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过”天下无敌?小心,你还需要知道这些!!

  新冠病毒已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并感染了全球数以亿计的人口,随着我们身边“喜羊羊”、“美羊羊”的增多,人们对疾病的了解增加,很多人都自诩大侠“杨过”。但为什么我做“杨过大侠”的时候会“刀片嗓”、“锯腿痛”?你对由此所造成的并发症、后遗症、“长新冠”综合征、二次感染这些知识又知道多少?

  1何为长新冠

  目前国际上无公认的“长新冠”定义。一般来说,区分急性新冠肺炎和“长新冠”的时限为28d。而对于急性新冠肺炎的哪些症状会持续1个月,哪些又可能会持续时间>1个月,并且哪些症状只可能表现在急性期新冠肺炎的时间范围内也不确定。

  需要住院治疗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通常有持续疲劳感和呼吸急促等症状,这也是“长新冠”的症状之一。与新冠肺炎相似,“长新冠”患者可能会出现涉及肺部和身体其他部位的多种并发症及后遗症。这些研究虽未按照SARS-CoV-2变异毒株进行归类分层,但依然可以给我们一些指引和参考,有助于理解我们“刀片嗓”、“锯腿痛”等症状的产生及关联预后。

  2“长新冠”的症状及影响

  “长新冠”的症状可能有:疲劳、肌肉疼痛、虚弱和低热;咳嗽、气促和胸痛;头痛、认知迟钝;皮疹,如冻疮样病变、水泡和斑丘疹;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情绪波动;血栓性疾病等。

  有些症状(如疲劳等)可能是持续的,而另一些则是间歇性的。

  1.“长新冠”对于免疫系统的影响

  Dhanalakshmi等的一项临床研究报告指出,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与“长新冠”相关。研究发现无论是成人、青少年还是儿童,在新冠病毒感染期间或“康复”之后,有相当部分人群存在GBS,相关症状包括呼吸衰竭和运动神经麻痹等。

  另外,Ferri等的病例报告指出,“长新冠”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密切相关。Pablos等的研究调查了456例平均年龄为63岁的风湿病患者,并确定了在持续使用免疫抑制剂的风湿病患者中,发生重症新冠肺炎风险最高,达28.1%。此外,一项关于新冠肺炎对风湿病患者影响的横断面研究指出,受“长新冠”影响的患者会表现出关节痛、虚弱等症状。

  2.“长新冠”对于血液系统的影响

  在一项旨在更好地评估“长新冠”患者的各种血液性疾病发生概率的大型前瞻性研究中,发现的风险为1.55%,动脉血栓的风险为1.71%,大出血的风险为1.73%。根据这些结果,研究者认为出院后进行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可以降低“长新冠”患者的病死率、VTE发生率。

  3.“长新冠”对于呼吸系统的影响

  据报道,22.9%~53%的患者在“康复”后2个月内仍会出现持续性呼吸困难。有6.6%的出院“康复”患者需要长期吸氧。

  我国一项针对55例新冠肺炎非危重症患者的研究发现,在3个月的随访期内,肺功能检查显示25%的患者出现异常,有16%的患者出现肺弥散功能下降。Salem等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果。大量新冠肺炎“康复”患者的肺部影像也长期存在异常。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出院后3个月进行评估时,81%的患者胸部CT影像仍有异常。

  4.“长新冠”对于心脏的影响

  心脏不适是许多“长新冠”患者的常见症状。Carfì等描述了多达21%的患者在出院后60d内会出现胸痛不适。在为期60d的随访中,有9%的患者经常出现心悸症状。据报道,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体位性心动过速的发病率会增加。

  此外,对100例已经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发现,有60%的患者肌钙蛋白T升高,其中有近71%的患者出现了长期的心肌炎。这个发现在临床上一直存在争议,因为其他的类似研究未曾报道,但这也似乎表明在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对心脏的持续影响时间较长。

  新冠病毒可以结合位于心肌细胞表面上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受体,这也是病毒进入心肌细胞的途径。在一项单细胞RNA测序研究中,7.5%的心肌细胞中存在ACE2受体表达,使其成为病毒直接损伤的靶器官的风险增加。尸检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其中61.5%的死亡患者心肌中存在新冠病毒RNA。

  5.“长新冠”对于消化系统的影响

  消化道症状在急性新冠肺炎中很常见,同样在恢复期也会出现。Aiyegbusi等的一项对新冠肺炎“康复”患者消化道症状的回顾性研究发现,腹泻为前十之首,发生率有6%。其他的长期症状还包括恶心、呕吐、腹痛和食欲不振等。研究发现,“长新冠”消化道的症状很可能与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失调有关。

