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通报:杭州目前在院病例1637例;全市发热门诊接诊最高峰时达6万余人次;12

  杭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22年12月25日11:00举行杭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六十次新闻发布会,请市卫健委、市经信局、拱墅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医学专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杭州最新通报:目前在院病例1637例;

  近期120出警日均接近3400次以上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已经进入新阶段,防控政策重点由防传染向保健康、防重症转变。

  截至12月24日15时,全市在院病例1637例,目前病情稳定。为科学精准应对即将到来的高峰,尽量延峰、有效削峰、平稳度峰,现阶段我市医疗服务保障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集中发力。

  一、快速扩充急救力量,保障生命绿色通道畅通。近期我市120急救中心接警量与出车量持续攀升,目前日均接近达3400次以上,日均出车900余次,均为去年同期的三倍以上。我们立即启动了增援方案,通过市防控办统一协调调度,增援医生、驾驶员等,确保我市院前医疗救治保持高效运转,全力保障危急重症患者救治的转运。借此机会,我也呼吁一下,非紧急情况,请不要拨打120,请将有限的急救资源留给真正有需要急救的患者。

  二、加快扩容发热门诊和诊治,满足市民的急诊需求。根据市民对发热门诊就诊需求,我市在增加发热门诊诊接数量,针对医护人员延长接诊时间的同时,加快推进了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的倍增扩容。目前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设发热门诊64家,开设发热诊室的基层医疗机构190家,民营医疗机构96家,移动开设诊间1150间,超过省定的目标1118间。发热门诊的接诊人次从12月5日的4000余人次,增加到目前的5万余人次,最高峰达到6万余人次。

  三、全面提升救治能力,全力做好患者的救治。我市通过不断优化分级诊疗体系,整合全市医疗救治力量,全力做好新冠患者医疗救助。一是明确全市二三级医院均可收治新冠患者,填补定点非定点医院收治能力的短板,努力实现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特别是对危急重症患者的应收尽收、应救尽救,保障群众的救治需求。二是充分发挥杭州兼有省市两级医疗资源的优势,坚持力量下沉,加强农村地区医疗救治能力提升。建立结对资源医疗救治机制,将在杭的省市两级医院与部分区县市医疗救治能力相对较弱的医疗机构之间,建立一对一和点对点的对口支援的关系,落实分区包干责任机制,畅通转诊通道,全力做好农村地区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三是对全市医务人员开展新冠救治能力培训。其中一般救治能力培训70391人,重症救治能力的理论加实操培训8744人。四是成立了市区两级的专家组,完善了专家的会诊制度,实行了24小时的值班制度,对重症、危重症的患者及时开展会诊,指导策划医疗救治。

  四、开发居家健康服务平台,优先保障重点人群的服务。我市组织研发团队开发了居家健康服务平台——杭州抗疫健康驿站,目前在拱墅西湖两地的部分街道率先试运行,将于近期正式上线。用户可以通过健康码下方的抗疫端口登录,也可在支付宝搜索杭州抗疫健康驿站小程序后点击登录,平台主要目的是为广大居家治疗康复的市民提供提出诉求的渠道和提供便利的服务。

  作为杭州抗疫健康驿站运行的机制之一,我市在全市各村社组建了一支健康服务专员的队伍。市民登录平台后,可以查询各区县市疫情防控热线电话,一站式链接互联网医院预约挂号、发热门诊信息查询等应用程序的端口,平台与核酸检测平台和杭抗原平台数据互通,一周内在医疗机构检测或常态化核酸检测检查阳性的,或通过杭抗原申报抗原自测阳性的人员登录后,系统能自动识别为感染者。可以通过平台,直接联系所在社区的健康服务专员,进行文字咨询或者电话咨询。

  对于重点人员的感染者,这里的重点人员是指生理病理特征容易发生重症的人员,比如说80岁以上的老年人,基础疾病不稳定的或基础疾病虽然稳定但没有全程接受疫苗的;65岁以上老年人透析的,肿瘤放化疗的,或者失能老人;还有预产期在本月至明年3月期间的孕妇。

  前期我市已经结合大数据对、入户调查、电话调查等方式,对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摸底调查,这些调查的结果全部录入平台,对于重点人员的感染者,系统将提供进一步的服务内容:

  一是可以在系统的一键指点家庭医生,咨询疾病防治相关问题。

  二是实现社区的精准给药,可以在系统点击我要送药,勾选相关症状,登记配送地址等信息。后台接到这些信息后,社区健康服务专员可以根据线下的机制,实施免费赠送退烧药和抗原,确保将有限的资源精准投向重点人群,这也是杭州抗疫健康驿站的一个突出的亮点。

  三是提供送医服务。对于重点人群中的孤寡、独居、残疾等特殊群体,还可以点击我要送医,提出具体的服务需求,后台接到信息后,由社区健康服务专员协调联络,解决送医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情况,我们在平台设计时力求简洁易操作,同时也支持代办。

  当然,由于系统设计开发时间比较短,初始的功能也比较单一,目前也是在部分街道试运行,肯定还存在许多缺陷,也请大家包容。今后,也欢迎广大的市民提出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并在今后不断迭代升级和完善。

  近期杭州日采购退烧类药物近10万盒,

  协调调拨退烧药物近1000万粒

  提问:目前市民对退烧药等资源还有需求,想问一下杭州接下去的举措?

