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疫苗不如感染一次奥密克戎?

  大河健康报记者 刘广辉 梁露露

  实习生 张馨月

  12月20日15:00,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免疫规划、病毒学、呼吸及感染疾病、儿童健康等领域专家出席,介绍重点人群医疗服务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01

  保障好群众就医用药是当务之急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当务之急仍是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要多平台扩大医疗服务供给,增加相关药品供应,迅速分流轻症患者,扩容重症救治资源,守好保健康、防重症的防线。

  要重点强化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务工作,摸清重点人群健康情况,明确和畅通转诊“绿色通道”,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要“应设尽设”“应开尽开”,村卫生室要做好开药和随诊服务。

  02

  接种疫苗是否不如感染一次奥密克戎?

  12月20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回应,目前已经有多项研究显示,与完成全程或者加强免疫新冠病毒疫苗的人相比,没有疫苗的人住院风险、重症和死亡的风险相差比较大,其中也包括了青年人和成年人。

  在这种风险有一定程度存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降低这种风险。

  “所以,我们建议没有接种疫苗的还要接种疫苗,没有完成加强疫苗接种的,要尽快完成加强疫苗接种,不管是老年人、还是成年人和青年人,都把这种风险降到比较低的程度。”

  03

  不要用捂汗方式给婴儿退热

  2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的孩子能选择的退热药物只有对乙酰氨基酚,2个月以下的孩子不能口服退热药,所以一直以来我们都建议包括新生儿在内的2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如果一旦出现发烧,一定要及时送到医院去,让我们医护人员去帮助孩子。

  明确地说明,我们是不建议以捂汗的方式给小婴儿进行退热。原因在于小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是不健全,皮肤散热是非常重要的退热途径。

  如果我们给这些孩子捂过多的衣物或被盖,就让他们没有办法经皮肤去散热,在捂热的情况下,他们的体温可能越来越高,甚至达到40度以上,这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而且有一部分孩子可能会发生严重的捂热综合征,可能出现呼吸衰竭、脱水、神经系统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有生命危险。

  在这些孩子发烧的时候,除了医务人员的帮助外,我们应该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凉爽通风的环境,适当减少衣物,以提高孩子的舒适度为主。

  04

  共有130多个的亚分支输入我国

  会上,有记者提问,我国现阶段流行的毒株以BA.5.2和BF.7为主,但是现在一些国家出现了BQ.1和XBB等优势毒株,并且已经在我国本土病例中被检出,请问这些毒株的致病力如何,一旦传入国内,是否会引发新一轮流行?大家该怎样预防?

  对此,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表示,BQ.1和XBB是奥密克戎新的变异分支。国际上,在一些欧美国家已经逐渐显示出,它们是优势毒株,主要表现为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增加。但其致病力和奥密克戎其它系列变异株没有明显区别,重症率和死亡率在流行BQ.1和XBB的国家没有显著增加。

  一旦传入我国是否会引起新一轮的流行?对此,许文波表示,其实BQ.1和XBB已经传入我国,近三个月以来已经监测到BF.7、BQ.1、XBB传入我国,一共有130多个奥密克戎的亚分支输入我国,同时50个亚分支引起关联的本土病例或者暴发流行,包括BQ.1和XBB,其中9个省49例病例中检出BQ.1及其亚分支,在3个省11个病例中检出XBB亚分支。目前,我国还是以BA.5.2、BF.7为主,BQ.1和XBB尚未形成优势传播,但其传播优势会逐渐增加,和BA.5.2、BF.7,以及其它50多个输入的亚分支,可能会形成一个共循环。

  许文波说,预防BQ.1和XBB,其实和其它奥密克戎变异株一样,采取的措施就是监测其致病力有没有变化,监测其基因组有没有进一步的变异,如果其临床特征有任何变化,会和基因组特征联系起来进行研判,但是暂时还没有发现BQ.1和XBB在国内外引起重症和死亡增加的报道。

  “预防还是要做好,我们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许文波强调。

  05

  癌症病人属于接种疫苗优先人群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表示,关于癌症病人,因为患病,还有接受放化疗,会有一部分人群的免疫力会出现低下的情况,从而使患上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增加。所以,从这种情况来说,这些病人需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得到保护,也属于接种疫苗当中的优先人群。

  王华庆指出,癌症的临床表现其实是多种多样的,另外治疗的过程也是非常复杂的,正处在发病期或者正处在治疗期的癌症病人能否接种疫苗,要由相关专业人员来进行判断。癌症病人因免疫功能低下,可能接种新冠疫苗之后产生的免疫保护反应没有健康人那么强烈。

  在这次《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当中,也特别提到了“各地要科学评估禁忌证,对确有接种禁忌的人员要逐一明确具体原因”,这一条也适用于目前对癌症病人接种禁忌的评估。

  06

  群众是否有必要使用新冠特效药?

