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最新通告,这些场所不再查验核酸!要不要“囤药”?专家回应;西安疾控最新提醒
进入12月以来,多地已取消公共场所或市内公共交通核酸查验。
12月4日下午,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的相关措施,具体如下:
一、乘坐轨道交通、地面公交、轮渡等市内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二、全市公园、景区等室外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三、以上优化调整措施自12月5日零时起实施。后续,本市将根据国家政策和疫情形势,持续优化调整相关防控措施。
请广大市民继续坚持“三件套”“五还要”,落实好规范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好“手卫生”等个人防护措施,主动扫“场所码”,尽快接种疫苗,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武汉地铁4日发布运营公告:12月5日起,广大乘客凭健康码绿码乘车,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请主动扫场所码,全程规范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
昆明
云南昆明发出通告称,12月4日首班车起,乘坐昆明公交、地铁、出租车、网约车等市内营运的公共交通工具,运营企业在核验健康信息时,不得拒载无核酸阴性证明的乘客乘车。
南宁
12月3日,广西南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宣布调整重点公共场所查验核酸阴性证明措施。相关通告称,为科学精准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对入住南宁市宾馆、酒店、民宿和进入旅游景区等人流密集场所人员查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其余公共场所自本通告发布之日起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执行常态化防控措施。
宜宾
四川宜宾市疾控中心介绍,进入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等重点单位,需按规定出示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进入其他公共场所,全程规范佩戴口罩、主动出示健康码绿码,测体温、扫场所码即可,不需查验核酸检测证明。另外,乘坐公交、智轨、出租车、网约车等市内公共交通工具,全程规范佩戴口罩、主动出示健康码绿码,不需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坐飞机、火车、长途客运汽车、客运船舶等跨省流动人员,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达州
四川达州也明确,进入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等重点单位,需按规定出示核酸阴性证明。进入其他公共场所及乘坐公交、出租车、网约车等市内公共交通工具,主动出示健康码绿码,测体温、扫场所码即可。
哈尔滨
12月3日,黑龙江哈尔滨明确,市民群众进入经营场所和单位、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工具,需严格落实“扫码、测温、戴口罩”(公交车、网约车、出租车无需测温),查验“龙江健康码”绿码,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南昌
此外,12月4日零时起,江西南昌调整各类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查验核酸阴性证明时间。
根据南昌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进入医疗机构、儿童及养老福利机构、救助管理机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精神卫生机构人员,进入KTV、夜总会、酒吧、网吧、洗浴中心、密室逃脱、剧本杀等密闭场所人员,乘坐飞机、火车、跨省长途客运汽车、跨省客运船舶等交通工具的旅客以及入住宾馆酒店和进入旅游景区人员,需查验核酸阴性证明。
对进入南昌市内其它各类公共场所、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工具的人员,需落实扫场所码、测体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凭昌通码绿码通行。3岁以下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可免于查验核酸阴性证明。
购买“四类药品”不再实名登记,
有店家称连花清瘟、布洛芬售罄
昨天,北京市市场监管局
发布消息称,
自12月3日起,
市民通过互联网平台或本市药店
购买“四类药品”
不再需要实名登记信息。
“四类药品”包括退烧、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类药品,也可称为“一退一止两抗”药品。“四类药品”的功能主治主要针对发热、咳嗽、乏力等,这些症状和新冠肺炎病毒引起的初期症状相似。
在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去年下发“四类药品”参考目录中,药品包括小柴胡颗粒、秋梨润肺膏、炎可宁片等645种。
按照北京市此前规定,到药店或者在线上买药的时候,触发“购买四类药品登记”的填写实名信息,就意味着所购买的药品是“四类药品”,需要在购药后72小时内完成核酸检测,否则会被健康码予以弹窗提示。
百姓平安大药房某门店店员告诉记者,除了“四类药品”,目前,顾客购买抗原检测试剂盒也无需登记。但由于需求量激增,抗原检测试剂盒和连花清瘟等热门药品现已缺货,预计下周上旬会进行补货。
“最热销的无疑是退烧药和连花清瘟。” 一名百康药房朝阳某分店店员表示,目前,连花清瘟在北京多数药店已显示缺货,而退烧类西药的购买量也同样骤增。以她所在的门店为例,昨日晚间,具有解热镇痛及抗炎等作用的非处方药布洛芬已售罄。目前,感康还能卖到,但库存量同样告急。
“部分药品缺货只是暂时现象,我们已对缺货药品进行登记,预计两三天内就会补齐库存。与此同时,店内针对发热、咳嗽等症状的替代类药物还有不少。”该名店员称。
不过,记者3日下午尝试通过京东大药房购买美林,发现仍需登记身份证号、电话等个人信息,后台客服人员表示,购药者信息会上传至当地,再由当地的防疫政策决定是否会弹窗、转码等。
多地调整购药政策
另据了解,在石家庄等地,部分大型药店表示近日也收到类似通知,购买“四类药品”无需再登记。
“这个政策昨天(2日)就执行了。但根据我们这边的防疫规定,‘四类药品’只能通过线下渠道购买,线上渠道尚且买不到这些药品。”石家庄某大型药店店员3日晚间对记者表示。
不过,也有当地药店店员称,由于当地调整售药规则的消息尚未官宣,故而保险起见,还是会对顾客信息进行登记。
在天津,记者拨打多家当地药店电话,接电店员均称,尚未收到调整信息,购买“四类药品”仍需登记个人信息,但不会遭遇弹窗或转码等问题,仅作为备案。
除这些地方之外,广州更早调整“四类药品”有关购买措施。
12月2日,在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丁力表示,从12月1日起,市民到药店购药,包括购买《疫情期间需登记报告药品目录》内的37类药品,不再查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只需佩戴好口罩,测温、扫码,出示健康码绿码就可以进入药店购药。
重症高风险
普通人群
怎么做好健康防护?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
专家回应防疫热点
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当前,重症高风险、普通人群怎么做好健康防护?如何看待用药需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王贵强作出专业解答。
1. 问:哪些人属于重症高风险人群?他们该怎么办?
