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卫专家:人们对“新冠”的了解还很浅,临床上即使是轻症患者,也不能掉以轻心

  

  文汇报:连日来,有很多耄耋之年的老人治愈出院,也有尚在襁褓之中的婴儿治愈出院。有人说,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大部分是轻症患者,所以很快就能出院;还有人说,这说明我们的救治技术在显著提高,新冠肺炎一点都不可怕。对此,您怎么看?

  沈银忠(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医务部主任):“轻症是‘一老一小’顺利出院的主要原因”?如果真的是这样,轻症患者岂不是不需要精心治疗了?显然不是这样。对于新冠肺炎,轻症患者有少数转为了重症,重症患者有治愈出院的。无论是轻症还是重症,救治成功的关键都是多学科团队合作,为每个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措施。

  对于第二种观点,我想说,不要过于畏惧新冠肺炎,但也不能盲目地高枕无忧。“一老一小”更是说明新冠肺炎可以出现在各种年龄阶段的人群中。目前来看,老年患者中相对多见一些。

  随着人们对新冠肺炎认识的不断深入、各种研究的不断推进,以及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们针对新冠肺炎的各种诊疗方案不断被优化,各种潜在的、可能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和治疗措施不断被研究和开创,各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也将不断提高,进而造福越来越多的患者。

  

  文汇报:哪些轻症病人容易转向重症?

  沈银忠:一般情况下,高龄、具有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疾病等)、免疫力低下(如肿瘤化疗患者、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患者、血液透析患者等)的患者一旦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容易转向重症。对于轻症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应注意出现重症可能:呼吸频率加快(超过30次/分),血氧饱和度低于93%,动脉血氧分压/吸氧浓度≤300mmHg,肺部病灶短期内进展很快,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不断下降,外周血炎症因子如IL-6和C反应蛋白进行性升高,外周血乳酸进行性升高。因此,临床上即使是轻症患者,也不能掉以轻心,仍应密切观察和积极治疗。

  

  文汇报:在临床中,哪些问题让医生最为棘手?

  沈银忠:如何进一步提高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一直是临床医师追求的目标。很多高龄或/和具有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要使用多种药物,各器官的耐受能力低,对药物的反应差,众多因素增加了救治的复杂性和难度。此外,面对新型疾病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如何在短时间内寻找防控措施也极具挑战性。就传染病而言,如在短期类出现大量患者,如何更为高效救治这些患者也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我们对新冠肺炎的了解还很浅。举个例子,临床上的部分患者,他们表现出的是我们目前所认为的属于“轻症”的症状,那么他真的是处于轻症之中吗?部分轻症患者有时如何转为重症?怎么预测和更好治疗重症?这些均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明确。

  

  文汇报:随着企业复工的不断推进,市民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沈银忠:疫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但仍需继续总结前期联防联控的经验,继续毫不放松,继续坚持科学防控,精准施治。一方面,要继续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采取网上办公等形式尽量减少人员密集,注意把工作做细,做好人文关怀,做好健康宣教,落实好各单位的主题责任;另一方面,公众应该继续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少出门,少到人员密集的地方,注意戴口罩、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有不适及时就诊;此外,要相信科学,宣传科学,用科学的理念来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

  

  文汇报:日前,世界卫生组织举办新型冠状病毒全球研究与创新论坛,邀请300多名科学家参加。作为大陆唯一一位现场参会的临床专家。在您看来,世界各国的专家正关注着哪些重点?他们对中国的疫情防控作何评价?

  沈银忠:我今晚刚刚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专家进行视频会议。

  WHO近期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全球研究与创新路线图。路线图明确,“研究要集中于可以挽救生命的行动是全球的普遍共识”“确保受影响的人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最佳护理,同时在不同的研究领域间充分整合创新”“支持重点研究,为下一次疾病的流行搭建全球研究平台,从而加速基础研究、诊断、治疗和疫苗的研发并实时开放共享”。

  它确定了八项“即刻行动”,比如审查所有可用的证据,以确定动物宿主;防止病毒持续波及,并更好地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同情况下的病毒传播性、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哪些人群更易感……此外,还提出九个“优先研究领域”,比如,了解病毒的自然史,以及如何从感染者体内排出;了解病毒的传播动态,包括基本繁殖次数、潜伏期、系列间隔、传播方式和环境因素;定义疾病的严重程度,包括有症状住院患者及高危患者组的死亡风险等。

  WHO一直关注新冠肺炎的防控,关注疫情的走向,以及中国为控制疫情所采取的综合的卓有成效的控制措施和方法。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所进行的创新性的强力控制措施以及全体中国人民为此表现出来的控制疫情的勇气、决心和能力让WHO印象深刻,也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控制新发传染病树立了榜样;中国在控制疫情中所表现出来的开放、透明和合作态度也获得了WHO的点赞。中国在新冠肺炎的病原学、临床特点和预后、流行病学、新型治疗措施等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为人类认识新冠肺炎和控制其流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赵征南编辑:王星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