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用临时集中隔离收治点、无症状比例高、封控小区买菜难……上海防疫发布会集中回应
实习记者|郑正
2022年3月22日上午,上海举行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在会上通报,昨日上海市新增31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865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本次报告的31例确诊病例中,30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1例在相关风险人群核酸筛查中发现。865例无症状感染者中,749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其余在相关风险人群核酸筛查中发现。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要求和今天已经公布的确诊病例等相关情况,经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决定,即日起将浦东新区北蔡镇联勤村冯桥南宅列为中风险地区,相关地区已落实管控措施。
经研究,即时起将静安区北站街道河南北路233号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上海市其他区域风险等级不变。
邬惊雷还特别通报,3月21日,经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医护人员精心诊治护理,经市级专家组评估,140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出院标准,现已出院。另有186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医学观察,总共326名。
“这也是到现在为止创新高的出院数量,”邬惊雷表示,“我想特别感谢同事们的默默付出,不管是医生、护士、医技人员、还是所有其他医疗机构里面的后勤保障人员,大家相互配合和病毒赛跑,为大家的平安、为城市的安全默默做出他们的奉献,这里要特别感谢他们。”
他指出,上海正面临着常态化防控以来疫情形势最为严峻复杂的挑战,给溯源和防控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上海将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断提升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水平,快速有效处置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上海目前有哪些临时集中隔离收治点?和方舱医院是不是一回事?
邬惊雷介绍,为了应对医疗救治需求,上海已经启动了应急预案,迅速扩增了集中隔离收治床位,开展集中隔离和相应的管理和必要的治疗工作;同时,根据国家新冠疫情防控有关要求,各地需在定点医院之外,储备一批后备的医疗机构。
由于目前的疫情需要,上海已先后启用一些如像周浦医院的后备医疗机构,以进行集中隔离收治。这些医疗机构的运营和流程相对成熟,因此作为收治阳性感染者的应急准备。
根据国家最新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对于轻型病例可实行集中隔离管理,隔离场所不限于医疗机构,隔离期间将由医务人员进行管理,并做好对症治疗和病情监测,如病情加重,将转至定点医院治疗。
邬惊雷解释,方舱医院是一些经过改建的符合要求的场所,如体育馆、会展中心等,也可临时搭建,作为集中隔离管理场所,有医务人员进驻,主要用于对轻症、无症状感染者的集中隔离观察或适当的对症治疗,一旦发现有病情发展情况,及时转送定点医院收治。
方舱医院设立的目的是对感染者分类管理,更好地利用医疗资源。这类场所的设置和启用,上海会根据国家的要求和本市疫情情况,做好相应的工作预案和相关的资源储备。
另外,邬惊雷回应,网传“浦东北蔡确诊8000多例”的疫情情况并不属实,请大家关注官方发布的疫情信息。
由于小区封控、农贸市场关闭,“买菜难”的问题如何得到妥善解决?
关于上海市的生活物资保供问题,上海市商务委主任顾军指出,从监测来看,生活物资的跨省物流是基本畅通的;主要连锁超市、电商平台的大仓、配送中心的运营基本是正常的;超市卖场等商业网点的开业率也是比较高的。
他表示,这些都是保供的基本盘。“有了这些保供大动脉、关节点的支撑,可以说我市的生活物资供应是充足的,整体情况是稳定的。”
当前,有些封控在家的市民反映买不到菜,这主要是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封控小区数量仍然较多;不少企业也提倡员工居家办公,使得居家人员数量增多;同时,市民习惯在几个主要电商平台上下单,这些因素导致平台的配送力量跟不上订单的增长。市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某些品类商品暂时缺货、送达速度慢,或是下不了订单。
为了解决配送力量和订单数量这对矛盾,上海首先在帮助电商平台增加人手方面采取了一些举措。
顾军介绍,上海各区商务部门通过协调,让符合防疫要求的保供人员顺利返岗。其次,电商平台也在指导下,在配送资源上做了一些整合。他举了几个例子,“有一家电商平台与餐饮企业、工厂开展对接,实行员工共享,增加了一千多人的配送力量;还有两家电商平台共享配送资源,错时经营,外卖小哥上午配送蔬菜,中午、晚上配送外卖。”
上海作为一座超大型城市,居民的生活物资需求是巨大的,需要多业态、多模式来保证生活物资的正常供应。顾军表示,商务部门更加关注的是生活物资供应渠道、供应方式的多样化。
比如,上海市一些重点商业企业,目前都有线上订购服务,相关渠道已经在汇总梳理后提供给各区,并通过“上海商务”公众号向社会发布;东方购物频道也已经开通了适合老年人的生活物资电话预订热线;早餐民心工程的流动早餐车也开到封控社区门口,为市民送去各类餐食和主副食品。
