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高三》引起网友不适:太真实了,里面都是自己的影子

  2018年高考刚落幕。这一届的高三学子终于能够放飞自我,离开那个“该死”的压得人喘不过气的校园,有人说每一次高考都是一部“史诗级的灾难片”,这人在这里痛哭,有人在这里失去了自我,而今天小良子要说的就是,一部真正的记录高考的电影纪录片,片名叫《高三》,这部国产纪录片,在豆瓣将近3万人打出8.4的高分。

  有过高考经验的人,在看到这部片子时,都能在片子中找到“自己”,甚至有些人看到这个片子很多人都会掉眼泪,因为它太真实了,小良子也一样,多次泪眼婆娑。因为这里面有我自己。

  这部纪录片拍摄于2005年,导演叫周浩,他选择了一所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的高中,记录了高三7班的班主任王锦春和学生们在高考到来之前的生活和学习。导演周浩曾作过这样一个比喻:好的纪录片是自己长出来的。他在这部电影中,大量的运用真实露骨的镜头记录下,备战高考的一个班的状态,没有一点主观意思在里面,一切顺其自然,所以《高三》精准的呈现出了中国绝大多数学子的生存状态。

  一个标准的教室里坐满了六七十号人,每个人的课桌上摆满了课本。试卷,每一个学生的备战状态掩盖了他们该有的青春气息,片中着重讲述了高中标准的三类人——好学生、中等生、差生,而统一的是,他们都有自己各自的烦恼。

  班级排名第一的小燕忧虑是最多的,她总是在质疑自己努力的不够,抱怨自己为什么不再加把劲,连日记里都是自己给自己打气加油。差生小明和小斌,两人跟当时许多学校的差等生一样,每天晚上翻墙出去上网,白天上课睡觉,他们也想想要好好学习,但就是无法克制自己想上网的心。而成绩一般的小张,曾因为忧心自己的学习而喝醉大哭,又在高考前10天留下一张字条后离开学校。

  总之,每个人都被高考压得喘不过气来,除了学生,家长也是。班里绝大多数学生的家长都是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民,在学习上他们没法帮助自己的孩子,他们能为孩子做的也仅是送上营养的饭菜、补品。这个时候的他们只有一个念头:希望孩子能够考上好一点额大学,摆脱农民的身份,出人头地,最好能当个老师公务员什么的。

  《高三》里的学生大多看起来都压抑而又焦虑,看着他们在早自习上闷头大声背概念的样子,有的网友甚至产生了生理性恶心,他们觉得这个片子太过真实,不由自己的就想到了当时高三的自己,那么的无助而又痛苦。没有一点点“怀念”的感觉,里面全是自己。

  这部纪录片中重点记录的几名学生最后怎么样了呢?

  优等生小燕考上了北京名族大学,后来一直在北京租房住,结婚后因为跟老公都没有北京户口,他们还是回到了武平。

  差生钟生明复读后读了一个三本,后来工作和生活都在泉州。高考前离校的小张上来一个私立大学,毕业之后回到了武平,进了工厂做了技术,现在有了三个孩子。

  从这里我们没有看到,当年老师家长所说的:“高考可以改变命运”的说法,但是所有的高三学子为了通过这支所谓的“独木桥”,每一年的拼的头破血流,至于高三值不值得怀念,美好不美好,也就见仁见智了,你觉得高三留给你的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