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热点问题,解答来啦!
只咳嗽发烧算无症状吗?
“阳”过一次还会再“阳”吗?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家解答防疫热点问题
//
奥密克戎致病力在减弱,感染后大多表现为无症状或轻型。只咳嗽、发烧算无症状吗?“阳”过一次还会再“阳”吗?围绕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专家作出专业解答。
1. 问: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只是咳嗽、发烧,算无症状吗?
答:阳性感染者若只是咳嗽、发烧,没有出现肺部感染,可归于轻型病例,但不算无症状。从当前全国病例数据看,感染奥密克戎后无症状和轻型大约占了90%以上。
按照目前定义,无症状感染者指的是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无相关临床表现,如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且CT影像学无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者。
轻型患者可表现为中低度发热、咽干、咽痛、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及乏力、嗅(味)觉障碍等症状,但是没有肺炎表现。
2. 问:“阳”过一次还会再“阳”吗?多久可能发生二次感染?
答:感染一次新冠病毒后,人体形成的免疫力会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奥密克戎可能快速变异出新的亚分支,出现较强的免疫逃逸能力,康复者不能完全避免二次感染。
不过,国外有统计数据显示,感染过奥密克戎,不管有无症状,3至6个月内二次感染的概率相当低,多数人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会重复感染奥密克戎。
对于个人来说,疫情期间最好的办法仍是落实好防护措施,包括戴口罩、注意手卫生、保持社交距离等,并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降低感染风险。
3.问:重复感染会不会让症状更严重?
答:目前没有定论认为重复感染会出现更严重的临床结果。从目前病例来看,即便个别患者在重复感染时出现症状加重的倾向,这一比例也非常低。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不论是第一次感染,还是再感染,发生重症的概率都很低。
发热要不要去医院?
被感染该怎么做?
12月进入流感高发期。随着近日我市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连日来,记者发现我市多家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病患增加。防疫新形势新要求下,市民遇到发热情况该怎么处理?如果被确诊为新冠病毒感染者,哪种情况建议居家自我监测对症处置?如何判断是否需要前往医院进一步治疗?记者联系采访了西安市第八医院院长郭雅玲进行答疑。
发热只是症状
需依据具体情况对应处置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发热只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郭雅玲解释说,有很多疾病都会导致发热,感染性疾病是发热的最常见原因,还有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反应以及小孩积食等,都有可能引起发热。同时,感染新冠病毒后也会引起发热,但并不是所有感染者都会出现发热症状。
近期市民如果出现发热症状,首先要注意多休息、多喝温水,当伴随其他症状,如咳嗽等,症状不是很严重时,建议在家多休息,可以服用解热镇痛剂,出现咳嗽时可以适当服用止咳类药物。经过对症处理后,依旧不能缓解,体温仍在持续上升,或者是伴随着其他症状进一步加重,比如乏困、不想吃饭、咳嗽等症状加重时,要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果自身基础疾病控制不好,出现发烧且自觉症状加重,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目前很多医院都开通了网络医院,提倡大家可以通过网络就医,接受医生的指导,如果病症复杂或是在指导用药后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就要及时到附近的发热门诊就医。就医途中,鼓励大家“点对点”,从家里到发热门诊“两点一线”,其间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
建议居家隔离
如果被确诊为新冠病毒感染者,又该如何判断是否需要前往医院进一步治疗?郭雅玲告诉记者,目前新冠病毒感染者分为以下几种情况:无症状感染者,即核酸检测时结果为阳性,没有自觉症状的;有些人是感染后出现了症状,比如发烧、嗓子疼等,去医院就诊时发现核酸结果是阳性,做影像学检查,没有发现肺部有阴影,这属于轻症病例;如果肺部出现影像学改变,则诊断为普通型病例;还有部分确诊人员病情进展快,先后出现全身不适、酸痛、气短、嗓子疼等症状。
新的防控措施指出,感染者要科学分类收治,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目前居家隔离对居家环境是有要求的,其中有单独房间和单独卫浴最佳。场所要求具体包括:1.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最好单独居住;如果条件不允许,选择一套房屋里通风较好的房间作为隔离室,保持相对独立。2.在相对独立的隔离室外放置桌凳,作为非接触式传递物品的交接处。3.房间使用空调系统通风时,应选择分体空调,如使用集中空调,保证空调运行正常,加大新风量,全空气系统关闭回风。4.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单独卫生间,避免与其他家庭成员共用卫生间。5.房间内应当配备体温计、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毒产品及带盖的垃圾桶。
