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大二的我很迷茫,怎么办?
最近,一则新闻引起了周围朋友的广泛讨论:
一位重点大学的学生,毕业后回到家乡,开始还找一些简单的工作,赚钱养家,可是慢慢的,他越来越懒,不愿意去上班,认为工作没有任何意义,他感觉很压抑,于是最后辞职在家,终日在床上躺着,玩手机看小说,竟然就这样过了十多年……
镜头下的他蓬头垢面,精神涣散,因为长期脱离社会,不与人交流,连最起码的语言功能都退化了。他对于自己今后的人生没有任何规划,更没有任何希望可言。人们纷纷指责这个人浪费时间和生命,啃老族,懒惰……
我认为,他的问题不仅仅是懒惰,从大学校门步入社会,这是一个转变的过程,这个转变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如果这个阶段没有过渡好,很容易使学生内心产生很大的压力感,挫败感,最终以逃避的方式,面对一切。进而浪费了自己最年轻宝贵的时光,而这位同学,就是程度较重的典型。
前两天,有一位同学私下找到我,说:“自己疯玩了大一一年,开始觉得很爽,可是现在眼看着大二上半学期也要过去了,心理压力很大,也很迷茫,想要努力,却不知道方向在哪”
我相信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很多老师也都面临过这样的问题,遇到过学生的求助。目前确实有这样一个问题,我国各高校对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体系的建立还不够成熟。
大学低潮期产生的原因
大学时期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大学生开始确立发展目标、培养专业兴趣、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和途径。
据不完全统计,大学低潮期最易发生的阶段是大二。
经过大一一年的学习生活,大二学生已经基本能够适应大学环境,形成比较稳定的思想和行为;也已经掌握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学习生活的基本规律;
遇事知道解决方法,也会在潜意识里认为一些东西是不重要的。
比如,大二学生掌握了考试模式,认为考前复习三天就可以不挂科,因此不重视平时的学习,会有逃课、迟到、早退等不良行为,在思想上对学习有所懈怠。
在这一阶段会失去奋斗的目标,每天无所事事,得过且过。
1.1没有就业压力,缺乏个人发展意识
大二大三学生暂时没有直接的就业压力,缺乏个人发展意识,贪图眼前的安逸,并没有想清楚自己真正的目标是什么,只有大致的发展方向,因此感受不到太大的压力,不会去奋力拼搏。
而个人发展是一个长久而持续的过程,需要制定每个阶段的计划并且按时间点去完成,定期去反馈有没有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学生需要制定一套分解细化之后的个人发展方案,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去全面发展自己,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1.2高校对大二学生关注度降低
在学生刚入校门的时候,大一新生成为学校的“宠儿”,备受关注。为了让新生早日适应大学生活,做好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大量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新老生经验交流会”“专业介绍会”等活动。
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学生新鲜感十足,每天都很忙碌和充实,学习生活中热情很高。
但是,当学生进入大二阶段,课程难度增加,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课外活动大量减少。在现实中,大多数高校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和毕业生教育,对大二学生的关注度较低,大二学生成为受忽视的群体。
许多教育工作者认为,大二学生已经熟悉了大学的学习生活,可以自主安排自己的时间,因此减少了对其的监管和帮助,从而采取较宽松的管理模式。
然而,大二是大学四年的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期,期间学习压力增大,人际关系渐渐出现问题,面临的困惑更多,学校对其关注度下降,心理会有落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