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头上的“包”是什么?那个“包”可不是发型,而是大有用处
佛的称号有很多,我们比较熟悉的称号有阿弥陀佛、如来佛、弥勒佛等,不同的称号又有着不同的含义,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就是如来佛。
《西游记》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它讲述的核心内容只有一个,那就是师徒四人历经种种磨难完成取经的故事,在这一故事中,除了有师徒四人的参与,还出现了妖魔鬼怪和一心想要帮助他们完成取经的人,如来就是其中之一。
无论是唐僧,还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他们都是出家人,所以对于出家人来说,都需要完成出家人应该完成的事情,那就是剃度。从佛教的角度来看,普通人会经历无数的磨难和困苦,也会被烦恼所牵绊,所以出家人想要有更高的修行,就必须要摆脱凡世间的一切事情。
剃度是普通人成为出家人的必经之路,但当我们观看《西游记》时,就会发现有很多佛祖他们仍然有头发,由此很多人就会思考难道剃度只是普通僧人需要做的,而那些有着较高权力的僧人并不需要严格地按照剃度的要求去做?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如来虽然有着较高的权力,但却也不能忽视既有的规则。当我们用心去探索时,就会发现肉眼可见的不一定是真的,普通人都以为如来并没有完成梯度的任务,但却不知道如来头上的并不是真正的头发,而是肉髻。
那为什么会有肉髻的出现呢?其实这代表着一个人的身份,普通人的头上也不会长出肉髻,权利不够高的人也不会长出肉髻。书上记载释迦牟尼作为一个出家人,也完成了梯度的任务,剃去了自己原有的头发。
在最初,印度最先出现佛教,并且在很早之前,剃度并不是普通人到出家人的必经之路,甚至是被反对,当时的人都认为剃发是一种很不光彩的行为,需要剃发的大多是触犯过法律或者是服务于他人的人。
但到了后来,释迦牟尼成为出家人时,剃度就成为了一个硬性要求,也希望通过剃度来达到两方面的目的,一方面是希望做出出家决定的人都能够进行深思熟虑,并且以剃度来作为出家的仪式,让他们从普通人踏入出家人的大门;另一方面,希望佛教里的僧人能够与众多其他僧人有所区别。
除此之外,普通人对自己的外貌都有所要求,还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打扮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出众,而有了剃度这一要求,他们就不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外貌方面的事情,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修行中去,就此而言,剃度对于他们来说是有一定的好处的。
修行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出现肉髻,它与头发极其相似,所以在很多时候就会被人们误认为是头发。到了后来,肉髻成为了佛祖菩萨的代表。
了解到这里,还会有人有着各种各样的疑问,其中一个就是关于弥勒佛的,人们开始好奇为什么普遍的规律到了弥勒佛身上就不再适用了。其实这也不难解释,对于不同的个体来说,他们都有着自身的各方面特征,不同人的同一方面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弥勒佛没有像其他佛祖一样长出肉髻也是可以理解的。
佛燃灯佛祖、佛如来佛祖、弥勒佛是佛祖中的突出部分,对于佛燃灯佛祖和佛如来佛祖来说,他们都有着佛祖的象征物,那就是肉髻,而对于弥勒佛来说,他并不像佛燃灯佛祖和佛如来佛祖一样有着肉髻,这其实是因为他未来佛的身份,他代表的是将来,所以在当下,他才没有肉髻,甚至没有属于自己的身体。
简单来说,修行水平较高的佛祖都会长出肉髻,但对于修行水平较高的所有佛祖来说,他们长出的肉髻也是有所差异的,修行水平更高的佛祖与修行水平相对较低的佛祖的肉髻也是不同的,而肉髻也会随着佛祖修行水平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自始至终,它们都不会维持在一个相对静止的状态,而是会随着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如来代表着修行的最高水平,所以相对于其他佛祖来说,如来的肉髻也是最高的代表。仔细观察,会发现如来头上是螺旋纹,而在当时、在当地,这也被很多人看作是象征着美好。
出家人成佛之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也将是区分他们和普通人的关键点,肉髻就是其中的一个,释迦牟尼也是如此,他成佛后就逐渐显现出了三十二种特点,也正是因为这三十二种特点才使他的形象更加高大。
对于佛祖来说,肉髻并不单单为他们带去了与众不同的外表,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修行水平,所以佛祖们还是比较注重这一点的。当人们将佛教作为自己的信仰时,就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更多对生命和他人有益处的事,并不断进行反思,最终获得更多的启示,从而让自己更好地去生活。
平等教化是佛教所坚持的原则,旨在要求摆脱外界的各种限制,将平等作为自己追求的最终目标,也正是因为他们追求平等的绝对性,才使得平等更好地贯彻到了教育之中。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追求,他们都希望能够尽快地实现自己的追求和人生理想,最终为自己和身边的人创造出更好的生活,让自己的爱人和爱自己的人都能够有着更少的烦恼,过着更好的生活。所以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他们的信仰和追求可能会有所差异,他们选择的道路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无论他们选择怎样的人生道路,选择怎样的信仰和追求,所想要达到的最终目标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健康快乐、平安幸福。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