顾军表示,商务部门了解到,上海各区都在积极协调重点保供企业推出“保供套餐”,区属国企兜底保障;很多街镇、社区也主动与周边超市、菜场进行对接,建立了社区团购微信群,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很多超市卖场、菜场等线下实体也与电商平台外卖人员合作,提供集采分送服务。这些都是在努力为居民提供同样便利的采购渠道。各个街镇也积极组织社区干部、志愿者解决“最后100米”配送难题,为封控区域的社区居民提供物资到家的配送服务。
他说,在努力保障好市民的生活物资需求的同时,上海一如既往高度重视保供企业的疫情防控工作。商务部门指导商场、超市等商业场所严格落实国家和本市疫情防控的有关要求,切实把好疫情防控“进门入场关”“清洁消毒关”“人员管理关”“场所限流关”“证照查验关”等五关,做好电商平台“人、货、场”的防控工作,同时也组织行业人员开展疫苗接种和核酸检测。
顾军提醒,如果市民朋友们走出家门去菜市场买菜,请佩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好个人防护。“当前,我市疫情防控已进入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市、区两级商务部门以及各大保供企业,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全力以赴,保障好市民的生活物资需求。”
上海市非重点区域内,人员核酸筛查的基本情况如何?
邬惊雷通报,在非重点区域筛查期间,上海市共组织采样人员约2.5万人,设置临时采样点近1.8万个,投入4000余名检测人员全天候开展检测,单日检测能力提高到单人单管190万份以上。3月18-20日,全市非重点区域累计筛查1000余万人次。
“我们发现了一些阳性感染者,同时根据流调,也发现一些相应密接的感染情况。”邬惊雷表示,从这两天公布的数据来看,阳性者是在隔离管控中发现,当然还有筛查发现的,这两天公布的数据也反映了这次筛查的成果。
目前,上海正按照防控方案的要求,已对阳性感染者采取隔离治疗或隔离医学观察措施。邬惊雷说:“据初步判断,这次排查从数据上来看,很重要的就是,非重点区域阳性发现者总体要低于重点区域阳性发现者”。
“本次非重点区域筛查使我们及时发现隐患,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邬惊雷表示,上海将按照“街镇-小区-楼栋”逐级开展后续的核酸筛查及管控工作,也就是对阳性感染者所在的街镇及时开展排查,甄别出密接和次密接;同时对他所在的小区进行管控和排查,如该小区仍出现阳性感染者报告,继续对阳性感染者所在的楼栋进行管控。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复杂的街镇,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研判,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另外,邬惊雷强调,目前,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大家忽视的一点,就是要“少流动、静下来”,能居家办公的就居家办公,能线上办的尽量线上,减少聚集,做好个人防护。
他说:“今天适当的限制,是为了明天更自由的行动。在这里要再次感谢市民朋友对筛查工作的理解、支持与配合!也对我们长时间奋战在采样、转送、检测岗位的医技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上海目前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比例较悬殊,为何出现许多无症状感染者?
上海市疾控中心主任付晨解释,根据国家标准,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但没有相关临床表现的人员,主要通过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入境人员、高风险职业人群以及人群筛查的途径来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比例的多少,与病原学特点、人体抵抗力、疫苗接种、发现方式等有关。”
在病原学特征方面,上海市本轮疫情的新冠病毒分型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2亚型,其特点为隐匿性强、传播速度快、潜伏期短、临床症状不典型,目前全国主要的流行株是奥密克戎变异株。
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也介绍了,全国目前在院感染者轻型和无症状感染者比例超过95%以上。
在感染人群的年龄特点上,上海市本轮疫情感染者的平均年龄40.6岁,中位数年龄40岁,60岁以下的比例占84.5%,感染者总体以中青年为主,健康状况良好,机体抵抗力较强。相应的,无症状的比例也较高。
另外,这也与大规模疫苗接种有关。目前,上海市新冠疫苗接种总量已超过5500万剂次,2200多万人完成全程接种,1100多万人完成了加强针接种。付晨表示,“本轮疫情感染者绝大多数都已经全程接种过新冠疫苗,人群免疫力在增强,无症状感染者比例也会增多。”
付晨介绍,感染者的发现方式也是原因之一。有症状的感染者往往是在出现症状,因症就诊过程中在医院发热门诊或者药店被监测哨点发现。而无症状感染者主要通过核酸检测、人群筛查等方式发现。
“近期我们集中开展了区域网格化的核酸筛查,发现了一定数量的阳性感染者,其中包括处于潜伏期和早期的无症状感染者。”付晨说,随着疾病的发展,有部分无症状感染者会表现出临床症状而转为确诊病例,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由于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他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戴口罩、勤洗手,减少聚集,保持社交距离,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加强个人防护。
对于疫情带来的冲击,如何应对产生的焦虑和担忧?
