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基因产业全球周报第64期:新冠最原始版本在美更常见 中国流行的是变异毒株
剑桥溯源新冠病毒:最原始毒株普遍存在于美国 中国流行的是变异毒株
最近,剑桥大学研究人员发布在了国际知名的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的一篇论文指出:他们把从“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的数据库中提取的160个世界各地的新冠病毒基因,按照进化的关系,分为了A、B、C三个类型。其中,与蝙蝠身上的那种冠状病毒最为接近的是A型新冠病毒,这也被研究人员认定为是在人类身上传播的新冠病毒的“原始”类型。
但结果却发现,A型的新冠病毒,虽然出现在了武汉,但却被更多地发现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病例中,其中早期的美国病例有在武汉居住旅行的历史。而在武汉、中国乃至东亚地区被更多发现的,却是这种A型新冠病毒的变异版,即B型新冠病毒。此外,C型病毒被认为是由B型病毒变异而来,没有在中国大陆发现,更多的出现在欧洲,在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也有发现。
钟南山:新冠病毒基因突变已适应在人体生存 群体免疫行不通
4月10日下午,中国驻韩国大使邢海明邀请钟南山院士与韩国防疫专家李钟求在央视新闻直播间视频在线交流。钟南山表示:新冠病毒的基因突变已经非常适应在人体内生存,所以它传播的力度比较大,而且比起流感它有高达20倍以上的死亡率。疫苗是人为的、能够接种免疫的办法,“群体免疫”的方法是行不通的,付出的代价和牺牲太大。
中国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让永久性视力损伤小鼠重见光明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杨辉研究团队运用最新开发的RNA靶向CRISPR系统CasRx,特异性地在视网膜穆勒胶质细胞中敲低Ptbp1基因的表达,首次在成体中实现了视神经节细胞再生,让永久性视力损伤的模型小鼠“重见光明”;同时证明了这项技术可将纹状体内的星形胶质细胞转分化成多巴胺神经元,基本消除帕金森病小鼠的相关症状。
武汉14.3万余复工人员“核酸体检” 阳性率0.08%
随着武汉“重启”,离汉、来汉的复工人员增多,健康证明成为返岗或就业的必备。为满足各类人群需求,武汉各大医疗机构推出复工健康体检套餐。武汉市卫健委介绍,3月29日至4月10日,该市共筛查复工复产者143056人,其中核酸检测阳性者113人,检测阳性率0.08%。
水稻表达玉米GLK基因增产显著
4月1日发表在《通讯—生物学》的一篇论文中,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作科所)耕作与生态创新团队发现,在碳三作物水稻中表达碳四作物玉米的GLK(GOLDEN2-LIKE)转录因子基因ZmGLK1和ZmG2,均可在大田条件下实现水稻产量大幅提高。
华大等发布非人灵长类动物新冠受体表达细胞图谱 助力新冠药物和疫苗研发
4月10日,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多个研究机构在BioRxiv发表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应用华大智造自主研发的DNBelab C4便携式单细胞系统对食蟹猴的主要组织器官(肺,肾脏,肝,胰腺,大脑,主动脉,甲状腺,腮腺和血液)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建立了食蟹猴单细胞转录组数据库,鉴定出食蟹猴的44种主要细胞类型,在国际上首次完成构建非人灵长类单细胞图谱V1.0,对于新冠药物和疫苗的研发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华大基因将助塞尔维亚建设两座“火眼”实验室
4月8日,塞尔维亚政府与华大基因在线上签署合作协议,委托华大基因在塞建设两座“火眼”病毒检测实验室,分别位于首都贝尔格莱德和南部城市尼什,建成后合计检测能力达每天3000份样本。将大大提升塞新冠病毒检测能力,助力塞方抗击疫情。
上海科学家通过基因编辑实现脑细胞“变身术”
近日,上海科学家通过基因编辑手段,成功将实验小鼠大脑中的胶质细胞转分化为神经元,为进一步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4月8日,相关研究成果以《通过CRISPR-CasRx介导的胶质细胞向神经元的转分化治疗神经性疾病》为题,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细胞》上。
南工大:DNA分子印迹精准“捕获”抗性基因
37倍!在模拟污染物和实际污水中,南京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教师袁青彬惊喜地发现,利用DNA分子印迹负载到氮化碳光催化材料表面,比没有使用DNA分子印迹的氮化碳,能够更好地降解抗性基因。近日,该研究成果已在环境科学类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顶级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在线刊出。
最新的基因研究表明:纽约疫情主要是欧洲输入
最新的基因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早在2月中旬就开始在纽约地区传播,也就是第一个确诊病例出现之前的几周,主要是来自欧洲的旅行者带来了这种病毒,而不是来自亚洲。研究人员通过成千上万患者身上获得的病毒遗传物质寻找线索,揭示了疫情暴发的过程。
