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阳康”后两周才有抗体?打疫苗不如感染?一直咳嗽怎么办?权威回应!
抗原转阴后又阳了,是没好彻底吗?“复阳”和“二次感染”有什么区别?网传“阳康”以后15天才能产生抗体,是真的吗?跟随法治君一起看看专家怎么说。
什么是二次感染?如何确定是二次感染?
北京疾控专家表示,“二次感染”是指一个人被新冠病毒感染后,已经彻底康复,然后再次被新冠病毒感染。
专家认为,不同国家或地区针对二次感染的定义不同,但基本条件都是要确诊后要间隔一段时间。比如,欧洲疾控中心认为,只有当首次感染的病毒完全清除,并且有足够的时间产生免疫反应时,才能诊断为真正的二次感染。英国定义二次感染的间隔至少是90天,美国则是间隔60-90天以后。二次感染需要结合症状体征、临床表现、免疫反应、基因测序等多项指标综合判定。
如何区分“复阳”与二次感染?
北京疾控专家表示,“复阳”是指感染者症状基本消失,达到出院标准之后,再次检测发现核酸呈阳性。“复阳”患者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且基本没有传染性;而二次感染相当于一次新的感染,是痊愈后的再次感染,一般来说,可有临床症状出现,并且核酸载量较高,具有传染性。
二次感染后的病情是否更加严重?
北京疾控专家指出,目前,新冠病毒重复感染导致严重疾病的报道少见。重复感染后的疾病严重程度与病毒感染剂量、新冠变异株,以及个人健康状况都可能有关。但总体上,重复感染导致重症的风险很低。
哪些人群发生“复阳”和“二次感染”可能性大一些?
就哪些群体发生“二次感染”的概率比较高,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进行了相关介绍。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比如老年人和三岁以下的婴幼儿。老年人的免疫功能有退化,患者感染康复之后,保护力维持的时间比较短;三岁以下的婴幼儿免疫功能还没有健全,康复之后获得的保护力时间可能也比较短。
免疫缺陷人群,比如艾滋病患者和免疫抑制剂使用者,他们的保护力持续时间也比较短,随着时间延长,“二次感染”的风险比较大。
高风险岗位的人群,比如医护人员、公共交通运维人员等,他们平时和人接触比较多,传染的风险也比较高。
“复阳”目前没有发现有特殊的规律,仅仅是一个检出病毒片段的指标,和体质差异关系不大。
一个人有可能因为毒株不同而发生多次感染吗?
李侗曾表示,一个人有可能因毒株不同而发生多次感染。据国外相关报道,感染过两次的有很多,感染过三次的比较少,感染四、五次非常罕见。因为我们每一次感染都能获得一定的抗体保护,那么再感染的风险会变小,再感染之后的症状也会减轻。
“阳康”后两周内容易感染?
网传“阳性之后两周左右才能产生抗体,所以这段时间最有可能二次感染”,李侗曾解答,不存在说两周内容易感染这个说法。
我们常说的特异性抗体,两周才能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但实际上病毒进入人体的这一刻,免疫系统就已经开始工作。后续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会在两三周时间达到高峰,持续的时间会比较长,但并不是说这两周内人体就没有保护力。这个时候如果有病毒再进入体内,它能够很快被清除掉,反而是相对不容易感染的时候。总体来说,感染之后时间越长,体内的抗体水平越低,感染的风险才会越大。
“阳康”之后多久可以接种加强针?
“阳康”之后多久可以接种加强针?李侗曾介绍,康复之后,一般获得的保护力可以持续3到6个月,年轻人可以在6个月以后再去接种一次加强针。老年人因为保护力比较短,可以在三个月以后再去加强一针。
打疫苗不如感染?一直咳嗽怎么办?最新回应!
12月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重点人群医疗服务有关情况。
是否“早阳早好”?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介绍,首先目前奥密克戎的致病力是明显下降的,但感染后仍然有一部分病人出现临床症状,包括发热、肌肉关节酸痛、咽喉肿痛等表现,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正常工作。
虽然奥密克戎目前传染性很强,防控的压力很大,但是我们还是希望使疫情不要出现短时间大量暴发,因为一旦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病人,会严重影响整个社会秩序和民生。同时,对医疗机构也会造成巨大的压力甚至挤兑,影响医疗机构对日常急症危重病人的救治。尽管奥密克戎传染性很强,感染以后大部分是自限的,致病力或者严重程度比较低,但是我们不主张、不建议故意去感染。
接种疫苗不如感染奥密克戎?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介绍,虽然目前流行的奥密克戎株和过去既往流行的其他变异株相比,致病性有所减弱。但是我们也看到,感染上奥密克戎变异株之后,其实还存在着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而且这种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在各个年龄段都会有所体现。
我们建议没有接种疫苗的还要接种疫苗,没有完成加强疫苗接种的,要尽快完成加强疫苗接种,不管是老年人,还是青年人,都要把这种风险降到比较低的程度。
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需要做哪些必要的准备?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副主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杨汀介绍,首先是常规的新冠防护的基本措施还是要继续做到。
第二,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第三,平常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规治疗药物要备足并且坚持使用。
第四,呼吸急救的一些药物要备足。
第五,患者争取在家里配备血氧饱和度监测仪,能够了解是否出现了肺炎或者重症的情况。
第六,日常随访的时间适当拉长,减少到医院人群聚集的环境,避免增加感染的风险。
是否有必要使用新冠特效药?