答:重症高风险人群主要有三类:60岁以上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对他们来说,最有效的保护就是接种疫苗。
没打疫苗的人对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可能意识不足,还有人因为自己有基础性疾病,不敢接种;部分老年人担心接种不方便。如果感染新冠病毒,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容易发展为重症甚至导致死亡。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最新出台办法,要求进一步提高大家对疫苗接种的认识,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医务人员应科学判定接种禁忌,比如既往接种疫苗时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急性感染性疾病处于发热阶段暂缓接种。正在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出现高血压危象的患者、冠心病患者心梗发作、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处于进展期等暂缓接种。积极接种疫苗,也是为自己的健康护航。
2. 问:当前,个人做好健康防护还要注意什么?
答:对于普通人群,要做到勤洗手、外出时戴好口罩、常通风、不聚集。均衡营养,适当休息,合理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
慢性基础疾病患者要按照医嘱坚持用药。气温骤降等恶劣天气时,慢性呼吸疾病患者尽量减少外出。
如果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不适,做好健康监测。如果重症高风险人群出现持续高烧不退、呼吸困难等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疾病加重。
3. 问:冬季是呼吸道病毒高发季节,要不要储备相应药品?
答:我国治疗呼吸道感染的药物有充足储备。家里可以适当储备一些解热镇痛的日常药物,但没有必要去抢购、囤积。
经过近三年的抗疫,我国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当前,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万一感染了奥密克戎变异株,一部分人会出现发热、咳嗽、咽喉痛等症状,使用一些对症支持的药物包括中药就可以。针对重症高风险人群,如果使用已获批的治疗新冠肺炎的小分子药物,要遵照医生指导。
西安疾控:
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
不良反应发生率
低于其他年龄人群
对于接种疫苗需要注意的问题,一些市民仍然心存疑问,比如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哪些,心因性反应是指什么等等。对于这些问题,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进行了权威解答。
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什么?包括哪些情形?什么叫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包括以下几种情形:不良反应、疫苗质量事故、接种事故、心因性反应、偶合症。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后,发生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一般反应主要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异常反应主要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不良反应主要有哪些?
从前期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研究结果、紧急使用期间和附条件上市后大规模人群使用收集到的信息看,我国新冠病毒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新冠病毒疫苗不良反应中的一般反应,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疼痛等局部反应,发热、乏力、头痛等全身反应,是一过性的、轻微的机体反应,通常不需要治疗。从前期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研究结果、紧急使用期间和附条件上市后大规模人群使用收集到的信息看,我国新冠病毒疫苗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已广泛应用的其他疫苗基本类似,绝大多数为一般反应。
新冠病毒疫苗不良反应中的异常反应,主要指造成受种者的器官或功能损害的相关反应,常表现为急性严重过敏性反应等,极少发生,需要及时就诊治疗。
三、什么是心因性反应?
接种疫苗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反应,主要是接种疫苗时的心理压力、焦虑等所致,无器质性损害,与疫苗本身的特性无关。有的是“晕针”样表现,有的是“癔症”样表现。群体性预防接种活动时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
四、一些老年人担心年纪大、体质弱,接种疫苗后反应会不会更严重,是不是这样呢?
不是的,请老年朋友不要相信网络传言或者错误信息。我国目前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均开展了包括老年人群在内的全人群临床试验,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截至11月11日,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共接种2.39亿针次,根据新冠病毒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显示,老年人接种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低于其他年龄段人群,且绝大多数为接种疫苗的常见反应。老年人接种加强针发生的不良反应,也没有超出既往针次出现不良反应的水平,也就是说没有增加额外风险或不良反应。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从现实情况来看,接种疫苗的潜在风险小,对老年人的保护作用大,因此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更要主动寻求疫苗的保护。
五、新冠病毒发生变异后,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还有作用吗?
从全球对新冠病毒变异的监测情况看,目前尚无证据证明病毒变异会使现有的新冠病毒疫苗失效。病毒是最简单的生物之一,它的增殖要依靠活的细胞。在增殖过程中,病毒会发生变异。世界卫生组织、各国研究机构、疫苗生产企业等都在密切关注新冠病毒变异情况,也在开展相关研究,这将为后续疫苗的研发及应用提供预警和科学分析依据。
西安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特别是老年朋友们积极主动接种疫苗,为个人健康护航。
华商报记者:李琳
华商报编辑:张馨月
部分综合自环球时报,新华社,新闻坊,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