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大一物理和数学较差的学生都来自两个地方,其中一个是上海

  中学阶段,无论是数学还是物理学习的只不过是基础的基础。高等数学和高等物理,基本上都是到了大学才开始学习的。

  在各大高校中,流传着一种说法,大一新生,如果物理不好,多半就是浙江的,如果物理数学都不好,那基本就是上海的。

  这种说法虽然太绝对,但任何说法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必然会有它产生的土壤。同样,这种传言也不是空穴来风的。

  因为浙江和上海目前是高考改革的试点,上海采用的是3+3模式,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属于必考项目,也称为大三门。

  另外三门则从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这6门课中选出3门作为小三门,小三门采用赋分制计入总分。

  这是教改的一个试点,当初制定这个政策的时候,非常担心物理会没有人选,于是在教材中调整了物理的难度。

  本意是为了均衡选课,但事实上由于专业的限制,选择物理的人数并不少,这就尴尬了,显然也不可能把物理的难度调整回来。

  这就造成了浙江和上海的物理难度相比较其他省份来说,要容易点,这是造成这两地考生到大学后一下子适应不过来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有的考生为了避免直接和强手PK,小三门会放弃物理选择化学或者生物,那么从高二开始,很多学生基本就划水学习甚至不学物理。

  整整两年没有学习物理,到了大学一下子直接接触高等物理知识,即使再天才的人物,也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这就是浙江和上海两地部分考生在大一的时候,物理不好的主要原因。事实上其他各科或多或少都有同样的问题。

  只不过没有物理表现得这么极端而已。严格说来,这就高考3+3选择的弊端,这个改革试点迟迟未能向全国推广,其中不乏这个原因。

  至于上海考生数学差,则是另外一个原因,上海目前把高数完全从高中课本上拿掉了。所有的导数,和微积分都不在教材上出现。

  尽管高考不考这方面的内容,但在其他省份,在高中教学都有这方面的内容,一般情况下导数是肯定教过,微积分则难说,但多少都接触过一点。

  上海考生则完全没有这方面的知识积累,直接从初等数学跳到高等数学,这中间没有任何过度,有部分学生确实会不适应。

  但同样的,上海的学生英语却是非常牛的,很多学生刚进大学直接就是4级或者6级的水平了。尤其是口语,相比较之下,整体水平要比其他省市的学生高出一大截。

  一般而言,到了大学二年级,就会出现分层了。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基本都跟上了节奏,无论是数学还是物理都不存在任何问题。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这两门挂科。除了上述原因外,最大的问题是这些学生都是一路补习上来的,没有自学的能力。

  这也是补习班的一个后遗症,毕竟大学没有补习班,没有一点自学能力肯定是不行的。这部分学生,如果不能及时适应过来,那后果非常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