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控住“无症状感染者”这个关键变量

  只有各地公开透明、“交底儿式”的信息通报,才能更好地管控住无症状感染者这个关键变量。

  全文1645字,阅读约需3分钟

  03:11连日来,舆论高度关注“无症状感染者”。战疫进入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阶段,无症状感染者成为事关成败的关键变量。

  就目前看,无症状感染者也已进入政策层面重点关注的视野。继中央层面首次对无症状感染者的监测、追踪、隔离和治疗做出了系统部署安排后,今天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方面也表示,4月1日起将无症状感染者情况列入每日通报;发现无症状感染者两小时内网络直报,快速开展流调,接到无症状感染者报告以后,24小时内完成个案调查。

  之后国家卫健委还披露,截至2020年3月30日24时,接受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为1541例,其中境外输入205例。

  这无疑颇具现实针对性,也回应了舆论关切:将无症状感染者情况列入每日通报,公开无症状感染者的数量并加强隔离管控,在当下无疑至关重要。毕竟,这些感染者随时可能发病,也可能成为新的潜在传染源。

  拿河南前两天新增的那起病例来说,郏县三位“无症状感染者”都是在核酸筛查中发现的,正是三者组成的“链式传染”链条,导致漯河王某某在一同就餐时被感染,成为新增确诊病例。

  而有些数据也表明,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性问题不容小觑。宁波疾控中心研究人员近日就发表论文,对本地157例确诊患者和30例无症状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发现,前者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为6.3%,后者为4.11%。这被广泛解读为无症状感染者和确诊病例的传染性相差无几。

  虽然研究者称,作为样本,这只能代表宁波的发病情况,但毫无疑问,若任由无症状感染者继续“隐形”,这很可能成为疫情反弹的触发因素。

  在这方面,欧美的教训不可不察。观察欧美疫情发展曲线,可以看到,意大利、美国等国在2月份其实还处于病例偶发阶段,但到了3月份形势急转直下。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相当一部分无症状或在潜伏期的感染者不知不觉间导致了大规模的传播。

  基于此,国家卫健委公开无症状感染者数据并建立每日通报制度,无疑契合公众期许,有助于驱散公众的认知盲区。在很多人呼吁将无症状感染者信息及时披露、该参照确诊病例管理的当参照管理的背景下,此举也来得很是时候。

  接下来,对无症状感染者的有效管控,自然不能仅仅停留于对现有病例的隔离、观察与治疗,更重要的是进行主动筛查,揪出还处在隐形状态的无症状感染者。而中央层面的增强监测、扩大检测范围、确认后按“四早”要求严格集中隔离等要求,也明确了这点。

  对各地方来说,也该让这些举措不打折扣地落地。一方面,各地绝不能为了“零新增”瞒报确诊病例。对确诊病例溯源,是找到无症状感染者的重要途径。流行病调查最担心的情况就是“不明来源”,只有公开透明、“交底儿式”的信息通报,才能够准确刻画出病毒传播途径,从而让“隐形人”现身。

  另一方面,要加大主动筛查力度。无症状感染者虽然乍听起来难防难控,传播的隐匿性、症状的主观性、发现的局限性,的确会增加防治难度,但总归逃不出病毒传播规律。对已发现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等进行筛查。

  总而言之,病毒无影无形,甚至可以毫无症状地寄生,这值得我们高度警惕。而有效的信息公开、及时的隔离治疗,就是我们重要的武器。不怕病毒狡猾,但唯恐个别环节、个别地方暗自“缴械投降”。只要信息公开透明、链条清晰准确、隔离措施得力,管控住“无症状感染者”这个关键变量并非难事。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慎终如始,抓实抓细……长此以往,疫情防控的曙光也能在有的放矢中更为可期。

  文/孟然(媒体人)编辑 思凝 校对 赵琳

  点击下图进入"全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实时地图"

  值班编辑 一碗鱼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