王贵强介绍,我们强调,还是要对重症高风险人群进行早期干预。第九版诊疗方案中也推荐了几种抗病毒药物,包括单克隆抗体、奈玛特韦,还有后来补充的阿兹夫定。这几个抗病毒药物早期使用都可能减少重症的发生,缩短病程、缩短病毒排毒的时间。目前这三种抗病毒药物我们还是强调在医疗机构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是需要静脉给药的,需要在住院时间使用,在门诊、或者家里不适合使用。
一直咳嗽咳痰怎么办?
杨汀介绍,感染早期的表现比如发烧、鼻塞、流鼻涕这些症状改善了,但遗留了咳嗽、咳痰的症状,我们叫感染后咳嗽或者感冒后咳嗽,主要是由于病毒损伤了气道黏膜,黏膜下神经暴露导致平滑肌反应性增强,容易出现气道收缩。
有些人表现就是干咳,就是嗓子发痒的刺激性咳嗽,用一些对症的止咳药就可以了,中西药都有。有些人表现是有痰,早期是白色泡沫痰,后期出现黏痰甚至黄浓痰,这时候我们一般主张化痰的药。如果咳嗽几天痰的颜色由白变成了黄色,并且痰量增加,出现了浓性痰。这时候有可能由于上呼吸道的病毒感染导致了呼吸道防御能力的下降,出现了合并细菌感染的情况,这时候我们也可以用一些抗生素治疗,一般3到5天就可以了。
BQ.1和XBB等优势毒株是否会引发新一轮流行?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介绍,BQ.1和XBB是奥密克戎新的变异分支。国际上,一些欧美国家已经逐渐显示出它们是优势毒株,主要表现为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增加。但其致病力和奥密克戎其他系列变异株没有明显区别,重症率和死亡率在流行BQ.1和XBB的这些国家没有显著增加。
我国近三个月以来已经监测到BF.7、BQ.1、XBB传入我国。BQ.1和XBB在我国尚未形成优势传播(目前还是以BA.5.2、BF.7为主),但其传播优势会逐渐增加。预防BQ.1和XBB其实和预防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是一样的。目前暂时还没有发现BQ.1和XBB在国内外引起重症和死亡增加的报道。许文波说,预防还是要做好,我们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怎样算是“复阳”?如果“复阳”了还会传染吗?
王贵强介绍,“复阳”应该叫再检出,有很多原因。第一个就是检测,在采集样本的时候可能采集得不规范,导致假阴性。再有一点,就是病人在恢复期的时候,可能残留一些核酸的片段。是否“复阳”,应该用核酸检测作为标准。
关于“复阳”以后的危害性和传染性的问题,既往做了很多研究,从危害性来看,“复阳”的人群基本没有症状,只是核酸阳性,当然也有个别的会出现咳嗽、不适,残留的症状。总体来看,“复阳”是新冠病毒感染相对常见的一种情况,传染性是极低的,不必恐慌。
可以用捂汗的方式给小婴儿进行退热吗?
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荃介绍,由于2个月以下的孩子不能口服退热药,建议包括新生儿在内的2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如果一旦出现发烧,一定要及时送医。
我们不建议以捂汗的方式给小婴儿进行退热。原因在于小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是不健全,皮肤散热是非常重要的退热途径。我们应该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凉爽通风的环境,适当减少衣物,以提高孩子的舒适度为主。
孩子在病程中发生热性惊厥怎么办?
王荃介绍,一旦孩子发生热性惊厥,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把孩子平放在平坦的床上、桌面上,或者地板上,周围不要有尖锐的东西。
第二,可以解开孩子的衣领,让其呼吸道保持通畅。
第三,可以让孩子头偏向一侧,如果可以的话,让孩子保持右侧卧位,这样以防孩子发生呕吐的时候误吸导致窒息的发生。
在整个过程中,有几个事情不要做。
首先,孩子在惊厥发作的时候,不要往嘴里塞任何东西。
第二,在惊厥发作的时候,不要给孩子喂食任何东西,包括药物和水。
第三,在惊厥发作的时候,不要试图去束缚孩子的肢体。
第四,没有证据表明掐人中可以缩短孩子惊厥发作的时间。不建议家长给孩子掐人中。
一般情况下,孩子热性惊厥持续的时间是3到5分钟。当孩子惊厥停止以后,我们就可以将其送到医院去。如果孩子既往有过惊厥持续状态,或者本次发作已经超过5分钟,建议尽快把孩子送医。
来源:综合自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中国新闻网
(声明:“法治中原”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
喜欢本文,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