“病毒感染性疾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喝水、多休息,机体免疫功能好的情况下,基本上都能很快痊愈。部分有基础疾病的群体,只要基础疾病相对稳定,病情控制良好,被感染也不一定要去医院。”郭雅玲补充说,如果家里不具备隔离条件,也可以选择前往集中隔离点隔离。
以下情况需及时就诊
哪种情况需要第一时间前往医院就诊?郭雅玲介绍,如果是发热病人,体温在38.5℃以下均可以在家里观察、对症处理,3天后体温仍在继续上升,或者在这3天之内,体温一直在38.5℃-39℃甚至以上持续高热,即便是轻症病例或基础疾病控制较好人群,也一定要及时就医;其次,当咳嗽加重,或者自觉气短、胸闷,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憋得慌”,就一定要及时去找医生;再次,要注意当出现腹泻、味觉在持续下降,吃什么东西都感觉不出味道时也一定要去找医生。提醒宝妈们注意,当孩子在进行体温监测的同时,如果出现精神不好,喂奶困难,哭闹得厉害,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哪种情况建议居家自我监测对症处置?郭雅玲表示,无症状感染的病人,没有任何症状就无需治疗,轻症病例可以根据病情用些对症处理的药物,比如退热、止咳、止腹泻的药物。如果咳嗽持续加重,咳黄痰,一定要去医院。新冠病毒感染原则上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一旦出现黄痰,提示有可能出现细菌感染,但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一定要在明确诊断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此外,药物的使用一定要“少而精”,不要“大包围”。“很多药物是有配伍禁忌的,应用之后的副作用可能会出现叠加,而正向作用有可能相互拮抗。还有些药物共同应用后,其治疗作用也会再叠加,这个时候吃的药物太多,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不同药物的具体使用还是建议遵医嘱,存疑的市民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咨询专业医生。”郭雅玲说。
医院如何保障群众就医需要?
12月9日,陕西省出台了贯彻国家“新十条”优化措施的12条具体举措。在疫情防控新形势下,医院如何保障老百姓看病的需要?对此,记者专访了西安交大一附院医务部部长李红霞。
记者: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医院怎样应对?
李红霞:西安交大一附院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拒绝、不推诿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为了维护基本的医疗秩序,减少减缓院感事件的发生,医院主要通过划分区域的方式来应对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来院就医的问题。医疗区域划分为红区、绿区和黄区,对患者实施分类分区分层管理。红区为发热患者收治链条,收治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绿区为持有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的患者开展正常诊疗;黄区针对来院就诊但没有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的患者,可在黄区经过抗原检测后进入就医流程。同时,对患者进行分层管理,属于急危重症患者的,即使没有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也第一时间救治,收治在急诊科的缓冲空间或拓展空间,同步进行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
记者:目前,老百姓来医院看病,可能普遍会有两个担心:一是如果感染了新冠病毒,还能不能来医院治疗?二是正常患者来医院就诊时会不会被感染新冠病毒?
李红霞:医院实施分类分区分层管理,设置有专门的感染了新冠病毒患者的就医流程和通道。对于就医需求不急迫或症状较轻的患者和慢病专科疾病患者,可选择线上就医,西安交大一附院互联网医院“智慧好医院”专门开设了“病毒性感冒”专区,为有发热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提供在线问诊和送药到家等服务。与此同时,医院加强环境管理,每日进行环境消杀,对人员密集场所物表每天进行采样,在公共区域放置手消毒液,安排工作人员提醒患者戴好口罩,减少人员聚集。对于就医过程中发现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医院也有相应的紧急处理和转运流程。
记者:在疫情防控新形势下,医院怎么保障急诊的正常运转?怎么保障急诊患者的救治?
李红霞:急诊科是医院挽救生命的前哨,需要与死神抢时间,在新的疫情防控形势下,医院通过“两扩容、一提升”来保障急诊科的正常运转。一是扩容空间,将急诊区域内的“阳光房”及健苑病房改造为缓冲间,临时收治没有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急诊患者;同时将感染科和南院区动态调整为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患者的收治场所,根据病人数量随时调整空间。二是扩容人员,在全院层面统筹调配人员力量,各科室均需上报增援急诊的人员名单,人力资源部根据急诊需求及时调配相应的专科人员增援急诊。同时,重点做好人员能力提升,加强急诊专业知识培训,增强急危重症处置能力。
记者:目前,除了急诊、重症还有一些特殊的科室,比如儿科、血液透析、肿瘤放疗等,这些科室有没有特别的安排?