  肝功能异常。在急性肝损伤的新冠肺炎患者中,出院后肝功能异常可能会长期存在,需要在数周至数月后才逐渐改善。

  6.“长新冠”对于泌尿系统的影响

  出院后的“长新冠”患者可能有残余肾功能不全等症状。

  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35%的新冠肺炎患者在出院时有肾功能不全,还发现有高达30%因新冠肺炎住院行透析治疗的患者在“康复”出院后仍需要透析支持治疗。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出院前有并发肾脏疾病的患者中有36%已完全恢复健康,但这些“康复”患者中又有14%出现肾脏疾病的复发。在另一项研究中发现,35%的新冠肺炎“康复”患者在出院6个月后出现肾功能不全,其中13%的患者之前肾功能正常。

  7.“长新冠”对于运动系统的影响

  无论是在新冠肺炎的急性感染期还是在恢复期,关节疼痛也是常见的主诉之一。有研究发现,在骨骼肌和滑膜组织中存在ACE2受体,当病毒入侵人体与这些受体结合后即可导致关节疼痛等症状。虽然部分病毒也可导致关节炎,但新冠肺炎病毒引起的肌肉痛和关节痛更为典型,并不像真正的关节炎所致的疼痛。

  与其他重症不同,重症新冠肺炎的一个严重并发症是由于长期卧床和营养不良所导致的肌肉萎缩。其症状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之久。在新冠肺炎“康复”患者为期6个月的随访中发现,曾经的重症患者出现肌无力、活动障碍等症状的概率更高。

  8.“长新冠”对于神经精神系统的影响

  与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相关的各种神经和精神长期并发症一直存在。来自多个地区的数据库均有报道,在染病2个月后患者有持续的神经系统症状,包括疲劳感、肌无力、失眠、肌肉酸痛和头痛等。这些症状已成为“长新冠”综合征的表现。失去嗅觉和味觉也是“长新冠”的一个特殊表现。为期2个月的随访发现,11%~13.1%“康复”患者会丧失味觉和嗅觉。

  “长新冠”患者也会经历各种长期的精神症状。Huang等的研究指出,在住院治疗60d内,有23%的新冠肺炎患者有紧张或抑郁感。在一项对402例新冠肺炎“康复”后出院的患者研究中,Mazza等报道了患者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比例为28%,患抑郁症的比例为31%,患焦虑症的比例为42%,失眠的比例为40%。美国的一项大规模队列研究表明,与其他疾病(比如其他呼吸道疾病、皮肤感染、骨折等)相比,在感染新冠肺炎后14~90d内,患者精神类疾病的诊断率有所增加。

  如上所述,即使感染已愈,一些症状依然会伴随我们一段时间,尤其对心肌系统的可能影响,特别提醒在“羊”过恢复期还是格外注意休息!避免可能的心脏损害或者更严重的心脏意外。

  3阳过以后,机体产生抗体存在窗口期

  人体具有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力,感染SARS-CoV-2S会引发免疫反应,包括血液中抗体(IgM、IgD、IgG、IgA、IgE)的产生,这些分泌出来的抗体提供了对病毒未来感染的保护,因为它们在感染后会在循环系统中存留数月至数年,并会迅速而强烈地与病原体结合,从而阻止细胞的渗透和复制。这些抗体称为中和性抗体。

  当发生任何病毒感染时,IgM抗体通常在1-2周内出现。然后这些抗体被动员起来对抗病毒,然后慢慢开始消失。感染消失几周后,会出现IgG抗体。COVID-19患者在症状出现后10-14日开始检测到抗体,但轻症患者的抗体水平可能较低或检测不到。中和抗体的浓度是提供保护以防止SARS-CoV-2再感染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4会发生二次感染吗?多久最危险?

  国外的一项纳入77项研究的META分析指出,再次感染的高危期在首轮感染后1-2月之间,平均天数为23.3(SD 45.8)。再感染的主要因素是接触COVID-19阳性病例。

  END

  以上就是我们根据国内外最新COVID-19研究整理的一些关键观点。所以“杨过大侠”的你也要认识到,“羊”过以后,身体内的抗体并不是即时就产生的,是存在一段过程才达到抵抗力的最大化,在此期间内依然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有散发报道的二次感染发生。

  参考文献:

  [1] 鲁杨等.“长新冠”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J].2022:32(16).  

  [2] 龙秋月等.新型冠状病毒再感染病例临床特点汇总分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J] .2021,9:44(9).  

  [3] 张莹等.新冠二次感染病例带来哪些防疫启示.健康观察[C].1994-2020:44-45.  

  [4] 刘青等.医护人员接种新冠疫苗后相关抗体情况的观察.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C]. 2022,05:29(5).  

  [5] C. J. Toro-Huamanchumo et al.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with COVID-19reinfe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SYSTEMATIC REVIEW.  

  编辑:邓晓君

  审核:王欣

  终审:郭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