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大三时攻克了国际数学难题,22岁成为985高校正教授

  大家好!欢迎您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来查看更多教育文章,同时欢迎您点赞+收藏+分享。

  今天,我要分享的这位传奇人物叫刘路,刘嘉忆是他向国外杂志投稿时用的名字,2012年,这位80后学子在大三时,独立攻克了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为此引发国内关注,被称为“当代陈景润”、“少年天才”、“数学怪才”。对于常人来说,本科毕业、读研、读博、成为正教授,少说也得15年,而刘路1年就完成了。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宽松的家庭教育环境培养了进取心

  刘路的父母并不是高学历学者,而是普通的国企员工,良好的家庭让他从小对理工科尤其是数学专业产生了强烈的爱好。

  中学时代,刘路就有“偏科”的迹象,但父母并不一味的苛责,而是充分的尊重孩子,相信孩子,刘路爸爸自嘲他们夫妻俩并不是虎爸、狼妈,没有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能考多少分考多少分,不过多的指责。这种看似”无为而治“的家教理念,无疑给刘路营造了宽松的家庭环境,让他从小培养了进取心。

  对数学学科的痴迷使其不能自拔

  刘路陷入数学学科的痴迷不能自拔,上初中时,就特别关注,并自学数论,别的同学认为是”天书“,在他看来是”宝贝“,爱不释手的看得津津有味,从小在数学方面的天赋可见一斑。

  高考时,刘路的成绩超出辽宁重点大学分数线50多分,填报高考志愿时从一本到三本,全部是数学专业。2008年,他如愿被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录取。进入大学以后,刘路的成绩并不拔尖,课余时间,他都是”泡“在图书馆里,并带回一大堆全英文数学书籍看到深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单科比较拔尖再加上兴趣使然,这种情况下比较容易出科学家。

  在数学领域涉猎广泛终有所获

  刘路在数学领域涉猎范围广泛,对部分内容钻研得深。据他大学时期的老师说,他解题思路不一样,总是比别人的更简便。老师在发现他在数学上的不一般后,也给予了指导和鼓励。平时的广泛积累+独特的解题思路+老师的重点指导,都为他将来独立攻克国际数学难题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二时,刘路开始研究数理逻辑,大三时,他对西塔潘猜想产生了兴趣,西塔潘猜想是上个世纪90年代英国数理逻辑学者西塔潘提出的,海内外很多专家学者在做研究,10多年来始终未解。刘路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终于灵光闪现,用之前的方法稍作修改证明了结论,并连夜写下证明,投给数理逻辑国际权威杂志《符号逻辑杂志》。

  2011年5月,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逻辑学术会议在浙江师大举行,刘路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标志着他彻底解决了这项国际数学难题。

  2011年9月,美国芝加哥大学数理逻辑学术会议邀请12位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刘路作为亚洲高校唯一一位代表作了40分钟的报告,一时间语惊四座、一鸣惊人。

  2014年,刘路撰写的论文《避免计算——闭集上的所有成员》在国际数学权威杂志《美国数学学会会刊》上发表。

  中南大学独具魄力的用人理念为其造就平台

  由于刘路大三时就解决了国际数学难题,中南大学独具“不拘一格”的用人理念,2012年,破格聘任22岁的在读生刘路为中南大学正教授级研究员,创造了当时中国最年轻教授纪录。

  同时促成了刘路后来学业、事业的“双丰收”:被著名数学家、中南大学博导侯振挺收为徒;得到中科院3位院士的力荐;实现本科提前毕业、直接读硕、读博、成为正教授的“几级跳”,学术上的要求得到满足;奖励其100万元,50万用于改善科研条件,50万用于改善生活条件;由学校推荐参加国家“青年千人计划”评选。

  开放的中南大学为刘路的成长拓展广阔的发展空间,帮助他实现梦想,刘路能取得今天的成功,可以说中南大学功不可没。

  刘路的成长轨迹同时印证了“有志不在年高”这句话,数学学科是相当枯燥的,需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失败,成功的背后是不能估量的汗水和挫折。面对22岁的刘路成为985高校的正教授,也有人进行了质疑,担心他过于年轻、经验不足不能胜任,对此,刘路都是以谦虚、淡然处之的态度巧妙处理。

  生活中的刘路并不是“书呆子”,他喜欢跑步、游泳、下棋、看电影等等,对于未来的科研之路,他直言对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更感兴趣。让我们祝愿这位年轻的985教授在科研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坚定!

  您认为刘路是“数学天才”吗?您还了解哪些“数学天才”?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