李红霞:针对专科和专病,医院指导科室建立了相应的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患者的就医流程,并做好空间和物资的储备。比如儿科,在门诊区域划定了缓冲空间,对没有核酸阴性证明的急危重症患儿可以采取紧急抢救措施。比如血液透析,开辟独立的区域保障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患者的血透需求,并根据患者数量的多少动态调整隔离区域。针对肿瘤放疗的问题,由于空间和设备的限制,采取分时段预约的方式保障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患者的放疗需求,治疗后及时进行环境消杀。
西安急救中心呼吁:
为急危重症患者留出急救生命通道
每年冬季是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高发季,近期,西安市120急救热线除了每日接到急诊急救电话外,还会接到部分发热患者、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以及轻症患者的咨询电话,有些患者还会要求120急救车前往送医。120急救热线近日的呼叫量以及派车量都在不断增长。昨日,西安急救中心呼吁: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轻症患者请勿拨打120,为急危重症患者留出急救生命通道。
为确保120急救生命线畅通,急救专家建议,广大市民朋友如有疫情防控相关政策咨询,请拨打12345市民服务热线;如有个人健康管理、就医指导等问题,请咨询相关医疗机构。
此外,按照目前最新疫情防控规定,发热患者如需就医可在做好个人防护下,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采取“点对点”方式自行前往就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诊室或发热门诊就诊,无需社区或120院前急救车辆送医。同时,急救专家也提醒,120院前急救是急救生命通道,如无突发意外和紧急意外情况,请将急救资源留给急危重症患者。
紧急意外和急危重症拨打120急救电话时,请按照以下流程:1.保持沉着冷静,简要明确表述患者情况:晕倒、心脏病发作、呼吸困难、创伤等,尽量提供受伤人数及原因;2.说清具体地点,准确报清患者所处具体位置;3.配合调度员问询,提供患者具体情况,如患者的年龄、性别、人群特点、既往病史等;4.保持联系畅通,留好联系人及联系电话,以便120出诊急救人员联络现场和指导自救;5.适时挂断,得到120调度提示后方可挂断电话。
西安急救中心特别呼吁:让我们共同珍惜急救资源,共同守护急救生命通道,共同守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线!
年轻人感染能否不吃药?
老年人该备什么药?
专家:储备常用药但不要非理性囤药
在疫情防控新形势下,大家该如何居家备药、合理用药,科学做好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12月11日,陕西省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张鹏提醒:无论有没有疫情,储备一些常用药都是很有必要的,但不要大量、非理性囤药。
备药的目的是缓解症状
不能用来预防新冠病毒感染
张鹏说,现在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毒性大大降低,很多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症状都属轻症,所以大家不必恐慌。药物都有有效期,对于储存条件也有一定要求,囤积的药物长期不用会过期,不仅导致药品浪费,还会污染环境。
目前应对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可以备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当体温超过38.5℃时,可以服用退烧药。这些药同时还能缓解头疼、嗓子疼、肌肉酸疼等症状。针对流涕症状,可以备用氯苯那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鼻塞,可备用塞洛唑林滴鼻剂等。新冠病毒感染早期一般是无痰干咳,可以用右美沙芬、福尔可定等药品。有痰的咳嗽症状要用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化痰祛痰的药物。嗓子干疼,可用润喉含片,比如西瓜霜润喉片等。乏力伴胃肠不适,可使用藿香正气胶囊(水)等。
张鹏提醒,备药的目的是缓解新冠病毒感染所致的发热、流涕、咳嗽等症状,并没有预防作用。另外,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清肺排毒颗粒、疏风解毒胶囊等中成药的使用要辨证施治,这些药物也是治疗药物,不主张用来进行预防。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更适合于体温高,有黄痰、大便干结的“热”症患者。随意使用有可能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反而降低人体免疫力。
此外,大家平时还可以备些创可贴、酒精棉片、碘伏、温度计、口罩等用品。要继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外出戴好口罩,避免人员聚集。新冠肺炎发生、发展及预后都和人体免疫系统好坏密切相关,要想真正将新冠病毒消灭,依靠的是机体自身免疫系统,良好的饮食、运动、心理、睡眠是提高免疫力的重要基石。
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方式
保持膳食平衡能提高免疫力
