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拾荒老人救落水农民,被认干爸,晚年公开身份,震惊当地政府
前言
“儿啊,我可能活不长了,你帮我拿个东西给政府吧。”
2014年11月一大早,贵州农民李文杨,
应干爹雷显成的嘱托,从老房子中,
找出一个陈旧泛黄的塑料袋,急匆匆交到当地政府。
不曾想,工作人员仔细确认塑料袋中的证件后,
认为事关重大,当即报告给相关领导,
雷显成,究竟有着怎样的经历?
他为何会隐瞒自己身份60年之久?
今天带大家走进,雷显成的精彩人生故事。
图 雷显成(中间)
冰天雪地,见义勇为
故事要从2003年冬天说起,那是异常寒冷的一天,
在朋友的热情招待下,李文杨喝得酩酊大醉,
直到天色渐黑,才晃晃悠悠地骑上电动车,往家里赶。
图 雪夜前行
刺骨的寒风瞬间让他清醒不少,因为回家的路线实在太熟悉,
李文杨一边哼歌一边观察路灯下升腾起的热气,漫不经心地骑着车,
不多时,他来到一座桥头,
这座石桥有1米多宽,旁边没有围栏和路灯,是他回家的必经之路,
图 石桥
行至桥中央,李文杨突然感觉头有些发胀,
他不自觉地甩甩头,想让自己清醒一点,
却没想到,正是这不经意的甩头,让车头一偏,
李文杨连人带车,一头扎进刺骨的河水中。
“救命啊,救命啊!”
李文杨不会游泳,他手臂慌张地拍打着水面,可身体却不断下沉。
图 求救
天寒地冻,加上天色已黑,路上行人稀少,
此种情况下,有被的可能性非常渺茫,死亡的恐惧瞬间占据李文杨内心。
就在他精疲力尽无力挣扎时,
一位老人,从桥上奋力跳下,向他游来。
图 救人
“小伙子,快醒醒!告诉我家在哪里。”
在老人熟练的施救手法下,李文杨吐出几口水,渐渐清醒过来,
因为身体非常虚弱,只好拜托老人将他送回家中。
“文杨,你这是怎么了?”
看着丈夫被一位老人背回来,满身的衣服湿透、嘴唇发白,
李文杨的妻子吓得不轻,赶快搀扶起丈夫,将他送进卧室。
“你先别问我,快去感谢外面的老人,他是我的救命恩人啊!”
李文杨脑袋昏昏沉沉,但想起老人的衣服也已经湿透,
图 救人老人
他心中又感激又愧疚,不住地提醒妻子,热情招待老人,
可当妻子回过头寻找时,早已不见老人的踪迹。
第二天,缓过神来的李文杨和妻子,
按照体貌特征多方打听,终于得知老人的身份。
他叫雷显成,是村西头的拾荒老人。
图 拾荒老人
“我们一定要好好感谢人家,真是做好事不留名的英雄。”
当天下午,李文杨和妻子提着水果、拿上1000元红包,来到村西头。
彼时,雷显成老人正坐在家门口的板凳上,清理捡来的废品,
他的身后,是两间摇摇欲坠的泥土房。
图 泥土房
看着夫妻俩越走越近,雷显成显然有点惊愕无措,
他赶忙站起身来,将手在破旧的衣服上擦了又擦。
李文杨一眼便认出,面前佝偻瘦弱的老人,正是昨天奋力营救自己的英雄,
图 瘦弱的老人
他不禁泪流满面,扑通一声跪倒在老人的面前,
“谢谢您,没有您,我可能就活不到现在!”
老人挠挠头,憨厚地一笑,将李文杨扶起来。
老人表示,昨晚他正在河道旁拾荒,
听闻李文杨的求救声,没有不救的道理。
李文杨的妻子听后,心中一阵暖流涌起,
她赶忙将准备好的水果和红包递过去,
老人态度坚决,拒绝了夫妻俩的好意。
几番推辞下来,二人只好暂时将礼物放在一边。
图 礼物
喜得亲人
雷显成将客人迎进屋子,擦擦木凳,招待两人坐下。
木凳已然陈旧,稍微一使劲,便嘎吱作响,
图 木凳
李文杨和妻子没有介意,非常自然地坐下,扫视周围:
石头砌成的灶台上,有一碗稀粥,隐约可见漂浮着两片菜叶;
窗户少了一块,朝内侵袭着凉气;
其他地方更是破败不堪,堆满老人捡回的废品。
图 破败的房屋
老人住在这样的地方,怎么度过寒冷的冬天?
夫妻俩心头一酸,异口同声地问道,
“老人家,您的孩子呢?他们怎么不照顾您呢?”
