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噩耗传来
2月15日晚
武汉传来一个不幸的消息
↓↓↓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段正澄,因病不幸去世。
当天下午6时35分,段正澄院士心脏停止跳动。经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全力抢救无效,于7时35分宣布去世,享年86岁。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史铁林教授告诉记者,段正澄院士于1月29日确诊新冠肺炎,“前几天在ICU还比较稳定,但15日下午情况突然恶化。他本人虽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但体质还行,感染后身体才不行的。”
这意味着,在新冠肺炎疫期,该校及其附属医院已有4位教授不幸离世,令人不胜唏嘘。前3位不幸去世的是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生命科学院楚天学者红凌教授,因新冠肺炎逝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生的林正斌教授,因新冠肺炎逝世;和我国妇幼卫生专业创始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刘筱娴。
研发了国际首台伽马刀
1996年,段院士研发了国际首台全身伽马刀。1999年,由中国“原创”的世界首台大型放疗设备——全身伽马刀问世。
段正澄院士。图片来源:楚天金报
创新,做中国原创,是段院士这一辈子坚持的事情。全身伽马刀可进行旋转动态聚焦,使伽马射线焦点对准经过精密定位后的肿瘤,从而杀死肿瘤细胞,大大降低对人体正常组织和器官的损伤,目前已在全国100多家医院使用,惠及近百万人。
如果不是这场疫情,走在华中科技大学的教学楼里,学生们偶尔会遇见这位穿着朴素的院士。50年来,为了我国科技自主创新,一直在一线工作。他的伽马刀用于肿瘤治疗,惠及一百多万人。
甘守寂寞做科研,年逾古稀当院士
段正澄,1934年6月15日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1957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系,后留校工作。他长期从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1996年,段正澄将机械科学与放疗医学相结合,研发了国际首台全身伽马刀,获得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由中国“原创”的世界首台大型放疗设备——全身伽马刀问世。
全身伽马刀可进行旋转动态聚焦,使伽马射线焦点对准经过精密定位后的肿瘤,从而杀死肿瘤细胞,大大降低对人体正常组织和器官的损伤。目前已在全国100多家医院使用,惠及近百万人。
2009年,段正澄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埋头工作的他戏称这是意外收获。了解他的同事却感慨:“段老是从生产一线干出来的院士。”学生们都叫他“机械狂人”,因为他认准的事从不放弃。
段正澄院士。图片来源:楚天金报
段正澄教授当选教授时已经75岁。花白的头发,硬朗的身体,平和的面容。外人只知道他第一次申报工程院院士就一次性通过,其实,内行人都知道,以他的成就,早就可以申报院士了。
“做研究要耐得住寂寞,不能外面来一个脉冲,自己就要震荡。”段正澄说,从事科学研究,贵在长期坚持,不折不挠。段正澄和他的团队曾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的三项成果,没有哪一项少于10年:研制全身伽玛刀,10年;研究激光加工技术与装备,20年;完善汽车发动机曲轴磨床,30年!
据湖北日报去年报道,60多年来,段正澄坚持深入一线与企业合作,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多学科交叉与集成,进行高端装备的创新研究和工程化开发,研发了多台(套)国际、国内首创的高端自动化装备,并在湖北实现了产业化,成果转化为产品的销售产值已超过15亿元。
楚天金报曾经的报道提到,段正澄教授的话语里没有“我”,多是“我们”。他说,一个重大的研究项目,仅凭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需要大家团结协作。
1996年9月,深圳一家公司负责人找到段正澄,邀请机械学院人员加盟并主持“全身伽玛刀”的研发。随后,四单位联合的课题组开始了紧张的分工协作,其成果打破了昂贵进口设备垄断各大医院的局面。“团队的和谐合作让我们把想法变成了现实。”段正澄说。
谈及自己的团队,段正澄非常自豪,“好的科研成果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我所要做的工作就是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团结的氛围,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力。
段正澄院士。图片来源:楚天都市报
捐百万奖金:关爱学生 发自内心
2012年湖北全省科技奖励大会上,78岁的段正澄满头白发、挺直硬朗,成为全场焦点。他代表众多获奖者上台发言,坦言自己心情激动,最感谢母校培养。
会后,他婉拒众多媒体采访,表示目前仅有两件事是确定的:一是100万元奖金个人部分将全部捐出,用于资助贫困大学生;二是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科技工作者,获奖后第一件事还是回到实验室工作。
