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三门课启用新教材 山东等6省市率先用

  半岛记者 孙雅琴 栾英杰 实习生陈钰 报道

  本报8月27日讯 8月27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高中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投入使用及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全覆盖工作情况。据悉,2019年6月,国家教材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审核通过普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9月将在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海南、辽宁6省市率先进入高中新教材使用,其他省份也将陆续全面推开。

  发布会上,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介绍,根据中央要求,2017年教育部启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教材统编工作。编写组按照研制大纲-编写样章-编写教材-试教试用-修改完善的基本流程,认真开展编写工作。先后组织东中西部13个省份的412所学校开展试教试用,通过课堂教学检验教材的适宜性。国家教材委员会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语文、历史、思想政治审议专委会对教材编写进行了悉心指导和严格把关,确保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

  经过两年多努力,目前教材编审工作全部完成,将于2019年9月率先在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海南、辽宁6省市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开始投入使用,其他省市根据新高考推进和各省实际情况陆续推进,2022年前将全部使用新教材。

  田慧生称,三科教材意识形态属性强,是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具有特殊重要的育人作用。在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投入使用后统编高中三科教材,有利于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贯通起来,形成一体化人才培养格局。我国基础教育已进入以质量为核心的新阶段,要在巩固提高普及水平的基础上,聚焦抓质量、抓内涵。提高教育质量,抓好教材是基础。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三科教材十分关注,人民群众有很多期盼。统编高中三科教材更好地适应了时代要求,回应了各方关切。

  据悉,国务院2014年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对高中课程和高考改革进行统筹谋划,做好衔接。实施好新高考,必须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必须编写和使用好高中新教材。2019年6月,国家教材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审核通过普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

  ■链接

  历史教材里英雄人物咋选的?

  那历史教材里的英雄人物在选取上依据哪些标准呢?对此,普通高中历史教材总主编、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徐蓝表示:“我们历史教材是非常注重对英雄人物介绍的,而且始终是历史教材的重要选材。”高中历史教材编写组重视发挥英雄人物的育人作用,把中国历史上有代表性的一些英雄人物体现在教材当中,例如必修课《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共有70多位,近30个英雄群体。这些英雄人物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

  徐蓝进一步介绍,高中历史教材在英雄人物的介绍和叙述时是有系统的,正文要叙述英雄人物,同时在辅栏上有图片、思考点、历史纵横、史料研读等,通过这些方式来系统地展现英雄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和地位,以此来教育下一代崇尚英雄、学习英雄、铭记英雄,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徐蓝表示,教材还设置了“活动课”,每个模块后面的活动课当中,要求学生在学习统一多民族国家演进的过程当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事迹,使学生通过学习,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名师解读

  注重立德树人教育,强调学生自主性学习

  山东省是此次6个试点省市之一,青岛的新高一学生也将在新学期开始使用三科统编教材。统编教材究竟有哪些变化?又是如何衔接新高考的?记者也在第一时间采访了语文、历史、政治三科的岛城名师,对此进行了解读。

  语文教材>>>

  强调自主学习贴近新高考

  据悉,统编语文全套教材共5册,其中必修教材2册,选择性必修教材3册。教材创新性地设计了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双条学习线索,细化出“伟大的复兴”“使命与抱负”“青春激扬”等若干人文主题,并以课程标准规定的12个学习任务群,分解成了28个学习单元。教材还有2个整本书阅读单元和4个活动类单元。这些单元以一体化设计的学习任务为核心,带动整本书的阅读或实践活动的开展。

  对此,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青岛2中高一语文组备课组长郝敬宏进行了解读。他表示,统编语文教材与原来的教材相比有三点变化:选文不同,编写体例和教学方式有了变化。“选文不同,更加注重‘立德树人’的教育,加入了现当代很多人物的伟大事迹和反映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作品,如鲁迅、郭沫若作品入选统编教材,袁隆平人物事迹也在里面有体现,还有不少外国文学经典作品列入其中。”郝敬宏介绍,关于编写体例方面,增加了两个单元的整本书阅读和文化差异调查,引导学生开展各种体验性和探究性时间活动,提升语文素养。

  “从以前以老师的讲述为主,转为以强调学生自主性学习,注重整合情境、内容、方法这三个方面,来促进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郝敬宏说,统编语文教材强化语文实践活动,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青岛17中高二语文组备课组长赵兴则认为,新修教材的变化与新高考改革也有联系。首先,新教材增加了整本书阅读,意在锻炼学生的阅读速度及理解能力以对应新高考阅读量及阅读题量的增加。其次,新教材增加了古代文学的比例,共选入古代诗文67篇,占全部课文数(136篇/首)的49.3%,旨在提升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理解能力,以应对新高考背诵篇目的增加及古诗文理解填空的题型变化。在赵兴看来,新版教材对于老师与学生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读写结合的模式,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整本书阅读也让课堂学习更有语文味。但同时,课堂时间无法完成整本书阅读也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历史教材>>>

  体现通识教育,知识面更广

  统编历史教材全套共5册,其中必修教材分《中外历史纲要》上下2册,选择性必修教材分《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3册。“统编教材和以往的教材相比,编撰的体例发生了变化,这是最大的变化。”青岛9中历史教研组长马欣表示,之前的教材是专题式的,分为必修和选修,但是现在新教材采用通识加小专题的方式,主要以通识为主,在编撰体例上变化较大。而对于教材本身,由原来的必修+选修变成了现在的必修+必选修+选选修,这也是新教材相比于之前教材的变化。

  “新教材对学科素养要求要比原有的教材更高,它的课程设置比较关注学生的学科素养。必选修和选选修部分在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方面比以前的课本更加具有系统性,所以对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也是比较高的。”马欣介绍,同时新的高中教材和初中教材之间的衔接性加强。“之前初中的教材是通识,高中的教材是专题式,初高中之间基本没有衔接。而现在两者在教材设置上的基础性和关联性、递进性方面都有明显加强,这是比较典型的一个变化。”

  此外,马欣认为,如何对教材进行整合,在有限的课时内把所有的课程讲完,新教材对老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于学生来说,如何构建体系和知识框架才是学好新教材的重要点。

  思政教材>>>

  对学生核心素养要求提高了

  思想政治统编教材全套共7册,其中必修教材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4册,选择性必修教材分《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3册。青岛58中思想政治老师王惠荣认为新旧教材的变化,首先体现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改变,旧教材第一本为《经济生活》,现变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其次是学科的核心素养更加凸显。王惠荣介绍,思政学科核心素养在于突出政治方向、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精神、公共参与,增强学生对于社会的理解能力,“新教材更侧重于对学生们立德树人这种思想立场、政治立场的正确引导,以及对爱国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学生更应该将课本与时政、生活实践、新闻联播的内容相结合,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的核心素养的要求更高了。”

  同时,统编教材全新的内容,全新的授课模式也对老师提出了挑战。“如何设置构建详实丰富的情境,在情境中引领议题、问题,进行情景式教学,将学科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展示价值判断,避免学生面对干巴巴的理论知识难以下咽,这都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将要面临的考验。”王惠荣认为新版统编教材还接轨新高考,将更加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信息解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