话音刚落,夫妻俩便开始后悔,
他们担心触及到老人心酸的往事,纷纷低下头去。
图 孤独老人的住所
老人稍微沉默一会儿,
“家人都走散了,我找也找不到……”
说着说着,老人的声音哽咽起来,渐渐说不出话来,
李文杨赶紧过来,拍拍老人的肩膀,眼泪也不自觉滑落。
他想起自己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已经过世,
无法为父亲尽孝,是他一直以来的遗憾,
便再次跪倒在老人的面前,
图 照顾老人
“让我做你的干儿子吧,我会像对待亲生父亲一样,让你过上好日子。”
见到老人有些犹豫,李文杨的妻子也跪倒在丈夫旁边,
“如果您老不答应,就是嫌弃我们家穷。”
看着夫妻俩诚恳的样子,雷显成不好推辞,
他用袖子擦擦眼泪,破涕为笑地点点头。
真心换真心
就这样,夫妻俩将老人带回家照顾,
雷显成不再风餐露宿在外拾荒;
夫妻俩也喜欢陪伴在老人身边,三人常常欢笑声一片。
图 风餐露宿
可一家幸福的生活,却惹来街坊邻居的不少非议。
有人嘲笑李文杨夫妻,将风烛残年的拾荒老人,当作父亲看待,
没有半点好处,只会让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贫困。
后来,雷显成拿出多年攒下的1万元现金,交由干儿子李文杨保管,
又有人嘲讽李文杨夫妻,贪图拾荒老人的钱财,只等着继承遗产。
夫妻俩
周遭的流言蜚语不断,但李文杨夫妻和干爹并不在意,
在他们心中,能够团聚和欢乐,便是最幸福的事,
不过,李文杨在读小学的儿子,
似乎并不承认雷显成,这个面生的干爷爷。
每天放学回家,孩子见到雷显成,都会迅速走开,始终没有叫过“爷爷”。
图 爷孙相见
李文杨发现后,赶忙向干爹解释说,
“孩子性格内向,如果他发现您老的好,喜欢还来不及呢。”
雷显成深以为然,认为只要一心一意对孩子好,
总有一天能等到一句,期待已久的“爷爷”。
果不其然,2009年某日,雷显成像往常一样,在学校门口等候孩子放学,
谁知孩子竟一头扎进他的怀里,委屈地哭起来。
雷显成一问才知道,原来孩子将手机带入学校,被老师发现后摔碎。
他当即拉着孩子,找到老师,
表示孩子确实有错在先,但作为老师应该循循善诱,而不是暴力解决。
听闻老人一番深刻见解后,老师羞愧不已,当即道歉,
并向孩子说明原因,让他意识到,带手机进校园的危害性。
雷显成的亲爷爷般的体贴和照顾,让孩子倍感温暖,
此后,他主动称呼雷显成“爷爷”,爷孙俩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
托儿帮忙,老人身份揭晓
在干儿一家的照顾下,雷显成度过幸福的11年,
2014年,由于身体每况日下,
雷显成感觉自己时日无多,便将李文杨叫到跟前,
托他将自己老房子中的一个塑料包裹,交给当地政府。
图 相关报道
“爸,难道是你之前做过违反乱纪的事?”
李文杨听闻与政府有关,心头一惊,疑惑不已。
对于儿子的怀疑,雷显成没有生气和辩解,只催促他赶快去办。
于是,按照干爹的交代,李文杨带着疑惑,来到干爹以前居住的老房子。
图 老房子
多年无人居住,老房子更加破旧不堪,
李文杨拨开杂草、清理蛛网后,终于在一个抽屉中,
找到干爹描述的塑料袋,他迫不及待地打开,
里面有一张入伍登记书、一张退伍登记表、和五枚闪闪发光的勋章。
图登记书
当了一辈子农民的李文杨,从未见识过这些物件,
他不敢怠慢,将它们包好,送往当地政府。
“没想到我们这竟然有位,抗美援朝的退伍老兵!”
经过身份核实,工作人员确定雷显成的老兵身份,并报告给几位上级领导。
图证明
作为抗美援朝的老兵,并且立有赫赫战功,
理应上报,获得相应的补贴奖励,
雷显成老人却隐姓埋名60年,甘愿在当地拾荒度日,
几位领导疑惑不解,第二天便登门拜访,询问雷显成老人背后的原因。
图 了解情况
领导登门
几位领导亲切的握手,将雷显成的记忆,一下拉回63年前。
那是1951年,当时正值抗美援朝时期,
15岁的贵州青年雷显成,应征入伍,
加入铁道兵团第4师11团4营,成为一名光荣的抗美援朝志愿兵。
图 过鸭绿江
当时美军强占领空,对铁路桥梁进行持续的炮轰。
作为铁道兵团的一员,雷显成常常匍匐在铁道上,争分夺秒地进行道路抢修工作。
一次,雷显成正和战友,奋力抢修平安北道,一枚炮弹落在他们身旁。
图 轰炸
经过抢救,雷显成保住了性命,
但后背长长的伤痕,让他每逢阴雨天气,都疼痛难忍。
战争结束后,雷显成被编入华东军区,
1955年,因为后遗症严重,雷显成正式退伍,
回到贵州老家,铜仁市思南县。
图 雷显成老人
然而,几番打听下来,他没有得到一点关于家人的消息。
雷显成不愿放弃,苦苦寻找40年,
直到从一名风华正茂的青年,变成满面沧桑的老人,
仍是孤孤单单一人,只能靠拾荒度日。
图 拾荒老人
后来一次不经意地相助,让他遇到干儿李文杨,
雷显成才终于有个家,感受到久违的亲情温暖。
当被问及,为何不公开老兵身份,享受应有的补贴奖励时,
雷显成老人诚恳地说道,
“我不缺胳膊少腿,能够自己养活自己。比起牺牲的战友,我真的很幸福。”
图拾荒度日
而彼时他将身份物件交由政府,也是想在有生之年,
将自己的荣誉,归还给国家。
听完老人曾经的峥嵘岁月,几位领导非常感动,
当即表示,一定会给老人,落实相关的补贴奖励,
却被雷显成言辞恳切地拒绝了。
图 退伍老兵
左右为难下,几位领导将相关的补贴奖励,发放给李文杨夫妻。
夫妻俩表示,他们一定会将这笔钱,全部用作干爹的养老费用。
青春年少时,雷显成将自己的生命,奉献于父母之邦的伟大事业;
年老贫困时,他是见义勇为的英雄,却又不计回报和感恩。
图善良的干父子
也许正因为他的高义和正直,让他遇见同样善良的李文杨夫妻,
得以安度自己的晚年,感受子孙承欢膝下的幸福。
真心祝愿这善良而又特殊的一家,可以永远平安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