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的老公第三次核酸检测才测出阳性 没有症状的我不久后也确诊了 7位出院患者都是

  

  昨天上午,立春后的第二天,阳光灿烂,照得每个人身上暖暖的。

  阳光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梁廷波教授带着全体领导班子和医护人员,准备了7束鲜花,早早等候在之江院区门诊大楼前。虽然隔着口罩,但能感受到,那一刻,每个人都满怀喜悦的心情。

  大家在等待的,是浙大一院首批7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康复患者。经过浙大一院的系统治疗,他们治愈康复,可以出院了。

  

  浙大一院首批7位新冠肺炎患者痊愈出院。首席记者 陈中秋 摄

  上午10点半,治愈患者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缓缓走来,现场掌声响起。

  “祝贺你们康复,祝愿你们身体健康!”

  “有什么问题随时保持联系!”

  这边是梁廷波书记的祝福和叮咛。

  “多亏有你们。真的不容易,你们太辛苦了。”

  “谢谢你们对我们的悉心照料,我们现在身体感觉非常好。”

  另一边,是治愈患者对医护人员的声声感谢和深深鞠躬。

  7例出院患者中包括2例重症患者住院时长最短4天最长15天

  浙大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教授说,这7例出院患者均家住杭州,年龄最大的48岁,最小的31岁,都有去过武汉或与武汉来(返)杭人员接触史。这其中,有2例是重型患者,有一例普通型患者是一位怀孕5周的孕妇。

  按照国家的相关诊疗标准,7例患者的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均达到连续两次及以上阴性的检测要求,其中2例患者连续5次检测阴性;所有患者体温连续3天以上正常,肺部影像学表现大幅改善甚至完全吸收,经过专家组判定,达到出院标准。7位患者平均住院时长是9天,住院时间最长的是2例重型患者,15天;住院时长最短的是2例普通型患者,4天。

  首批患者康复出院,标志着浙大一院作为省级诊治定点医院,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也更加坚定了医护人员的信心,坚定了全社会人民的信心。

  梁廷波教授说,自2020年1月19日收治杭州市第一例确诊患者以来,浙大一院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始终秉持生命重于泰山,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紧急启用之江院区应急保障,投入400余位一线医护人员参与救治,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和成熟的“浙一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成效。目前全院医护人员“零感染”、感染病例“零漏诊”、患者“零死亡”。

  好消息一波接一波。在现场,梁廷波书记还透露了几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目前在院的71例确诊患者中,年龄最大90岁,最小13岁。接受系统治疗的9例危重型患者中,6例已有明显改善,其余3例病情逐步稳定。其中1例83岁高龄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多,病情重,但影像学提示肺部病变有一定吸收,监护室一位气管插管病人已经拔掉了插管。23例重型患者经过系统治疗,9例由重型好转为普通型,2例达到出院标准,其余重型患者病情不同程度好转,尤其是一位26周+的孕妇,影像学与肺功能显著改善,胎儿情况良好。

  “浙大一院承担着收治浙江省重症、危重症患者的重任,从目前来看,经过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患者的状况总体都是比较稳定的,重症危重症患者病情也在逐渐好转中。前天我们收治了一位90岁高龄的重症患者,发烧,肺部炎症比较厉害,核酸检测阳性,但还没到气管插管的程度,我们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所有的治疗用药,也都要结合患者的基础状况和目前现状。”

  梁廷波教授表示,短期内,浙大一院还将有多例患者达到出院标准,陆续出院。“我们有信心打赢这场仗,请广大市民不要恐慌。”

  出院患者仍需居家隔离两周浙大一院给康复患者的一封信

  “你们现在身体状况怎么样?”

  “我们现在感觉很好!”

  昨天上午,当记者问及治愈感受时,得到了出院患者铿锵有力的回答。

  快报记者现场采访了其中一位康复出院的年轻男性患者。他说,自己是在1月13日左右因工作原因与武汉的同事有过接触,17日时出现了发热症状,当时还有其他两位同事也出现了相似症状,并且核酸检测为阳性,于是他怀疑自己也可能感染了新冠肺炎,自行前往浙大一院庆春院区发热门诊就诊,后确诊。1月26日,他从庆春院区转到之江院区,昨日康复出院。

  另一名男性患者,家人开车来接他回家。记者看到,一家四口坐在车里,听到妈妈对孩子说:“爸爸出院了,高不高兴?欢迎爸爸出院回家。”

  同时在现场,浙大一院还给每位康复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准备了一封信,充满温情,信里满满都是叮嘱和注意事项——

  亲爱的患者:

  您好!非常高兴地通知您,您的病情已顺利康复,可以出院啦!

