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CCO·原创研究|李旭平:无创放射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01 研究背景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是一组以心肌肥厚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心肌疾病,在中国人中患病率达80/100,000人,约有150万人患有 HCM。肥厚心肌可以引起左室顺应性减低、左房压力升高,从而导致左房扩大和纤维化。此外,部分部分肥厚型心肌病常伴有二尖瓣返流及左室流出道梗阻,可进一步促进疾病进展。肥厚型心肌病是年轻人和运动员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近50年来,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进展缓慢,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现有的治疗方式包括:一线治疗是通过口服药物控制临床症状;对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病人,可以手术治疗,即室间隔切除术和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从而缓解流出道梗阻。目前一些新型口服药物可有效解除流出道梗阻;同时一些医学中心正在探索新的手术方法也给解除流出道梗阻带来了希望。

  02 研究方法与结果

  立体定向体外放射治疗术即利用从不同角度定向的辐射光束产生的高能光子,将能量集中在身体内任何预先确定的区域,能够精准对肿瘤组织实施高剂量放射治疗,是一种实体肿瘤的传统疗法。Cuculich等人在2017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文章中报道首次使用25Gy的射线对难治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肌瘢痕区域进行照射,可使照射区域心肌均质化,从而明显减少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放电频率。基于同样原理,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心肌肥厚部位进行放射,使肥厚部位坏死萎缩从而达到减轻梗阻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周胜华团队在2021年3月开始首次应用该技术进行人体治疗研究。目前已完成5个病例研究,术后12个月随访,患者表示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心功能及影像学提示流出道梗阻得到有效缓解,且未出现传导阻滞等意外事件。但目前样本量较小,且为单中心研究,安全性有效性需扩大样本量及进一步随访评估。

  03 结论

  总之,肥厚型心肌病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 室间隔切除术和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仍是临床首选治疗,但潜在风险多,创伤大;新兴Liwen术、射频消融术损伤程度小,但目前临床应用样本量少,疗效及长期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分析;无创立体定向体外放射治疗术样本量少及临床研究分析相对缺乏,安全性及有效性有待进一步分析验证。期待在不远的将来能出现安全有效简易的治疗手段。

  11541671664377396

  图文设计:三度医学 Gin

  排版编辑:三度医学 Qian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三度医学"立场无关。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且在醒目处注明 “转自三度医学 - iCardioOnc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