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郭台铭的大手笔资金投资能帮美国制造业回流吗

  台湾电子科技制造服务商鸿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已宣布,集团旗下的富士康(Foxconn)将投资100亿美元在美国设厂——这将是有史以来外资公司在美国最大的一笔新建投资,预计初期创造3000个全新的工作岗位,并有机会上探至13000人规模。

  台湾制造业巨头富士康的总裁郭台铭(图右)宣布计划在美国投资100亿美元建一家新工厂(图源:VCG)

  这项在威斯康星州耗资巨大的液晶显示面板厂的设立,标志着该集团未来数年内在美国制造领域投资的开端,也得到了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的赞许。“美国的能力是无穷的,美国劳工是无与伦比的”——特朗普热切地向同为富豪的郭台铭展示着在美国建厂的好处与优势。

  自特朗普竞选总统期间,制造业回流即是其吸引选民的核心主张之一,他更在上台后通过一系列行动,将这一与上届奥巴马(Barack Obama)政府大相径庭的经济政策予以落实。以过往的投票取向来看,威斯康星州长期以来倾向民主党,但该州在2016年大选中倒向特朗普,因此,舆论观点普遍将今次富士康项目落地在此,视作特朗普对选民转向的投桃报李。

  诚然,郭台铭的大手笔,为特朗普兑现竞选承诺提供了不小的帮助,使得后者反复强调的美国制造业的复苏和宣称要“使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看上去更具说服力——但这恐怕仍不能说,美国制造业的回流政策就此已经成功了。

  欲制造业回流,可摆在美国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力成本过高。实际上,这样的困境已在中国市场有所显现。由于原本被视为“廉价质优”的中国工人的人力成本不断走高,已进一步加大了富士康的制造成本,故让野心勃勃的富士康也不得不选择将部分生产线外移,已谋求脱离产业链利润率末端的尴尬处境。

  而同样的问题其实早已存在于美国。美国的人力成本向来高企,加之如今更少有人愿意投身制造业。美国的工厂早已摆脱密集劳动型的生产模式,普及使用自动化技术既是现实亦是大势所趋,但其中的成本无形中却又被抬升。未来富士康在美国设厂能否适应当地的现实情况,能否及时予以战略调整以应对不亚于、甚至更高于中国的生产环境和成本要求,一切还需观察待论。

  通过观察美国产业经济,广泛的共识认为美国已处于全球产业链高端,服务业本已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而制造业所创造的就业岗位只会越来越少。所以制造业回流政策,其实从一开始便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富士康在中国与美国将会同样面临人力成本过高的压力(图源:VCG)

  富士康投资100亿美元,固然值得特朗普欣喜。但若以这一单独新闻,就欲说明代表了制造业回流政策的成功,还难以站得住脚。美国距离大规模制造业企业回流还有很远的距离,而该国制造业外流作为一种历史性趋势,想逆流阻挡十分艰难——而这些,更不是富士康或其他企业所能逆转的。

  本文由星火记者联盟(ID:cctv11227)供稿,于无声处听惊雷,敢讲话、讲真话,是财经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内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