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新冠阳性,肾病用药是继续吃,还是暂停?转给肾友知晓!

  前天肾上线发布了→

  万一新冠轻症了,肾友该怎么办?权威指导来了!

  许多肾友纷纷留言询问在感染期肾病用药是否该继续使用的问题。

  马上安排!

  今天跟伙伴们详细说说这个问题,大家认真看。

  NO.1

  普利和沙坦类降压药

  代表药物:贝那普利、依那普利、雷米普利、厄贝沙坦、缬沙坦、氯沙坦等

  大家看看自己的药盒,凡是名字中有“普利”或“沙坦”这几个字的药物,均属于这类药,不管血压高不高的肾友,都可能在用这类药物。

  例如

  总建议:如果没有特殊的停药理由,新冠感染期,应该继续使用普利或沙坦类药物治疗。

  这个建议,目前多个国际指南和专家组包括AHA、ISH、ESH等,都支持这样做。

  那么,哪些是属于需要停降压药的特殊情况呢?

  主要是这两类:

  1)感染期间发生低血压

  肾友们在感染期,一定要注意测血压,特别是平时血压就不高的肾友。

  发热、呕吐、腹泻等,都可能导致脱水,引起低血压。

  如果你出现血压明显降低,那么,降压药可以暂停几天,直到情况稳定后再恢复用药。

  2)急性肾损伤

  当感染期,你复查发现血肌酐明显升高,发生了急性肾损伤,那么医生也可能会让你暂停它们。

  NO.2

  糖皮质激素

  代表药物: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

  总建议:感染期,始终保持相同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突然停药危险性是比较大的,可引起肾病急性发作,以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并发症。

  虽然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增加感染风险,但发生了新冠感染,突然停用糖皮质激素并不可行,也不安全。

  数据来源:权威循证医学数据库UTD

  NO.3

  羟氯喹

  总建议:感染期,建议暂停羟氯喹

  主要是考虑到新冠感染本身有可能累及心脏,再叠加羟氯喹的潜在心脏副作用的话,继续用药的弊大于利。

  数据来源:权威循证医学数据库UTD

  接下来,我们说说肾友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下面涉及到的药物,绝大部分患者在感染期需要停药,请与你的肾内科医生取得联系,并详细沟通询问清楚。

  

  来源:权威循证医学数据库UTD

  NO.3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代表药物:他克莫司、环孢素

  总建议:感染期间,建议暂停他克莫司或环孢素,请与你的主管医生密切联系、详细沟通。

  NO.4

  细胞毒药物

  代表药物:环磷酰胺

  总建议:感染期间,建议暂停环磷酰胺,请与你的主管医生密切联系、详细沟通

  NO.5

  霉酚酸酯

  代表药物:吗替麦考酚酯,麦考酚钠肠溶片

  总建议:感染期间,建议暂停霉酚酸酯,请与你的主管医生密切联系、详细沟通

  NO.5

  来氟米特

  总建议:感染期间,建议暂停来氟米特,请与你的主管医生密切联系、详细沟通

  NO.6

  利妥昔单抗

  总建议:可以根据情况推迟下一剂的时间,请与你的主管医生密切联系、详细沟通

  NO.7

  中成药

  顺便说一下中成药,如百令、金水宝、肾炎康复片、黄葵等,也都可以考虑暂停。本身这些药物更多的是辅助作用,暂停一段时间基本没啥影响。

  NO.8

  为什么要暂停免疫抑制剂

  主要考虑有几点。

  1)因为环磷酰胺、他克莫司、环孢素、霉酚酸酯等免疫抑制剂,会削弱对肾友免疫系统对新冠病毒的防御能力

  2)担心引发其他感染。这些药物本身共同的主要副作用就是感染,比如细菌性肺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卡肺等,大多为细菌性和机会性感染,有时弄不好是要命的事。而感染新冠本身也有可能导致肺炎

  3)仅暂停用药几周时间,肾病可能复发,但可能性相对较小

  因此,综合考虑暂停药物的获益和风险,可以考虑在感染期暂停用药,等情况好转后再恢复免疫抑制剂。

  当然,如果少数患者确实肾病处于非常急的时期,以及肾移植患者(停药会导致排斥反应),也有可能权衡利弊在感染期继续用药。总之,跟你的主管医生详细沟通利弊。

  NO.9

  何时恢复用药

  暂停的药物,何时恢复,取决于患者感染情况,因此,需要个体化指导。以下是一些建议,不同患者恢复用药时间有差异,请与你的医生沟通。

  1)如果自始至终均为无症状感染(仅核酸阳性,但人没有不舒服):可以在检测出阳性后的10-17日恢复用药

  2)如果是新冠轻症感染,却没有并发症(有发热咽痛等,但没有肺炎等并发症):可以在症状完全缓解后的7-14日内,恢复用药

  3)对于从较严重新冠感染中康复的患者:应视个体情况(如感染时的严重程度,肾病治疗的紧迫性)综合考虑重启药物治疗时机。

  参考文献:

  COVID-19: Questions and answers.UTD

  COVID-19: Care of adult patients with systemic rheumatic disease.U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