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浪费抗原了,抗原这样使用才正确!别急着自己做抗原,看完这篇再说

  

  

  近期

  许多市民都在家自测抗原

  但在某些情况下

  抗原是测不出来的

  那么,如何正确使用抗原

  才能不造成浪费呢?

  小编带你快速解锁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此外,还有很多人关心

  为什么有人发烧了抗原还是阴性?

  抗原检测显示阴性

  是不是就意味着没感染?

  抗原转阴又“复阳”是怎么回事?

  一起往下看

  ↓↓↓

  01

  为什么发烧了抗原还是阴性?

  啥时候测最准?

  抗原检测的速度快,操作便捷。但一般要等到病毒复制到较高水平、感染者排毒量较高时,抗原才可以检测出来。

  在初期,即使感染者出现一些轻微症状,由于病毒载量低,抗原检测未必显示阳性。根据奥密克戎的潜伏期估算,一般感染后2至3天可以检测出来。部分感染者尤其是无症状感染者,由于病毒载量持续较低等原因,可能要5天甚至更长时间后才能检测出来。

  02

  抗原检测显示阴性

  是不是就意味着没感染?

  如果病毒在体内还没有大量复制、排出,不能达到抗原检测的灵敏度,结果就会显示阴性。

  所以会有部分人已经被感染了,甚至出现一些轻微症状,但抗原检测仍显示阴性。不过,通常此时的病毒载量较低,传染性较弱。

  03

  为什么有人抗原阳性

  核酸却是阴性?

  两种检测方式的灵敏度不同,加上采样操作不一定标准,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通常来说,核酸检测的准确率更高。

  如居家治疗人员症状明显好转或无明显症状,自测抗原阴性并且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阴性(Ct值≥35,两次检测间隔大于24小时),可结束居家治疗,恢复正常生活和外出。

  04

  为什么有人

  抗原检测转阴后又“复阳”?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复阳和再感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感染者在同一感染周期中两次出现阳性结果,而后者是感染者经历了不同的感染周期。

  复阳的一个原因可能是抗原检测假阴性;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痰栓带出的病毒片段,呈现了阳性结果。感染病程后期由于病毒载量变低,抗原检测可能出现假阴性的结果,因此一般建议连续两天自测抗原,或者以核酸检测作为判断标准。

  排除误诊和假阳性等原因,还有一种可能,是患者的痰比较黏稠。由于黏稠形成痰栓,痰栓里包裹了病毒,康复者在后续的肺修复过程中排出痰栓时带出了病毒。此时造成阳性的是病毒核酸碎片,也无法培养出活病毒。

  无论是哪种原因导致的复阳,经临床观察证实,复阳病例均没有发生再传染给他人的现象。

  05

  抗原检测阳性怎么办?

  抗原检测如果是阳性,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时,居家隔离治疗,按照居家隔离治疗人员用药指引,选择适宜的药物进行治疗。症状加重时,及时前往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诊室)就诊。老年人如果抗原检测阳性,还应在医务人员指导下选择药物。症状加重时,及时前往三级医院就诊。

  06

  选购抗原试剂盒要注意什么?

  查看生产日期及有效期;查看是否有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及完整的UDI编码(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查看产品组成是否完整,包含:试剂板(最小使用单元须有数字化编码)、裂解液、一次性采样拭子、说明书、密封袋。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

  日常要坚持科学佩戴口罩

  多通风、勤洗手

  做好自我防护

  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负责

  【别急着自己做抗原,看完这篇再说】

  近期

  很多市民在家中准备了抗原试剂盒

  哪些人群不建议囤抗原试剂?

  什么情况下应该做抗原检测?

  抗原检测准确率到底高不高?

  吃完橘子测抗原会阳性吗?

