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可以走到最后?
这是骁骑的第444篇文章
什么样的人可以走到最后。
1
2016年底,我和一个学姐在巴黎旅行。
在埃菲尔铁塔附近的一个小餐馆里,我还记得落日刚刚西沉,一切都还散发着颓然又温暖的气息,那时巴黎圣母院还在塞纳河畔闪着金光。我们各点了一杯热红酒,这种红酒的肉桂香味非常浓郁,一下子能让人陷入沉思。有一个女生推开临街的玻璃门,一屁股坐在我俩旁边,胸部还在起伏,看样子情绪不太稳定。
“你怎么了?”一看都是同胞,学姐主动发问。
她穿的一看就像是在法国留学的学生,脸上还有泪痕,等她的酒上了之后,就开始给我们讲一个异国爱情故事。
要素很齐全,出国前的恩爱,异国后的联系变少,这边华人圈子的暗示追求,国内男主朋友圈不时流出的绯闻,两人均不错的家境......矛盾的导火索是女生能为了男生多次飞回国内探望,而男生却百般推脱来这边陪她过圣诞节,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分手,但确实是看起来最像真的一次。
“无所谓了,反正之前我就有感觉,我俩走不到最后。”女生啜饮一口,脸颊通红。
当时我还年轻,对女生所谓的第六感有着迷信又不信的感觉,听完不置可否,只是在心里种下了一个疑问,女生真的能知道这次这个恋爱对象,就是会和自己走入婚姻殿堂的那个吗?
那晚我们一起登上埃菲尔铁塔,铁梯升高有段时间,在沉默中我说,要不加个微信吧。
当时学姐单身,这个女孩也单身。此后就成了我的观察样本。
学姐跟我说过,她对于未来的丈夫非常迷茫,要求很高,但又不十分具体,说了几条我听得也是云里雾里,感觉不像是会年纪轻轻恋爱结婚的人。
那时我暗暗觉得,如此理想化的学姐,恐怕很难找到适合的如意郎君。
大概在我回国两年后,她们都有了归宿,两位的对象都和本人讲的一点不符,换作两年前估计她们本人都不会想到最后结婚对象会是这样的男人。而且两个人的周期也都很快,各自也就不到一年的时间。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对生活开始重新思考了。
此后我也被问过一个问题:你觉得我们能走到最后吗?
2
我非常想回答,别立flag,这题我答不了。所以就开始研究如何破解这种问题。
我想了一下,如果作为女生对自己的伴侣产生能否走到最后的疑虑,首先要明确一点,这是非常正常的想法。
婚姻大事不是儿戏,任何一个严肃对待恋爱的人,都会在不断确认与修正中更新自己对另一半的认识,始终毫无波动坚定笃信对方就是理想另一半的终归是少数。
第二,这种想法有没有必要控制,或者能否被控制住?以我的经验来看,这种动摇有不同的影响,经常被拿来做“事后验证”,有点墨菲定律的味道,是否对关系有损害并不确定,但如果这种想法一直延续到临门一脚前的最后一刻,那确实是够要命的。
我在过往的关系里,也浮现过这样的念头,但最终是不断得到正面强化确认的关系走的最健康,也许跟男生心中更多的是减分制有关。
第三,我想分析一下为何会出现这种心理。
无非就是几点原因:1.对方存在硬伤;2.自己存在硬伤;3.对对方形成过度依赖;4.不合理的预期。
对方的问题,属于我们无法控制的因素,只能以磨合或者中断的方式去解决。
自己的问题,属于一种长远来的对自己的不自信,或许源自不对等的各类状态,自己清楚属于索取者而不是给予者的角色,看起来关系的主动权不在自己手上;
对对方形成过度依赖,或者也有一种沉没成本,在长期关系中很常见,长期关系的中断,切割是一个不容易的事情,长期以来习惯的事情被改变,会那么快适应吗?那这一点的克服,就需要自己保持在关系中持续生长的能力,无论在物质上,工作上,生活上,社交上,都有属于自己的健康土壤,保留竞争力和再次进入择偶市场的能力。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女生在这一点要天然处于弱势。我不否认这一点,但也要看到,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改变,至少在我的读者分布的一二线城市,三十来岁的女生正在越来越受欢迎。
她们早就摆脱恨嫁的标签,自己掌握了关系结束后是否要再次进入关系的主动权。事业有成、知性优雅、生活积极......这样的人的魅力不会因为年龄虚增几岁而减弱,反而是增强的优势。至少在我看来处于猎手水平,只要不自矜于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最后,产生这种患得患失、不够确定的动摇,也可能是对另一半的期望太高造成的。你要知道,婚姻不是你们关系标志成功的终点,至少在我看来在当今社会没有太大标志性的意义,那还操心他是不是要跟你走入婚姻吗?根本是庸人自扰。结了婚还可能有一地鸡毛。
时刻关注另一半在关系中的表现,有点将自己的体验置之不顾的感觉。拿我举个例子,假如我觉得男生就应该干所有家务,那我还会对女孩子不干家务失望吗?随着时间推移,至少在这一条上,我没有什么失望的空间了吧?当然不是说我是故意这么想,让自己降低预期的,也跟我的性格有关,确实不太喜欢让女生碰家务,觉得不够男人。
这一条可以借鉴,当然也不是自我pua,但我觉得,女孩子没必要太关注男朋友,我是说以那种患得患失的心态或者时刻审视犹疑不定的心态,就专注当下注重体验就好了。如果他明显不行,一脚踢开就OK,姿态应该高一点、独立一点,这样反过来更吸引男生。
职场 | 文学 | 探险 | 情感
封面·配图 / 堆糖
作者 / Marlow
历史文章(点击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