失调,导致身体的温度高过温度设定值或温度设定值本身过高。体温上升可强化免疫细胞,增加它们杀死细菌和病毒的能力,也可抑制细菌和病毒在体内繁殖。
简单来说,感染新冠后的发热,实际上是我们的身体在帮我们对抗病毒的入侵。我们不必一发热就如临大敌,一般地,腋下体温没有超过38.5℃时,不需要采取措施。如果一定要退热,首选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方式退热。
各国指南均不推荐物理降温用于退热,因为人体的体温是受下丘脑的体温中枢调控的,物理降温治标不治本,我们的身体反而会通过加强产热或者减少散热,来克服物理降温的作用,使体温恢复“原样”。
如果实在不舒服,想要使用物理退热法的话,可以试试以下几种:
冰袋降温高烧时,用毛巾把冰袋包裹起来,放置在额头、颈部、腋下等位置。一定要注意冰袋不能直接使用,而是要包裹起来再用。没有冰袋的话,也可以用冷水打湿毛巾。
热水泡脚用热水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高烧带来的不适。
温水擦拭将毛巾浸入32~34摄氏度的温水中,拧干擦拭身体。注意擦拭婴儿时,一定要避开心前区,也就是宝宝心脏、胸口那一部分。
发热时要好好休息|图源:图虫创意
退烧出汗时,衣物也尽量选择纯棉等透气的材质,并且要及时更换衣物。
但如果体温持续高于38.5℃,则需要使用退烧药来治疗。大家在使用前记得阅读说明书,千万不要混吃或是过量服用。在儿童退热方面,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世界卫生组织仅推荐的两种退热药。
如感到精神状态转差,基础病加重,或孕妇、儿童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及时就医。
退热常见误区
疯狂喝水
多喝水有助于促进机体自身口、眼、鼻部位黏膜组织液的分泌来提高自身免疫力,但水喝太多,可能会水中毒——细胞外的钠浓度被稀释,细胞内外形成梯度差,细胞外的水分进入到细胞里,导致细胞水肿膨胀,继而出现头晕、头痛、气短等症状,严重的可能会抽搐、昏迷等。
一般情况下,一天喝1.5~2升水就够了,24小时内喝水量达到3、4升以上,就有可能水中毒。尤其是慢性肾脏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更需要合理控制饮水量。
什么都别这么猛喝
一味捂汗
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小的时候,只要一发烧,家人就会给我们盖上几层厚厚的被子,让我们出一身汗;出汗之后,烧也退得差不多了。
但事实上,多盖被子的方法并非完全科学。
在发热初期,身体感到寒冷,这时候采取适当保暖是可行的,除此之外,在没有出现感到寒冷、发抖的症状时,最好适当减少衣物、被子等覆盖,保持室内温度不要过高,这样才有利于发热的减退。
被捂晕也不是不可能
一味捂汗往往越捂越热,容易造成捂热综合征,即由于过度保暖或捂闷过久,而引起缺氧、大汗、高热等不适症状。
酒精擦浴
在用酒精擦拭身体的过程中,酒精会透皮吸收,这一方面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另一方面则可能会引起血管扩张、血容量下降,甚至出现休克的危险。
对婴幼儿来说尤其如此,他们的神经发育不完全,酒精不仅可能会影响他们的神经发育,大面积酒精擦浴还可能会导致婴幼儿酒精中毒。
也不要这样强行给孩子喂吃的,根据食欲来调整
古代人如何对待发热
在认识发热的路上,人类可走过不少弯路。
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十分热衷于在头上“凿孔”。
希罗尼穆斯-博什《凿孔》
许多学者认为,头骨凿孔起源于一些古老的部落仪式。那时,人们认为身体的不适源于恶灵缠身,并相信在头上开个洞就能把脏气放出。发烧、头痛等症状都常用这一方法来“治疗”。
长久以来,发热一直被视为一种超自然的现象。因此人们也将治疗发热的希望寄托给“乱力怪神”。
古代罗马人有专门的神庙用来祭拜发烧女神菲布利斯(Febris),她象征着发热,同时也保护人们免于发热与疟疾。古罗马人会将护身符留在这些发烧神的建筑中,希望能安抚让他们生病的神灵,以此让自己免于发热的症状,或是通过祈祷让自己现有的发热得到缓解。
中国古代则是采用“跳大神”的方法来驱散“病魔”,这一方法如今在一些地方仍然流传。人们认为发烧是由于染上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儿童发烧则更被视作是家中已逝的长辈留恋家人与现实世界,不愿意离开而附在晚辈身上所导致。
民间有时也会采用朝着房间角落咒骂、要求“对方”离开、在午夜唤百遍患者的名字等迷信方法。更有甚者会用藤条等殴打发烧患者,认为发热是被恶鬼缠身所致。因此而发生的悲剧也不在少数。
中世纪的西方,人们仍认为身体散发的多余的温度是源自于有毒的“邪气”。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便是放血疗法,人们相信唯有把脏血排出,才能脱离令自己发烧的邪恶力量。为此常有失血过多而死的病人。除此之外,催吐、腹泻也是彼时人们试图退烧的常用方法。
中世纪的病人在接受放血疗法/图源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印度民间至今仍流行食用“火帕安”。帕安是一种蒌叶和槟榔的组合,南亚人有时会咀嚼食用。尽管帕安已经被证实有极高的致癌风险,仍有人相信帕安可以使身心愉悦,治疗疾病。
火帕安/图源Youtube视频截图
而“火帕安”则是将帕安燃烧,然后伴着火焰递进嘴中——人们相信这种食用方法有助于缓解喉痛和发热。神奇的是,目前为止也少见有关因为食用“火帕安”而烫伤的报道。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很多匪夷所思的退热法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人们对发热的认知与治疗也愈发科学有效。
我们也应该正确地看待发热症状,理性应对,和自己的免疫系统一起“升级打怪”!
参考资料:
[1]A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Fever, The Atlantic.
[2]Feve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ayo Clinic.
[3]Unusual Ancient Medical Techniques, Evan Andrews, Histrory.
[4]丁香医生:发烧了,是捂一身汗好,还是用冰毛巾敷额头好?
[5]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全家都发烧了,怎么办?
[6] 广州卫健委:提醒 | 酒精擦浴有危险!这些退烧方式不推荐
[7]西安市中心医院:物理降温——你到底“擦”对了吗?
点击图片阅读| 阿根廷夺冠后,为什么大合唱失恋情歌?
点击图片阅读 | 过度运动容易变阳?这次不会是懒人赢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