俄新冠病毒基因测序“翻车”:公开毒株发生200个突变 变异速度快了30倍
据《南华早报》报道称,俄罗斯早前提交GISAID数据库的新冠病毒基因组测序中,与1月初中国研究人员公布的第一个样本相比,携带了200个突变,毒株的变异速度比正常情况快了30倍。后经俄政府的一位高级科学家证实,该国已经撤销了此次基因组测序结果。目前,该国已向GISAID重新提交了一份基因测序数据,更新的序列包含七个突变,比第一次减少了96%。
遗传学家:有害突变积累能使新冠病毒崩溃 促进病毒种群灭绝
美国研究人员发表在《遗传》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指出,对于新冠病毒而言,在患者人群中诱导突变消融的产生能够促进消除病毒,有利于发现潜在治疗方法。所谓突变消融,是指在种群遗传学领域,由于有害突变的积累,种群可能灭绝,这一过程此前已在理论上和实验上被深入研究。科学家们指出,理解这种效果的关键是考虑自然选择的功效。
新研究绘制出SARS-CoV-2的高分辨率基因图谱 仅由9个亚基因组RNA组成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首尔大学和韩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人员成功地剖析了SARS-CoV-2 RNA基因组的结构。他们通过实验证实了这些预测的亚基因组RNA的存在,并且它们可经核糖体翻译为病毒蛋白。先前已知10个亚基因组RNA组成了SARS-CoV-2的病毒颗粒结构。但是,这些研究人员证实实际上仅存在9个亚基因组RNA,这就使得剩下的一个亚基因组RNA作废了。
bioRxiv:SARS-CoV-2基因组分析对大规模开展COVID-19临床试验至关重要
日前,发表在预印版网站bioRxiv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布里斯托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对SARS-CoV-2的遗传物质进行测序揭示了其对后期开发有效预防COVID-19疫苗的重要意义。目前研究人员一直在受控的实验室中活的人类SARS-CoV-2病毒,从而来观察该病毒在后期和人类细胞中的活性。
基因分析:自闭症、精神分裂症可能早在孩子出生前就埋下了“种子”
从早期的产前发育到儿童时期,人类大脑的前额叶皮层经历了大量的发育活动。根据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新的基因分析,在某些情况下,它还含有神经精神疾病的种子,如自闭症谱系障碍和精神分裂症。这项新的研究发表在4月7日的《细胞报告》(Cell Reports)杂志上,为先前的研究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
在子宫中修正基因!科学家成功治愈小鼠胚胎的遗传性耳聋
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Oregon Health & Science University)听力科学家领导的一项新研究提出了一种方法,可以在婴儿出生前治疗和预防难治性遗传疾病。这项技术纠正了一种导致遗传性耳聋(Usher syndrome,又称乌谢尔综合征)的突变基因的表达。遗传性耳聋是一种以耳聋和渐进性视力丧失为特征的疾病,每10万人中约有4至17人受到影响。新的研究结合以前的发现表明,药物治疗可能通过子宫内的羊水传递给胎儿。
首次证明!低水平的空气污染也会影响基因表达 从而面临癌症等风险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首次证明即使暴露在极低水平的空气污染中,也会改变基因表达,而基因表达是癌症等疾病的特征。通过对布里斯班266对双胞胎(192个相同和74个不相同)以及165位父母的血液样本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即使布里斯班在过去十年中经历了低水平的空气污染,也会导致与发病率和死亡率长期相关的基因表达变化。
科学家用基因工程制造出MERS病毒候选疫苗 对新冠病毒也可能有效
来爱荷华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在感染了中东呼吸综合征的老鼠身上测试了他们新设计的病毒。他们发现,感染致命剂量的MERS病毒的小鼠在注射了这种基因工程病毒后能够存活了下来。该研究团队表示,这一治疗中东呼吸综合症的方法——迫使系统触发免疫反应——也可以对抗COVID-19。
天然防晒基因或会影响机体制造维生素D的方式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昆士兰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对与维生素D相关的基因进行研究发现,皮肤中的基因突变或会产生一种天然的防晒霜;文章中,研究者表示,当他们对来自英国超过50万人的基因组进行联合研究后发现,这或许是维生素D影响机体健康的其中一种方式。
基因决定饮食和运动的健脑功效
拥有在大脑衰老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基因的人,似乎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反应更好。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Sandrine Thuret说,这说明“运动或坚持地中海饮食可能对人的认知衰老产生更大影响”。研究人员在4月2日出版的《生物学通讯》上报告了这一发现。
首次在蝙蝠体内发现6种全新的冠状病毒 但与新冠、SARS无密切关系
