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专家:对无症状感染者不能掉以轻心

  目前,全国各地已经报道了多起境外输入的无症状感染者。3月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及美国方面的专家进行视频连线。钟南山院士强调,要特别关注确诊患者的无症状密切接触者。

  3月29日,钟南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提及了此话题。他表示,他不认为无症状感染者是目前的一个大问题。他说,如果我国有大量无症状感染者,他们会一直传播病毒给其他人,使新增病例数更高,而实际情况是新增病例数在下降。

  上海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也在日前的一个研讨会上表示,目前疫情防控最大的风险是输入性风险,而境外疫情输入性风险中最大的风险是无症状感染者。张文宏说,这类患者有较强的免疫能力,可以在感染病毒后14天内不发病,病毒在其体内存在时间超过三周,具有传染的可能性,这是我国进入疫情防控“下半场”的一类重要监测目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监测定义条款中将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等分别单列,其中对无症状感染者的定义为:无临床症状,呼吸道等标本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或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检测阳性者。而在第七版方案中,上述定义已被删除。涉及无症状感染者的内容只有一句话: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那么,无症状感染者有什么特征?究竟有无传染性?病情会不会进一步发展变化?如何防治?新京报记者对话了多位呼吸科及胸外科临床专家,就此答疑解惑。

  对话专家简介

  陈振光,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东院副院长,目前仍在武汉协和医院危重症病房支援。

  胡国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曾对口支援武汉市汉口医院。

  张达成,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曾作为医疗队队长支援武汉市汉口医院。

  (在尊重原意的基础上,对话内容有删改)

  轻症和无症状之间存在模糊界限

  新京报:之前有接触过无症状感染者的案例吗?

  胡国栋:我们支援武汉的治疗重点是重症、危重症患者。接触的无症状感染者更多是患者的家属、陪护人员。他们感染了病毒但没有表现出症状,一个是因为病毒毒力比较轻,加上机体的抵抗力比较好;第二个就是疾病早期有一个潜伏的过程,所以(在潜伏期)也有可能会没有症状。

  新京报:这些感染者有什么特征?

  陈振光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东院副院长。目前仍在武汉协和医院危重症病房支援。受访者供图

  胡国栋:确实是没有症状,但是核酸检测就是阳性。有的人去做CT,显示肺部也是干净的,也有的显示轻微的肺部改变。

  新京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对无症状感染者有过明确定义,但在第七版中又删除了,背后的意思是目前下不了定论?

  陈振光:对,每一版都会根据具体的流行病学和诊断治疗方法的改变而变化,现在看第六版、第七版,跟第一版完全不一样,第一版很多内容在后面都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

  张达成:这个病分为四型,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但这些分型是针对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无症状感染是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外的另外一个。就好像以前有一些病,我们也会提到隐性感染,举个例子说乙肝患者,有可能是终身携带(乙肝病毒)的,但是他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出现肝功能的衰竭,是跟病毒共存的。当然新冠病毒肯定不是这样子,只是说病毒感染有很多特殊情况,现在对它还在慢慢地认识中。至于无症状感染者到底属不属于确诊病例,按照国家现在给出来的方案,那肯定他就不属于。

  新京报:要怎么来区分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感染者呢?

  陈振光:轻症和无症状之间的鉴别现在还是有点模糊。实际上我们现在看到很多没有症状的患者,其实他都是有症状的。只是很轻微,比如说打两个喷嚏算不算?比如说喉咙轻轻痛一下,然后过两天没事了,这叫不叫无症状?从临床医生的角度看,我觉得是有症状,但这个人可能自己就以为自己是无症状。

  胡国栋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曾对口支援武汉市汉口医院。受访者供图

  张达成:理论上定义区别在于有无症状,实际操作上这两者很难区分。就好像我们哮喘和慢阻肺的病人,很多时候临床表现、检查都很相似,有时候很难区分,但是治疗一点都不影响,因为它们的很多治疗是共通的。我们现在对于这个疾病的认识还是逐渐更新的,但是也不影响这两类感染者平常的治疗。

  新京报:无症状感染者是否有发展成重症的可能?

  张达成:目前有从无症状逐渐发展到有症状的案例出现,发展成重症也是有可能的。无症状这个状态是可以变化的,具体跟体内病毒复制的趋势有关。理论上,机体的免疫力下降、病毒毒力增强、受到了其他病原体的合并感染,或者诱发了其他疾病都有可能导致无症状感染者出现症状。这个病毒那么狡猾,病毒是可以在适应人体后发生改变的。

  无症状感染者的毒力相对比较弱

  新京报: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性如何呢?

  张达成:虽然病原学上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其传染性,但是实践上是有传染现象的。我倾向于无症状感染者有传播的风险,但是不是所有的无症状感染者都有传播性?传播性的强弱差别如何?具体还与病人的免疫系统有关,如果人体抵抗力强,可以把病原体杀灭,那人体就没有任何症状,也谈不上传染性;如果病原体毒力强,人体抵抗力比较弱,病原体就可以在人体内大量繁殖,传染性会相对较强;如果人体抵抗力和病原体之间动态平衡,病原体可以在人体内长期存在。

  胡国栋:我认为无症状感染者的毒力相对比较弱。相对传染给他人的机会也比较小,也不用太担心。因为毒力随着不停的传播,会有一定的减弱趋势。比如说第一代从华南海鲜市场被感染的人,病毒的毒力都比较强。我们刚开始接触这些人,看着还是比较轻症的,很快就变成重症。传了几代之后,虽然有一部分人的毒力还是比较强,但很多病毒的毒力会逐渐减弱,相对传染给他人的机会也比较少。而且现在大家的预防意识,比如说保持距离、戴口罩等,都比较好了,那么这种传染的可能性就会更小一些。

  新京报:怎么看卫健委方案中的无症状感染者有“可能”成为感染源,“可能”二字?