  感谢您在此次就医过程中对浙大一院的信任及配合,也感谢您的家人在此期间付出的努力。尽管您目前已经康复,但考虑到疾病的不可预测性,按照相关规定,您在出院后仍需居家隔离2周。在隔离过程中,我们建议居家条件需要满足:

  1.您有独立的生活区,但也需要勤通风、勤消毒;

  2.建议家中的婴幼儿、老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避免与您接触;

  3.避免外出,居家时,您及您的家人请务必佩戴口罩,勤洗手。

  在住院期间,您除了有身体上的不适,也可能有心理上的波动,建议您出院后放松身心、乐观向上,必要时可以联系您的主管医生(联系方式附于出院记录上)。

  希望您在出院后1周、2周及1个月的时间节点到浙大一院之江院区(杭州梧桐路366号)发热门诊复诊,复诊时请您戴上口罩,复诊过程中可能需要取痰、空腹抽血、拍片,具体内容由门诊医生根据您的情况决定。在出院后3个月及6个月的时间节点,我院将对您进行电话随访。也请您在家隔离期间,务必每日测量体温2次(早晚),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再次祝愿您和您的家人幸福安康!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发烧的老公第三次核酸检测才测出阳性没有症状的我不久后也确诊了

  穿着红色羽绒服的治愈患者李女士(化名),昨天在人群中特别显眼。离开前,她面向所有医护人员,深深鞠了三躬。

  

  治愈患者李女士(化名)昨天向所有医护人员深深鞠了三躬 摄影 首席记者 陈中秋

  李女士是这次浙大一院首批7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的其中一位,她自述了自己从确诊到出院的过程——

  我也不知道是怎么感染上这个病毒的。我和老公住在杭州周边的村子里,那段时间基本上都待在家里,也没去过武汉,印象中也没接触过从湖北过来的人。

  1月18日晚,我老公突然就发烧了。睡了一晚,热度还是没退,我就陪他去当地医院配了点退烧药。吃了退烧药,热度还是反反复复,但我们平时也不怎么接触人,刚开始也不了解这个病毒的厉害性,以为只是普通感冒发烧。刚好快过年了,虽然老公还发着烧,我们还是决定带上药回老家了。

  1月25日,大年初一,还在发烧的老公突然觉得胸闷气急,这下我有点慌了,赶紧带他去老家当地医院的发热门诊看。

  这个时候全国的新闻都在说这个病毒,我们也有所了解了,去医院时我俩都戴上了口罩。

  到了发热门诊,医生给我老公做了核酸检测,当时我老公两次核酸检测都是阴性,但肺部CT拍出来,医生觉得不对劲,高度怀疑是新冠肺炎,我俩马上都被隔离起来。

  1月26日,大年初二,我老公被转到浙大一院庆春院区隔离治疗,刚送到医院时,他有些迷迷糊糊的,我说什么他都不怎么回应。我自己倒没什么特别的症状,不发烧也没咳嗽。但因为我是贴身照顾我老公的,成为密切接触者,也在医院隔离病房隔离观察。

  1月26日傍晚,浙大一院之江院区启动了疫情紧急应急保障,患者都集中收治到之江院区统一治疗。之后,我和我老公一起被救护车转送到了之江院区。听说那边的医疗环境很好,医护人员也都很好。

  到了之江院区后,我老公已经不发烧了,之后几天,他的呼吸比之前好多了,胸闷的情况也消失了,就是稍微还有点气急,医院一直给他吸着氧。

  而我自己,一开始被安排在疑似患者隔离病房观察。直到2月1日,我的核酸检测显示是阳性,没逃过,我也中招确诊了,但奇怪的是,那时我身体还是没有发烧等症状。

  之后,医院贴心地安排我和老公住同一个病房,我们夫妻俩一起开始和病毒做斗争。

  浙大一院的医护人员太辛苦了,他们没日没夜地照顾我们,我们有什么需求,他们都尽量满足。虽然他们每个人都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我都看不清楚他们长什么样子,但他们每天都来病房看我们,问我们情况怎么样、心情怎么样、感觉怎么样,护士们还陪我们聊天。看到他们,我们心里就有底,也踏实多了,有这么认真负责的医生和护士,我和老公全力配合医生治疗,我们坚信,一定会好起来,健健康康地出院。

  当医生跟我说,我达到出院标准可以出院了时,我可开心了,心情特别好。算下来,我从确诊到出院,只花了4天时间。

  现在,我老公因为核酸检测还是阳性,还需要继续接受治疗,但我相信,国家这么重视,浙大一院有这么好的专家、这么强大的医疗团队在帮助我们,他应该很快就能出院了,我对他有信心,对浙大一院有信心。我就在家里等着他健健康康回来喽。

  对于患者出院是慎之又慎甚至超出国家卫健委规定的出院标准

  在当前严峻的疫情形势下,患者陆续治愈出院,对于浙大一院广大医护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在这场抗疫阻击战中,浙大一院至今保持着医护人员“零感染”、感染病例“零漏诊”、患者“零死亡”。