很多年轻人关心,“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感染新冠病毒可以不吃药吗?”对于这个问题,张鹏认为,现在看来,自身免疫力强的无症状或者症状较轻的感染者有时确实可以通过多休息、多喝水、不吃药的方式,在家休养而自愈。但是假如患者症状比较严重,同时伴有心脑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还是建议通过药物治疗或者就医治疗的方式达到康复目的。
至于其他群体,张鹏提醒,有孩子的家庭可以准备儿童专用退烧药,但要注意3个月以下儿童禁用对乙酰氨基酚,6个月以下的孩子禁用布洛芬,每种退烧药每天服用次数不能超过4次。可以多备一些口服溶液、混悬液,患儿服用方便,依从性更高,也方便控制用药剂量。另外,复方药物的成分较多,容易发生相互作用,要尽量选择单一成分、对症处理的西药给儿童服用。对待儿童发热,也可以多采取一些物理疗法,比如使用退热贴等。儿童由于身体抵抗力较成人弱,有时容易出现腹泻,因此家里也可以备些双歧杆菌之类的肠道益生菌类药品。
老年群体往往伴有慢性病、基础病,这一群体感染新冠病毒可能导致其原有的病情加重。所以,家中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需要储备慢性病、基础病用药,包括降压药、降糖药、抗血小板药、抗心肌缺血药、降脂药、支气管舒张剂等。有条件的情况下,大家尽量在家里备上血压计和血糖仪。
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张鹏说,注射新冠疫苗肯定是最有效的方式。数据显示,接种疫苗以后,由新冠病毒导致的重症和死亡率都有大幅度下降。尤其是老年群体,很多人都伴有基础病,一旦感染新冠病毒更容易引发重症,这一群体接种疫苗更有必要。
另外,冬季气温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也更容易感染病毒。提升免疫力最重要的是保持膳食平衡。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量,比如牛奶、鸡蛋、鱼肉、虾等。另外,要坚持适度锻炼,促进新陈代谢。平时保持乐观的心态,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睡眠,避免熬夜,这样也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过度焦虑可致自身免疫力下降
可从五方面入手 提高“心理免疫力”
医学有一种说法,所有的疾病,都是免疫系统打了败仗。面对各类疫情信息,很多人的情绪经历了焦虑、紧张、恐惧甚至担忧等一系列心理变化。殊不知,心理的压力和破防,很容易带动机体免疫力的“失守”,与情绪有关的疾病更是高达200多种。
“面对疫情,有一些适度焦虑情绪是很正常的,但如果焦虑过度,很容易导致自身免疫力的下降。”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精神心理医院院长杨来启表示,适度的焦虑可以充分地调动身体各脏器的机能和潜力,提高大脑的反应速度和警觉性,有利于应对各种应激源、提高免疫力。但如果过分焦虑、恐慌、不安、紧张,则会对机体免疫系统有显著干扰,会使机体抗感染能力下降,反而更容易患病。
据统计,疫情期间,全球新增超过7000万抑郁症患者,9000万焦虑症患者,数亿人出现睡眠障碍等问题。到今年,全球精神疾病(覆盖面)已经超过了10亿人。
防疫,首先得提高“心理免疫力”。过度焦虑可致自身免疫力下降,不管感冒也好,流感也好,奥密克戎也罢,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要想不被病毒侵扰,除了做好个人防护外,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高身体免疫力。
杨来启表示,心理应激产生的压力,会通过输入、评估、反应等认知反应过程对免疫力产生影响,甚至带来心悸、手抖、尿频、失眠等躯体症状。所以,提高“心理免疫力”是战胜疫情的第一道防线,可从以下5方面入手:
1.保持良好心态,正视负性情绪。保持乐观,要意识到出现不良情绪是人对环境改变的正常反应,它并不可怕,只要找到适当的方法就能有效应对,允许自己有适当的焦虑。
2.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当锻炼,正所谓睡得好才能心情好。而适度运动,不仅能振奋精神、促进大脑内啡肽分泌,还会令心情变得振奋和愉快。
3.远离来源不明的信息。网络的海量信息容易导致“信息过载”,削弱大脑的信息筛选、甄别和整合能力,令人越刷越焦虑。建议重点关注政府机关、医疗机构等有公信力的官方媒体信息。
4.寻求正性心理支持。如果有情绪困扰,不要憋在心里,可与亲朋及时倾诉,将消极情绪宣泄出来,给心理减压。
5.识别生理和情绪上的不适,及时就医。如果失眠、食欲差、心慌、情绪不稳定、容易发怒等不良反应已无法自我调整,且影响到正常生活,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
过度担忧、焦躁、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生活中,出现这些抑郁情绪、焦虑情绪很常见,但如果放任不管,就可能会发展成为心理疾病。“如果抑郁持续超过两周、焦虑达到三个月以上,就达到疾病标准了,一定要及时就医”,杨来启提醒道。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江黎、
张黎娜、王超、马相
部分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人民日报
编辑:安之
审核:天乙
出品:西安报业传媒集团
西安报业·西安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摘编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