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热的居家护理
■专家简介: 吴艳华,副主任护师,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儿内科护士长,从事儿科护理工作30余年,擅长儿童重症、新生儿等专业疾病的临床护理。
人体的正常温度为36℃至37℃,37.3℃至38℃为低热,38.1℃至39℃为中等热,39.1℃至41℃为高热,大于41℃为超高热。
发热的不同时期
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体温上升期:触摸孩子四肢,若发凉、畏寒,甚至寒战,此时应加强保暖,以改善血液循环。
高热持续期:若触摸孩子手脚是温热的,此时可以多喝热水帮助发汗,建议减少衣服或松开包被,有利于散热、降低体温。坚决不能采用捂汗的方式进行退热,只会越捂越热,还可能诱发小儿高热惊厥。
退热期:在降温过程中患儿可能大量出汗,家长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和被单,防止受凉。
日常护理中,要注意休息。建议卧床休息,因为小儿发热可使全身代谢活动增快、能量消耗增加,休息可减少能量消耗,有利于机体康复。
保持皮肤清洁。发热小儿会大量出汗,需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更换衣服过程中注意保暖。
保持口腔清洁。发热时由于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内食物残渣容易发酵,导致细菌繁殖会引起口腔炎、齿龈炎等,应多给患儿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饮食调理
小儿发热时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鼓励少量多餐,以补充高热的消耗,提高机体抵抗力。
对于出汗较多的患儿,适量补充水分,促进毒素和代谢产物的排出。
少吃糖、碳酸饮料以及含有添加剂的零食,避免摄入过多的盐、高脂饮食及辛辣刺激性食物或饮品。
发热时由于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肠蠕动减慢,消化液生成减少,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应给予少量多餐。
降温方法
1.物理降温
温水擦浴:体温大于39.5℃可给予温水擦浴,温水擦浴水温为32℃至34℃。主要擦拭大血管分布的地方如四肢、颈部,腋窝、腹股沟、胭窝等,停留时间3分钟至5分钟,使皮肤毛细血管得以扩张,进而加速水分的蒸发以助散热。
温水浴:天气暖和时,可选择温水浴,温水浴水温在38℃至40℃之间,持续至少30分钟才能起到较好的降温作用。
2.物理降温注意事项
不建议冷敷或冰敷,孩子发热时,皮肤的血管扩张,体温与冷敷或冰敷的温差较大,如果时间过长会引起小儿的血管强烈收缩,导致小儿畏寒、浑身发抖等不适,引起寒战反而增加机体产热使体温更高。
枕后、耳廓、腹部、足底、阴囊等对冷刺激较敏感部位禁止冷敷,以免引起冻伤。
3.小儿发热不建议用酒精擦浴
如果发热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需使用头孢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头孢类药物和酒精会产生双硫仑样反应,严重的会导致休克。
小孩的皮肤黏膜较薄,小孩发热时,全身的毛细血管扩张,酒精的透过性很强,如果酒精擦浴时间过长、擦拭面积过大可能会造成小孩酒精中毒。
有部分小孩对酒精过敏,如果使用酒精擦浴降温,过敏体质小孩会有皮肤瘙痒、红肿、红斑等过敏反应。
4.药物降温
药物降温是通过降低体温调节中枢的兴奋性及促进血管扩张、出汗等方式散热。
体温大于38.5℃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安全性高的小儿解热镇痛类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一般在服用半小时左右开始生效,如果体温持续不退,可以两种药物间隔4小时至6小时交替使用。
在此,提醒家长注意在病原菌不明时不要滥用消炎药物,以免引起小儿肝肾功能损害。
不可滥用退热药物快速退热,防止急骤退热引起小儿大量出汗,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引起虚脱。
病情监测
密切观察小儿发热的程度、持续时间、是否反复以及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如出现高热不退、咳嗽、意识模糊、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
掌握预防惊厥的措施
及惊厥发作的紧急处理方法
高热惊厥常见于6个月至4岁患儿,惊厥多在发热12小时内发生,在一次发热疾病中很少连续发作多次。典型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部或四肢肌肉呈阵挛或强直性抽搐,严重者可出现角弓反张、大小便失禁等。持间数秒至数分或更长。
1.预防措施
如出现高热需及时处理。惊厥发作前少数可有先兆:极度烦躁、四肢肌张力增加、呼吸急促、体温骤升等。
有高热惊厥病史的孩子发热,一定要及早处理,使体温控制在38℃以内。
2.小儿高热惊厥的紧急处理
惊厥发作时,家长要沉着应对,不可强行制止或按压孩子,因为抽搐大多会在几秒或几分钟内自行停止。
预防窒息:惊厥发作时立即将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及时清理患儿口鼻腔分泌物、呕吐物等,保证呼吸道通畅,避免引起窒息。
如果小儿抽搐不能停止,并且时间超过5分钟不能缓解,应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