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密克戎变异出更强毒株可能性小 新冠“复阳”人群传染性极低

  当前,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当务之急仍是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昨天,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专家表示,奥密克戎毒株变异为传染性高、致病性强毒株的可能性较小,各年龄段人群都可通过接种新冠疫苗有效降低重症风险和死亡风险。

  

  实时监测病毒流行动态

  截至12月18日,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全球已经从BA.1到BA.5等五个分支演变出709个亚分支。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在发布会上介绍,奥密克戎的变异会一直持续下去,目前其变异趋势是免疫逃逸能力强的毒株占优势。免疫逃逸使人群对该毒株更易感,即使病毒的传播力不增强,传播优势仍会增加。“但病毒变异出传播力增强、致病力也增强毒株的可能性较小。”许文波说,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住院、重症、死亡的病例,明显低于早期的德尔塔株和其他变异株。此外,现在的人群已经通过接种疫苗或自然感染获得一定程度的免疫,这对人群有较好的保护力。

  新冠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根据多个新冠病毒亚型在我国共循环的现实情况,制定了我国人群新冠病毒变异株监测工作方案。通过该方案的实施,可以实时监测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系列变异株在我国流行的动态,及其各个亚型的构成比例,以及具有潜在生物学特性改变的新变异株。该监测涵盖临床表现、传播力、致病力等数据,为疫苗研制、诊断试剂评价(包括核酸和抗原等)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建立起国家新冠病毒基因组数据库。

  不建议故意去感染

  “尽管奥密克戎感染以后大部分是自限的,致病力或者严重程度比较低,但是我们不主张、不建议故意去感染。”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说,感染后,有一部分病人出现临床症状,包括发热、肌肉关节酸痛、咽喉肿痛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正常工作。此外,一旦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病人,会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同时,对医疗机构也会造成巨大的压力甚至挤兑,影响医疗机构对日常急症危重病人的救治。他特别提示,有基础病的,尤其是没有接种疫苗的老年人,一定要做好防护,不要在第一轮流行高峰感染。

  王贵强分析,随着时间推移,第一轮疫情快速上升态势会趋缓。一段时间以后,随着大规模的社会活动,可能还会出现一轮新的疫情。疫情波浪性的出现,最终可能形成一定的群体免疫屏障,发病率就会明显下降。感染了BF.7、BA.5.2后,如果出现新的变异株,人们仍然有再次感染的风险。从目前的数据看,奥密克戎毒株再次感染风险高于德尔塔毒株和原始毒株。他提醒,已经感染过奥密克戎的人群在新的病毒流行株出现后,仍要做好个人防护。

  判断是否“复阳”应看核酸

  有说法认为,感染奥密克戎毒株后的无症状感染者比较多,感染获得的抗体比接种疫苗预防再感染的效果更好,因此接种疫苗不如感染病毒。对此,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回应,虽然目前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致病性有所减弱,但是感染后依然存在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而且这种风险在各个年龄段都有所体现。

  王贵强介绍,“复阳”应该称之为“再检出”,即病毒还持续存在,因为检测、采样的方法以及排毒的间歇性,导致时阳时阴的情况。“复阳”存在很多原因,如检测时,采集样本可能不规范,导致假阴性。又如患者处于恢复期,可能残留一些核酸的片段,也会检测出阳性。如果抗原检测为阴性,再用核酸检测出阳性,这种情况不叫“复阳”,因为抗原检测的敏感性低于核酸检测,判断是否“复阳”,应该以核酸检测结果为标准。

  关于“复阳”后是否还具有危害性和传染性,王贵强表示,既往很多研究中,所有“复阳”的病人做病毒分离,都没有分离出病毒,也没有发现“复阳”的患者导致病毒进一步的传播。因此,“复阳”后的传染性是极低的。此外,“复阳”的人群基本没有症状,仅有个别人群会残留咳嗽等症状。

  热点回应

  新冠导致死亡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王贵强:由新冠病毒导致的肺炎、呼吸衰竭为首要死亡诊断,归类为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死亡;因其他疾病、基础病导致的死亡,不归类为新冠导致的死亡。为了更好地规范新冠疫情导致死亡的判定,我国目前要求采取会诊和死亡病例讨论的方式,来最后判定患者到底是死于新冠还是死于其他的基础病。

  来源:北京晚报

  本报记者 牛伟坤 实习记者 柴嵘

  流程编辑:u008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