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向父母要4千生活费遭拒,委屈吗?
文/胡欣红
(作者胡欣红,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衢州市历史名师;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日,一个大一女生的求助帖走红网络。她希望母亲给自己每月4500元的生活费,但却遭到了母亲的拒绝。她觉得自己很委屈,认为一个月2000元的生活费根本不够花。记者走访调查多所高校发现,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活费都在1500-2000元之间,少部分学生在1000-1500元之间,还有个别学生的生活费在3000元以上。
每逢开学季,生活费都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不少新生都或多或少地与父母进行过各种“斗争”,但像新闻中的这位大一女生这样,公然发布求助帖的,却鲜有听闻。
“高中的时候她特别大方,给我补课什么的补习班4000,6000的眼睛都不眨就给我交了……怎么大学就不肯给我了呢?”满肚子的牢骚,溢于言表。为什么交补课费眼睛都不眨?那是因为家长知道读书的重要性,该花的钱省吃俭用也要给。而大学的生活费,应该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为标准,给多了反而不见得是好事。但当事女孩却抱着“过去应该给,现在也应该;别人的妈妈给了,自己的妈妈也应该给”的心态,理所当然地索取,不知道体谅父母,难怪公众纷纷指责其不懂事。
随着物价的上涨,大学的生活费也水涨船高。根据挖财记账发布的《2019大学生消费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大学生月均生活费超过2000元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和杭州,而成都大学生的平均生活费为1900元。
换言之,一个月2000元的生活费,完全够得上平均水平了,当事女孩何以“漫天要价”?“护肤品、买衣服,月底空了就去吃食堂……”,在她的求助帖中,可以窥见些许端倪。事实上,一些大学生的生活费之所以居高不下,大多也是因为在基本需求之外增加了额外消费。报告显示,购物仅占大学生生活开销的第三名,而前两位分别是餐饮和人情社交,人情社交的支出占据大学生生活费的21%。数据还显示,男生更偏爱的数码3C占据了购物支出的绝大部分,此外还有游戏开销,甚至有男生称每月1000块买游戏装备。
大学生的生活费问题,不仅是一桩“私事”,还涉及大学生消费观、理财观和劳动教育等问题,不容忽视。
理想状态下,只要大学生自己足够懂事,不胡乱花钱,家长完全可以按需供给。但由于种种原因,现实中却有不少大学生缺乏节俭的观念,习惯于向父母伸手要钱。就像新闻里的大一女生一样,明明已经是狮子大开口了,却还理直气壮地感到“委屈”。
大学是求学的地方,大学生活应以学业为重,生活上当然要理性消费。餐饮不想进食堂,这是在摆哪门子谱呢?人情交际必不可少,但也应该量力而行。更何况,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交情并非是靠消费多少堆积出来的。盲目攀比,被消费绑架,不仅会影响学业这个重心,部分大学生因为消费欲望得不到满足,甚至还瞒着家长走上了校园贷之路。近年来,因为校园贷而陷入困境乃至走上绝路的事情,时有听闻,教训不可谓不深刻。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瞄准大学生进行“精准打击”的校园贷固然需要依法严肃整顿,大学生本身也需要补上理财教育这一课。
时代虽然不同了,但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不能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学生应该尽量摆脱伸手党的角色,尝试勤工俭学自力更生。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能赚多少钱不是关键,最重要的是丰富人生的体验,了解挣钱养家的不易,让自己从“孩子”成长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