  浙大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教授表示,浙大一院是名副其实的“国家队”,拥有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感染性疾病协同创新中心、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医院在抗击SARS和H7N9的战役中,就已积累了丰富的救治经验。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浙大一院整个治疗团队每天都要进行多学科讨论,一个一个病人仔细讨论,治疗方案、肺部CT变化、炎症指标变化,早上讨论完,晚上还要进行电话回访,通过一天的治疗看是转好还是转坏,一刻不能松懈。

  “我们根据国家卫健委指南对患者进行治疗,我们的中医科主任也进入隔离病房,对每个患者进行辨证施治。

  ”治病的同时也要疗心。“我们也第一时间派了心理专家进入隔离病区。疫情对病人的心理打击肯定会有,他们会出现不安、抑郁、焦虑等,通过心理专家的干预评估治疗,让病人的情绪慢慢稳定,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梁廷波教授表示,医院对于患者出院慎之又慎,要让患者安全出院。“实际上,有的病人我们甚至已经超出了国家卫健委规定的出院标准,3次核酸检测阴性才予以出院。”

  (编者注:国家卫健委在昨日发布会上表示,出院标准全国统一,目前标准为:体温正常三天以上,呼吸道的症状明显好转,胸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收,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的核酸检测呈阴性。)

  首批7位出院患者都用了哪些治疗方法?一个是控制好炎症因子风暴再一个就是氧疗

  对这7位首批出院患者,浙大一院都采用了哪些治疗方法?

  浙大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教授表示,主要是根据国家的诊疗方案,采用抗病毒、抗炎和中医等方法综合治疗。

  浙大一院感染病科主任、浙江省诊治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盛吉芳教授说:“具体方案主要是抗病毒、营养支持、控制细胞因子风暴等。一个是要把细胞因子风暴控制住,一个是高流量吸氧,使肺里面不要有大量渗出。”

  盛吉芳教授介绍,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新冠肺炎病人的炎症指标很高。指标高,会引起人体细胞因子风暴,导致多器官衰竭等后果。因此,对重症病人,要把好控制炎症因子风暴这一关。盛吉芳主任说,有的病人病情进展很快,可能主要还是二次炎症因子风暴,病人很快就被打垮了。“因为炎症因子风暴的靶器官是肺,肺里面‘哗’一下子大量渗出,形成白肺,这时如果没有相应的呼吸支持治疗,死亡率就会增高。”

  除了控制好炎症因子风暴,再一个就是氧疗。“我们这次发现,高流量的吸氧,用专门的装置,病人吸个一两天或者两三天,情况就能稳下来。”

  新冠肺炎的患者肺部CT影像像天上的云乌云压阵就很危险淡薄的瓦片云相对好一点

  盛吉芳主任告诉记者,团队每天都在密切观察患者的肺部CT,得新冠肺炎的患者,肺部影像从实到淡,慢慢就变云雾状,跟天上的云一样。

  “如果说像乌云压阵一样,那这个人危险的;如果说是这种淡薄的瓦片云,那就好一点;如果是散在的云雾状,那就问题不大。此外,还要看病人的CT里,累及的肺的部位是哪里。累及到上、中肺为主的,这个病人要好一点;上、中、下肺都累及的,特别是中、下肺累及的,往往病人会比较重。”盛吉芳主任解释道,因为我们人体的肺是中下部面积大,氧交换也主要依靠中下部。

  针对这些经验,盛吉芳主任研究出了一套如何识别新冠肺炎重症病人的方法。“关键是关口要前移,及早识别,评估到位,治疗到位。”

  盛吉芳主任特别提醒,一定要早诊断,越早到医院往往效果越好,越拖得迟往往越重。“另外新冠肺炎轻重跟患者本身基础状况有很大关系,比如说年龄大的,有基础疾病的,往往病情会相对重一点。”

  患者陆续治愈出院我的心情终于稍微平静一些了

  昨天,一下子迎来7个出院病人,盛吉芳教授多日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之前因为无法预估这个病的发展走向,所以还是有些压力的。不过今天,我的心总算稍微平静一些了。”

  这段时间,盛吉芳教授每天都要远程会诊全省各地一二十个病人,每家医院都要捋一遍治疗方案。“对于重症病人的治疗方案,要跟我们浙大一院同质化。”

  盛吉芳教授说,经过同质化的治疗方案,很多病人在当地定点医院治疗就慢慢好起来了。但如果碰到病情进展快的、有基础疾病的病人,就必须把他们转到浙大一院进一步治疗。“我们目前收治的大部分病人都是全省各地转诊过来的重症和危重症,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所在。”

  编辑 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