  市经信局副局长? 卢建祥:

  近期通过不同渠道市区两级医院和药品流通企业,日采购退烧类药物近10万盒,我们还协调调拨了退烧药物近1000万人份,同时积极做好杭产品的替代工作,为4个药品生产企业帮助协调解决了原料药的供应问题,努力缓解退烧药品的紧张的情况。

  下一步,对于部分临床急需市场供应紧张的药物,在发挥市区两级医疗机构主体责任,积极挖掘药品采购渠道以外,继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加强药品需求研判,加强药品针对性的采购力度。

  二、及时调整政府应急储备,进一步做好应急设备储备。

  三、积极与上级部门和我市外的生产流通企业协调。

  目前,大部分的患者都采取居家治疗康复。其中有许多需要特别关注的重点人群。比如有基础疾病的老人等,将救治药物直接给到他们手中显得更加必要。

  接下去,我们将采取把部分退烧药、抗原检测试剂等配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挥我市居家健康服务平台的作用,更好地实现线上按需申请,线下精准送药。

  请广大市民朋友放心,我们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多渠道筹集更多的救治药品,更好地满足市民朋友们的需求。

  阳性感染者满足两个条件可解除隔离

  提问:近期北京上海等地先后发布了优化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隔离后解除隔离复工的措施,请问杭州有考虑这方面的措施吗?

  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 崔威武:

  我们也一直在关注政策的动态变化。12月24日,省防控办正式下发通知,杭州也将认真落实相关要求,妥善做好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隔离康复后解除隔离和返岗复工的措施,保证社会生产和社会秩序。

  一、阳性感染者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可解除居家隔离,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外出:一是居家隔离满7天,自出现症状后核酸抗原检测结果阳性之日起;二是居家隔离满7天时,在未使用退烧药情况下,发热症状消失,消退超过24小时且症状明显好转或无明显症状;

  二、如阳性感染者居家隔离第7天,仍有发热等症状,继续落实居家隔离,待满足上述条件后予以解除;

  三、特殊行业、特殊岗位人员居家隔离解除和返岗要求,按照行业主管部门规定执行;

  四、解除隔离后,可以返岗复工,无需进行核酸和抗原检测。

  在此我们也呼吁,解除隔离后要继续加强个人防护,倡导全民接种疫苗、全民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社交距离,做好常态化自我防护,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正在试运行的健康驿站数字平台

  目前使用情况如何?

  提问:近期,有新闻报道拱墅区正在开展为民“送医送药、代购代办”等方面的暖心服务,刚才崔主任也介绍了正在试运行的健康驿站数字平台,拱墅区率先使用,请包区长介绍一下相关方面的情况?

  拱墅区政府副区长? 包晓东:

  疫情防控进入了新阶段以后,我们把工作重心转向了保健康和防重症上来,把老百姓的生命安全重视起来。现在要建六大机制,一起邻里守望、同舟共济。六大机制主要是社区小区的志愿服务机制、药物储备的科普宣教机制等等。

  一、医疗救助要尽心尽力。现在全区的15个社区医院都设立了发热门诊,同时也夯实健康服务指导工作,累计解决老百姓就医需求200多例。同时开通心理疏导,对老人、孕产妇等重点人群建立健康档案,分类指导、宣传,落实社区配药制度。12月21号我们公布全区260名家庭医生的联系方式。

  二、政府加强引导。全区有1335个网格,我们联动联建辖区联建单位,就地转化成助老助困帮帮团,组建了配送小分队。同时发动各类志愿者力量,比如发布楼道长、党员、居民骨干、网约车司机等各类力量为老百姓服务。

  三、发动社会的互帮互助。针对老百姓现在有需求但是没有药,部分老百姓还有余药方面,我们推动了药物回收、促进共享。我们在楼道里面设置共享药箱,倡导大家有余出一些、按需拿一些。社区、小区、楼道三级群,社区书记、小区专员、楼道长分别担任群主,把情况汇总,将大家的需求收集起来。

  就在昨天,杭州市健康驿站数字平台上线,我们区作为先行先试区,已经开展有关人员培训。

  市民居家隔离用药要注意这7点

  提问:现在感染新冠的市民在家居家治疗,如何注意用药?

  杭州市西溪医院院长?? 黄劲松:

  服药治疗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一、药品的适应症是否与这个症状相对应。

  二、药品是否在有效期内。

  三、药品的使用方法不得随意改变,使用剂量不得随意增减,并不是使用剂量越大效果越好。随意增大剂量反而会引起更多副作用,严重者可能会造成肝脏功能损坏。

  四、基础疾病用药比较多的群众,要特别关注药品之间的相互影响,建议咨询专业的医师或者药师。

  五、尽量避免多种感冒药和退烧药混合使用,选择一种对症感冒药和退烧药使用,退烧药使用要注意间隔时间。

  六、不要随意相信非正规途径发布的所谓的新冠特效药。

  七、自行购买药品必须通过正规的途径取得,如正规的线下或者线上的药业和医疗机构。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记者 汤晨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