史密森学会全球卫生项目的研究人员,在缅甸的蝙蝠体内发现6种全新的冠状病毒。据悉,这是首次在全球范围内发现这6种冠状病毒。该研究结果于4月9日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上,研究人员称它将有助于了解蝙蝠冠状病毒的多样性,并为全球发现、预防和应对可能威胁公众健康的传染病提供更多信息,特别目前正在发生的COVID-19大流行。
新基因工具有望揭开海洋微生物之谜
全球50%的氧气都是由海洋微生物产生。然而,这些微小的海洋生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科学界的一个谜。4月6日发表在《自然—方法学》的研究称,在全球100多名研究人员的努力下,科学家们找到了一种通过细胞和基因技术解开部分海洋生物细胞基因组的方法。
华大基因预计一季度净利同比增长35%-45% 新冠检测试剂盒需求大增
4月9日,华大基因发布第一季度业绩预告,公司整体营业收入预计较上年同期增长约30%-40%,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3亿元-1.42亿元,同比增长35%-45%,创下近几年来公司净利润最高增幅。对此,华大基因表示,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市场对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的需求大增。
2.5亿美元股权投资!GSK联手Vir Biotechnology开发冠状病毒药
4月6日,GSK与Vir Biotechnology公司宣布联合研发针对冠状病毒感染的疗法,其中也包括针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药物。双方将利用GSK在基因组学方面的专业积累以及双方在CRISPR筛选、人工智能方面的技术储备来筛选靶向细胞宿主基因的抗冠状病毒化合物。此外,双方还将基于过往的经验来开发针对SARS-CoV-2和其他冠状病毒的疫苗。
眼科基因药物研发公司纽福斯完成1.3亿人民币A轮融资
眼科基因药物研发公司纽福斯完成A轮1.3亿人民币融资,投资方为红杉资本中国(领投)、复星集团(领投)、北极光创投。据了解,纽福斯是中国首家眼科基因药物研发公司,坐落在国家级生物产业园武汉光谷生物城,致力于基因治疗眼遗传疾病的研究和药物研发。据不完全统计,纽福斯所属领域医疗健康本年度共有92笔融资。
金橡医学宣布完成逾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 远洋资本领投
北京橡鑫生物科技宣布完成逾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远洋资本领投,赢迪资本、领衔资本等跟投。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肿瘤基因检测产品研发、商业推广和注册申报,构建基于基因大数据的“肿瘤标记物筛选-诊断-治疗”全链条医疗服务体系。据悉,金橡医学主要依托高通量测序(NGS)技术,基于自主研发的基因大数据分析平台,为临床提供以基因组学为核心的肿瘤精准医疗解决方案。
基因组检测龙头企业MedGenome完成5500万美元的新一轮融资
生物技术公司MedGenome宣布完成5500万美元的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由Leap Investments领投。MedGenome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基因诊断测试公司。MedGenome总部拥有下一代测序(NGS)设备,该设备包括Illumina的NovaSeq、HiSeq X、HiSeq 2500和MiSeq等测序平台。MedGenome倡导个性化医学,其在免疫肿瘤学,糖尿病,眼科,心脏病学和其他罕见疾病方面拥有独特的基因组解决方案。
2019年我国基因测序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49.10亿元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基因测序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显示:随着基因测序概念和技术不断迭代发展,我国基因测序行业市场规模呈递增式发展。2010-2019年,我国基因测序行业市场规模以约4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2019年我国基因测序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49.10亿元,我国基因测序市场规模较大。
2018年全球基因测序仪市场规模达39.0亿美元 同比增长18%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全球精准医疗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近几年来基因测序仪市场飞速发展,据有关数据显示:全球基因测序仪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20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39.0亿美元,同比增长18%。基因测序仪的核心是基因测序技术,第二代基因检测技术是现今最稳定,应用最广的基因测序技术,NGS仪器市场被国外几个龙头所垄断,Illumina作为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仪制造商,占到全球83.9%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