“宛平南路600号被戏称为上海最后的家底,今天我跑到这里来,大家完全可以对上海这次抗疫有底气,能够放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谢斌表示,疫情已经两年多了,大家已经经历过相似的冲击多次了,已经总结了很多有用的心理调适经验,现在重新翻出来也都管用。
他说,这次疫情跟以往相比,对心理方面的冲击主要跟生活受到影响有关。而不同的人群,生活受影响是不同的。
“对于普通市民,无论在‘决赛圈’内外,心理调适有四个重点:有盼头、有放下、有自律、有念想。”谢斌说。
“有盼头”,就是把不确定转化成确定性。了解防控的各种要求,包括如何去测核酸、如何居家办公、上网课等,心里有底就可以大大减轻焦虑情绪。
“有放下”,就是要学会接受现实,接纳自己,也接纳他人。很多事被耽误了,很多熟悉的规律要调整了,肯定心烦。与其抱怨抵触,不如顺势而为,给生活做个减法。不要纠结浪费了多少天,长胖了多少斤,孩子被耽误了多少学习。只要静下来,学会享受慢生活,享受极简生活,享受一家人整整齐齐的日子,哪怕每天就是发个呆,也一定会有收获。
“有自律”,就是即便每天只能在家里、在小区里,也不要在形象、作息等方面太过潦草。神清气爽的状态不仅是对自己平衡饮食、规律运动、科学睡眠、平和心态的褒奖,也是对家人的爱护和激励,让居家生活能够有朝气。自律,也包括遵守防控相关要求。不找事、不添乱。
“有念想”,就是无论当下多不方便,也要憧憬未来,想象幸福的时光,并且坚信那一天一定会到来。“像有的网友说,这次疫情以后要报复性上班、报复性消费,当然还是要考虑健康放在首位。”谢斌说,“怀着念想,可以使我们在当下把每天作为蓄积力量的机会,为美好未来一点点做好准备。”
此外,面对这些天新增感染者人数比较多,一些市民朋友可能也会产生两年前那种恐慌紧张情绪。这是正常的反应,因为紧张起来了,所以大家都越来越配合防控要求、都愿意打疫苗了。
谢斌表示,但是,市民们确实用不着过分恐慌,只要想想:两年下来,我们对这个病是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是否不断更新了对付它的办法?诊断治疗的质量、尤其是效果是否已大大提高?“如果这些答案都是肯定的,就把专业的问题放心交给专业人员去考虑、去做。我们只需要做好各自的工作、配合好防控工作。”
对于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包括志愿者、城市管理者,他们从二月底到现在已经连轴转三四周时间,有的工作环境还很艰苦,对生理和心理都是巨大挑战。“我觉得无论用什么词汇来赞誉他们,都不为过。”谢斌说,但人都有脆弱的一面,尤其在高强度、长时间工作压力下,也确实需要做些科学调适。
比如对将要开展的工作适当提前准备,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做到“有备无患”。利用一切机会放空自己,工作间隙做做呼吸调整、肌肉放松。尽可能用健康的、有营养的食物补充体力,这也同样有助于保持良好情绪状态,不要工作忙起来之后就吃吃面包或者用泡面将就一下。
同时,家人、同事、朋友、上级与一线人员之间要保持密切联系,相互加油鼓劲,并做好后勤保障。他说,“普通市民朋友也不要吝惜给服务我们的那些人以掌声和感谢,这对他们绝对是巨大的精神支持力量。”
谢斌表示:“今天我们都是在春天里,尽管遇到一点点‘倒春寒‘不要担心。上海之所以叫‘魔都’,就是它总能化解掉各种各样的难题,在打怪中能够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