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她抑郁症,是真的还是装的,家长如此判断就对了
学业压力这么大,你敢说自己没担心过孩子患上抑郁症?告诉你:真抑郁症少,假抑郁症多;真抑郁症不愿就医,假抑郁症发泄逃避。那么,你怎么判断孩子是真抑郁症还是装抑郁症呢?
Papi酱曾经在视频当中说过一句话:朋友们,这年头你没个心理疾病,你好意思出门吗?你好意思上网吗?你好意思自称fashion吗?那期视频讽刺的就是有些人明明没事儿,却整天自称有心理疾病。
一、真假抑郁症有区别
生而为人,谁还没个不高兴的时候?正常人不高兴,过段时间自然就好了,这就是时间的威力。患上抑郁症的人则不同,他们的那种无助和绝望,时间根本没法治愈的。
如果孩子在情绪低落的时候跟你说,他可能得了抑郁症,而没过多久他又变得活蹦乱跳,忙着玩游戏、刷短视频、找好吃的,或者惦记着跟朋友一起出去玩,他多半就不是什么抑郁症。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有很多人明明没事,却非要说自己有抑郁症呢?
二、为什么伪装抑郁症
第一,现在的物质生活好了,人们更加关注精神健康了。老一代人在自己小的时候,要是跟父母抱怨说自己得了抑郁症,早就被一巴掌扇回来,或者被一脚踢回来,并被告知“该干嘛干嘛去”。
第二,当成一种逃避的方式。抑郁是一种情绪,我们中国人是羞于表达情绪的。抑郁症是一种病症,把自己的低落情绪说成是病症,就没有了愧疚感。把自己的不良表现与抑郁症关联,就可以逃避自己的责任。
第三,当成一种发泄的渠道。不能否认的是,当今社会的确压力很大,成年人有成年人的烦恼,未成年人有未成年人的郁闷。披上抑郁症的外衣,人们更容易发泄自己的情绪,给自己减压。
第四,流行文化的不良影响。做一组不知道从哪里传来的所谓抑郁症测试题,得到一个不靠谱的结果,就可以把它当成是社交货币,甚至是一种自我炫耀,这种现象值得我们警惕。
三、伪装抑郁症坏处多
“伪装抑郁症”给真正得了抑郁症的人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当“抑郁症”成为社会流行词语,所有人都会认为得抑郁症是没有门槛的,得了抑郁症并不严重,更不需要得到社会的关爱。
那些真正得了抑郁症的人,反而会被人认为是无病呻吟,没事儿找事儿。不信你现在就问问自己,知道真正的抑郁症是什么样的表现吗?
四、真的抑郁症什么样
得了抑郁症的人才不会没事就把抑郁症放在嘴上,有许多得了抑郁症的人,从表面根本不会被人看不出来得病,但他们的生活状态却与我们大相径庭。
有时,他们对生活中所有的事都提不起兴趣;有时,他们却会为很小的事而嚎啕大哭。他们中的很多人感受不到快乐,体重快速下降,食欲长期不振,有时睡不着觉,有时睡不醒觉,思考变得迟钝,动作变得缓慢,整天无精打采,感受不到活着的价值和意义。
五、抑郁症误诊挺严重
11月9日,教育部对《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进行了回复,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绝对是一件好事,但悲观的我还有一丝担心,那就是抑郁症的误诊问题,
长久以来,部分医院的检查步骤,说白了就是给你一套量表,然后根据量表结果确诊。少数不负责任的医生,甚至不会跟受测者谈话来确认量表的结果是否靠谱。
准确率达到60%以上的量表,就已经是做得不错的了,不经过面询而确诊,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任。受测者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环境中,面对不同压力,完全可能做出截然不同的量表结果。甚至有些人自我心理暗示,把所有最严重的选项都给选上。
总而言之,抑郁是一种情绪,抑郁症是一种病症,不能混为一谈。伪装抑郁症、调侃抑郁症让真正的抑郁症患者遭遇困境。如果真的怀疑自己有抑郁症,就赶紧去靠谱的医疗机构寻求帮助。网上的那些所谓测试,做一做图个乐是可以的,千万别拿它当真。
你见过真正的抑郁症患者吗?你见过伪装抑郁症的朋友吗?你知道有半数选择放弃生命的未成年人中,生前真的患有抑郁症吗?来评论区聊聊吧。
微风不燥,阳光正好,你就像风一样经过这里,愿你停留的片刻温暖舒心。原创不易,期待你的点赞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