在华中科大机械学院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没熬个四五年,很难博士毕业。“我比较挑剔,每个博士研究生的论文至少要看3遍。不过关就重新再来!”段院士笑呵呵道,有的弟子因论文过不了,没少在他面前哭鼻子。他认为,做论文是对自己研究工作的总结,作为研究生,不会总结自己的成果是件遗憾的事。
虽然学术上要求严格,段老对后生是发自内心的关爱。
1977级学生、曾任华中科大组织部部长的李斌说,段老平时很好相处。因为和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段正淳”只有一字之差,且音相近,部分学生私下叫他“段王爷”。一次,有人当着他的面打趣。他连忙笑着摆手:“两回事,两回事。”
湖北日报去年的报道提到,尽管2018年底办了退休手续,但段正澄院士仍工作在一线,每天上班下班,指导学生,经常到省内各地工作站开展工作。
华工建校首届学生,优秀篮球队队长
段正澄院士是土生土长的华中科大人。1953年,华中科技大学前身华中工学院成立,他是当年华中工学院招收的第一届大学生。那一年,他在校园里亲手种下了一棵法国梧桐。
从华中科大附属中学西南角往北数,路边第二棵法国梧桐树,就是他当年栽下的。
六十多年的风雨洗礼,当年小树苗,如今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
1957年,段正澄毕业后留校任教。20世纪50年代,华中工学院正处初建阶段。作为华中工学院的第一批大学生,段正澄赶上了那个火热的年代。
“把一个大食堂用砖头分成许多格,每个格子就是一间教室。”节假日,段正澄和同学们都要参加劳动,上午种树,下午在工地当小工,“现在的东二楼、东三楼,都有我挑过的砖。”回忆起这段岁月,段正澄感慨万分:“虽然生活艰苦,但很磨炼人的意志。正是因为亲自参与了,所以有着特别的荣誉感,愿意为学校的发展壮大而努力。”
段正澄院士(中)与同事探讨项目改进。图片来源:湖北日报
而科学家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段正澄说,是刻苦。
1953年考上大学后,身高1.80米的段正澄很快成为校篮球队队长,专职后卫。一次,球队拿到省级比赛冠军。还没来得及换下球衣,时任华中工学院党委书记的朱九思叫住段正澄:“你的学习成绩怎么样?”
“还可以吧。”段正澄有些紧张,虽然他的成绩还不错。
“还可以不行。”朱九思认真地说,学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不是只要你会打球。
这段话段正澄至今记忆犹新:“从那时起,每晚10点宿舍熄灯后,我会搬一大一小两个凳子到走廊上,借助路灯把课补回来。”
告诫学子:先学做人,后做事
当谈及现在的青年学子如何发展时,段正澄认为先学做人,后做事是人生的关键。他希望新一代学子能够在工作协调能力、人际关系方面,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去锻炼自己。特别是在一个重大的研究项目,仅凭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需要大家团结协作。
段正澄认为挫折教育非常重要。克服困难的过程,更是锻炼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过程。当他谈到学校一位新生因为寝室条件不好而要求退学时,感叹父母的宠爱让大学生迷失了方向。希望现在的学子不要让优越的生活成了拖后腿的包袱。
大师远去
荣光犹存
大师一路走好
感谢你看到最后
征集令
团省委宣传部联合省青少年书画家协会、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省青少年社会工作协会、省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发起河北共青团战“疫”网络文化作品征集令,面向全省征集“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主题网络文化作品,进一步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快快行动起来,加入进来把!
为进一步做好广大少年儿童假期延长期间居家防控的宣传引导工作,团省委宣传部、省少工委办公室、河青新闻网联合发起河北共青团战“疫”网络文化作品——少年儿童篇征集活动。按照下方图片中的参与方式投稿↓↓↓
三种方式查看河北共青团战“疫”征集令作品
1.点击河北共青团公众号菜单栏“冀e青春”-“战疫作品”查看
2.关注“河北共青团”微博,搜索话题#共战疫情 冀青在线#查看
3.关注“青春河北”抖音号查看
疫情防控,河北青年志愿者在行动!
报名、捐赠看过来!
■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筹安排,结合疫情发展态势,河北省青年志愿者协会招募必要数量的专业志愿者,随时准备投入工作。广大志愿者可以通过左下角“阅读原文”进行报名。联系人:河北省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王慧杰,联系电话:0311-87903813、18730136669。
■ 我们同时号召有条件的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伸出援手,捐赠口罩、防护服、护目镜、手术衣、医用帽子、医用乳胶手套等疫区紧缺物资(物资须符合国家标准)。如进行捐赠,请联系河北青基会,联系人:乔红英,15132196626;张亚君,13930150007。
感谢所有爱心人士的捐赠,谢谢大家为抗击防疫伸出援手,无私奉献!因网络捐赠明细会略有延迟,需要发票的爱心人士请留下联系方式和地址,工作人员最终统计后会寄送捐赠收据。
■
■
原标题:《痛心!噩耗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