  张达成:这是很科学的表达。必须要有很深入,大规模的研究才能回答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于这个病毒从哪里来,怎么传播都还不清楚,现在都是根据目前的数据来初步估测而已。

  张达成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曾作为医疗队队长支援武汉市汉口医院。受访者供图

  陈振光:我认为对于大众来说这句话不需要太多关注,现在关注的应该是那些重症的患者、危重症的患者、轻症患者恢复以后的身心健康问题和心理问题。我个人意见,关于无症状感染的问题最好等待卫健委和流行病学专家的分析结论后再作讨论,目前不适合在这个问题上做过多解读。

  新京报:我国截至2月11日统计无症状感染者占全部感染者的比例是1.2%,但是钻石公主号的数据是17.9%,前几天《自然》杂志发的一篇文章里提到了60%左右是隐蔽病例。为什么不同的数据之间会差那么多?

  胡国栋:Nature的文章,这个(数据)确实是有些高了,可能是检测的群体不同。在新冠肺炎暴发早期,试剂盒不充足,大部分检测的都是有症状的,无症状检测的少,后期试剂盒充足了,大量无症状的人去检测,可能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就会多一些。另外,新冠病毒在传播的早期,毒力比较强。继续传播的过程,毒力可能会减弱,到最后,有可能像流感病毒一样,和人类长期并存,毒力减弱到流感的程度,所以,未来出现越来越多的无症状感染者是正常的,也是病毒毒力减弱的结果和表现。

  新京报:目前的筛查还是集中于密切接触者筛查、聚集性疫情调查和传染源追踪调查当中,有无必要做一次大的筛查,把所有的无症状感染者都找出来?

  胡国栋:我不是很赞成积极地去做核酸筛查,建议是高危人群,比如和确诊患者密切接触者,或者有症状的去做核酸检测。如果没有症状,没有明确的接触史,不建议去大规模做筛查。即使筛出来是阳性,因为你没有症状,即使感染了,也是很轻微的。因为新冠病毒没有特效药物,没有症状,加强防护,做好自我隔离就可以了。

  陈振光:我认为关于无症状感染的问题最好等待卫健委和流行病学专家的分析结论后再作讨论,目前的证据似乎并没有支持大规模筛查,筛查的技术本身还存在不完善可能,比如会有假阳性、假阴性的情况出现。如果进行大规模筛查,会不会在人群里引起对于无症状新冠病毒携带者的不必要的恐慌或歧视,或者把这个问题扩大化,就好像当年工作和入学前都需要筛查乙肝病毒一样,这些都需要主管部门根据流行病学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经过深思熟虑后方能决定。

  无症状感染者很难鉴别

  新京报:有没有办法鉴别自己是不是无症状感染者?

  胡国栋:无症状很难去鉴别,我的一个建议是不用太担心,戴好口罩,做好预防和保护,两到三周之后,如果还没有症状,此时自身已产生抗体来对抗病毒,会把病毒慢慢清除的。如果这期间出现症状的话,建议去做胸部CT检查进一步明确。

  张达成:老百姓自己鉴别不了。总的一个途径就是只要你的症状超出了本身的耐受程度,就是实在很不舒服,你就去医院查。不管无症状也好,轻型也好,都不用太担心,隔离观察就行了。

  新京报: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出现无症状感染呢?

  张达成:免疫系统刚好对这个病毒的应答处在一个适合的状态,既不强也不弱,这种人可能就会无症状。因为过弱可能就会变成重症肺炎,过强也不行,把自己的脏器都打垮了,不是病毒搞死你,是你自己的免疫系统搞死你。

  现在对于这个病毒可知的太少了,我们了解的只是冰山上的一角还不到。所以还需要研究,分析这些无症状病人的特征。

  新京报:按照之前的说法好像是中老年人更容易被感染,年轻人没有那么容易感染。

  张达成:是的,其实这个答案能用在很多疾病上。年龄的老化本身就是一个危险因素,很多的疾病都是这样子。所以这并不是新冠病毒所特有的。但像年轻人,运动员,因为他们确实免疫系统比一般人强,他们可能出现适合状态的机会比较大,出现显性的感染的机会不多,但是有可能他免疫力过强,反而引起所谓的炎症风暴,或者代偿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新京报:如果无症状感染者有传染性,怎么防范自己被感染呢?

  胡国栋:我个人认为无症状感染者即使有传染性,那传染性也是相对比较低的,病毒的毒力是不强的,否则感染者自己就会出现症状。所有,从目前来看,如何防范自己不被感染,最好的办法还是戴口罩,保持人际交往的距离。不要急着摘口罩,再等两个潜伏期,即4到6周左右,再摘口罩。那些没有症状的感染者经过两个潜伏期的隔离, 99%无症状感染者病毒就清除了,其他人也就安全了。

  张达成:在目前这个形势下,我觉得应该以大概率的思维去面对小概率事件,应该把无症状感染者视为传染源来管理,没有症状那没关系,反正查到阳性就做好隔离。对无症状感染者自己来说,身体也就有了保护性抗体,你自愈了,核酸恢复阴性就可以。

  新京报记者 张芮雪 编辑 胡杰 校对 危卓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