  有记者提问,群众是否有必要使用新冠特效药?能否自行服用,尤其对于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高风险人群?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表示,目前新冠病毒感染以后大部分表现为轻型和无症状,也有一少部分病人表现为肺炎,尤其是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和没有打疫苗的老年人,这些人群属于重症高风险人群。

  因此,我们强调对重症高风险人群进行早期干预。第九版诊疗方案里面我们推荐了几种抗病毒药物,包括单克隆抗体、载体、奈玛特韦和阿兹夫定。目前三种抗病毒药物我们强调在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尤其像单克隆抗体,需要在住院期间使用,在门诊和家里不适合使用。奈玛特韦属于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降低重症风险,适应症人群是轻型、普通型,具有重症高风险人群是适应证。

  王贵强表示,有基础病的人群都属于高风险人群,使用的时候,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比如老年人有基础病,不能使用奈玛特韦,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兹夫定本身是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发现在新冠治疗当中可以缩短病程,改善病情,批准上市,在新冠当中可以使用。

  同样,这个药物也有注意事项,孕产妇不能使用,有中、重度肝肾损害的人群慎用,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病毒治疗使用以后会缩短病程,降低重症风险,但是我们强调在医生的指导下,不能在家里随便使用。

  我们逐渐会在各个医疗机构和社区层面有相应的药物提供,请重症、高风险人群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

  07

  新冠死亡的判断标准

  为了科学客观、实事求是地反映新冠疫情造成的死亡情况,国家卫健委最近组织专家进行了论证,印发了通知,明确对相关死亡病例进行科学分类。

  主要是两个方面,由于新冠病毒导致的肺炎、呼吸衰竭为首要死亡诊断,归类为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死亡;因其他疾病、基础病,比如心脑血管疾病、心梗等疾病导致的死亡,不归类为新冠导致的死亡。

  为了更好地规范新冠疫情导致死亡的判定,目前要求采取会诊和死亡病例讨论的方式,来最后判定这个病人到底是死于新冠,还是死于其他的基础病。所以,我们既不回避新冠的危害性,同时也要科学地看待新冠的危害。

  08

  专家支招感染新冠后呼吸有阻力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副主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杨汀介绍,如果我们慢性呼吸疾病的患者得了新冠,首先不要恐慌,正常休息,多喝水,吃蔬菜水果,均衡的营养,易消化的食物等等,这是我们常规新冠病毒感染的要求。

  再有对症的治疗,发烧、全身的酸痛,咳嗽,咳痰,给一些对症治疗,解热镇痛药,止咳化痰药。呼吸疾病患者是有基础疾病的人群,需要在家里面监测自己的症状,特别是咳嗽、气短、呼吸困难的症状。

  在感染期间,即使是普通的流感或者普通的感冒、病毒感染,呼吸道的症状有时候也会加重,这个时候先用对症药物治疗。

  杨汀介绍,呼吸困难,喘憋加重,可以用短效喷剂治疗,第一小时不超过6~8吸,通过对症治疗,症状逐渐改善或者平稳,我们可以在家里观察,如果症状发生变化再就医。一定要坚持常规用药,在门诊当中碰到患者说得了新冠,平常治疗的药物都停了,不建议这样,要把药物继续用上。

  有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仪,要在家里监测,及时了解病情是否有变化。

  09

  “复阳”的人群基本没有症状,只是核酸阳性

  现在大家都非常关注感染康复后返岗的问题,请问感染奥密克戎毒株的人群在多大程度上有可能会“复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首先,“复阳”应该叫再检出,实际病毒和核酸还持续存在,只是因为检测的方法和采样的方法,以及排毒的间歇性,导致我们时阳时阴这种情况。所以“复阳”有很多原因。

  第一个就是检测,在采集样本的时候可能采集得不规范,导致假阴性。再有一点,就是病人在恢复期的时候,可能残留一些核酸的片段,也会出现检测阳性。目前我们用抗原做检测,如果抗原阴性了,然后用核酸检测阳性,这种情况不叫“复阳”,因为抗原检测的敏感性低于核酸检测,是否“复阳”,应该用核酸检测作为标准。

  当然,我们在检测过程中采样也是很重要的环节,比如用鼻咽拭子的准确性更高,口咽就差一些,所以在这里出现“复阳”的情况并不足为奇。从“复阳”的发生率来看,既往原始毒株的“复阳率”有很多研究,5%-15%的“复阳率”,目前奥密克戎毒株的“复阳率”具体数据还没有太多的研究。

  关于“复阳”以后的危害性和传染性的问题,既往做了很多研究,所有“复阳”的病人做病毒分离,都是没有分离到病毒,也没有看到“复阳”的患者导致进一步的传播。因此我们说“复阳”以后的传染性是极低的。但是我们也强调,对家里或周围有老人的,“复阳”的人群也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造成老年人等有基础病的人群造成感染。

  从危害性来看,“复阳”的人群基本没有症状,只是核酸阳性,当然也有个别的会出现咳嗽、不适,残留的症状。总体来看,“复阳”是新冠病毒感染相对常见的一种情况,传染性是极低的,不必恐慌。

  值班丨王丽娜

  统筹丨安 伟

  编辑丨刘广辉

  实习生丨张馨月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 央视新闻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