  相关解答看这里

  就抗原检测以及个人防护等话题,记者采访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林炳亮以及黄埔方舱医院医疗队队员、中山三院感染科医生庞毅华。

  两位专家提醒,为避免影响检测结果,抗原自测不能在潮湿的环境下操作,手没有做好消毒、鼻涕太多时不要开始自测,而应先按操作要求处理。

  对于网络传言“吃完橘子做抗原检测会变阳性”,庞毅华表示,吃橘子是经口-咽进入消化道的,与鼻腔“井水不犯河水”,并不会影响目前主流采用的抗原检测鼻拭子的结果。

  “吃橘子后测抗原应该是没问题的,但是如果故意把橘子汁水直接滴到检测卡的检测槽里,就有可能呈现假阳性结果。”林炳亮解释,因为橘子汁是酸性的,会影响抗原检测pH值的环境。

  以下四种场景强烈建议用抗原快筛

  哪些情况应该做抗原自测?林炳亮指出,结合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工作,综合国外的使用经验,强烈建议在以下场景进行抗原快筛:

  1.所在区、县有高风险区,一周内出现新冠“十大症状”之一;

  2.所在区、县有高风险区,一周内与确诊者有密切接触(如在其中一方未戴口罩的情况下在密封环境共处,或距离<1米),特别是正在居家观察者;

  3.长期居家老人、残障人士、婴幼儿等不方便外出检测核酸的群体;

  4.决定是否解除隔离的居家阳性感染者。

  以下四种情况不建议进行抗原自测

  第一,居民所居住的区或县没有高风险区,是不需要做抗原测试的。因为抗原本身存在比较大的不确定性,容易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的情况,所以在低风险区或常态化管理地区,做抗原自测意义不大,也起不到筛查效果。

  第二,身体没有感到不适也没必要自测抗原。

  第三,对于已确诊患者,在住院期间或恢复期通过抗原自测观察病情也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抗原比核酸更早转为阴性,很多时候抗原已经转阴了,但核酸还是阳性,仍然有传染性。

  第四,小孩和老人也不建议自行抗原自测,他们需要在家人或懂得规范操作的家人指导下进行检测。

  抗原假阳(阴)性受四种因素影响

  作为一个粗筛手段,抗原快筛也可能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结果。

  通常来说,环境因素、操作因素、实验方法、受检测者自身因素,都可能造成假阳(阴)性结果。林炳亮指出,以假阳性为例,因为抗原试剂本身的抗体,包括温度湿度以及酸碱度都需要一定的稳定性,如果稳定性被破坏,很有可能出现假阳性。

  “比如刚刚呕吐完,酸水还在喉咙里,这个时候去做抗原,有可能会出现假阳性,”他指出,如果拭子含有过多的脱落细胞,例如在过度刮蹭鼻黏膜下会出现这种情况,或者液体太过粘稠,可能会堵塞或减慢样本液在检测卡上的流动,导致只有阳性杠,没有有效杠出现。

  所以,测抗原前,要擤干净鼻涕。

  一般来说,假阴性情况较多,例如鼻拭子捅得不够深;有些人打开抗原包装后放了很久都没用,导致检测卡受潮变质,也可能出现假阴性情况。

  此外,在类似新冠症状都消失才去测抗原也容易显示阴性。抗原检测最敏感的,一般来说是在症状出现的一周内。超过一周,即使核酸阳性,抗原也有可能已经转阴,这个时候再测意义不大。

  当样本N蛋白浓度低于检测最低限度时,即使感染了也会测不出,此时很可能核酸还是阳性。因此抗原检测阳性的时间窗口比核酸要短(如下图)。

  很多人在网上说自己确诊新冠“三天就转阴了”,其实很可能只是抗原转阴。

  

  新冠感染后抗原和核酸阳性的时间段有差别

  抗原不要放冰箱

  庞毅华建议市民抗原检测时要注意三点:

  1.注意手部卫生,抗原检测前,一定要用酒精将手部消毒,因为新冠病毒也可能通过接触传染,其他外环境可能存在一些病毒;

  2.拭子保持干净的情况下,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两个鼻孔都要捅,每边15秒,转几圈,把拭子放在溶液里大概1分钟左右,来回转并捏一下反应液,等充分反应后再滴到检测卡上,量要够,不能太多,不能太少,按照说明书上4滴或5滴的样本量才会显示出正确的结果;

  3.要在恰当的温度、湿度环境下做抗原,不要把试剂盒或检测卡放在冰箱保存。这是因为潮湿环境下,胶体金抗体会无法水解,因此无法暴露出位点和N蛋白结合。检测卡太湿润也会导致条带显示不清晰。所以应注意在干燥环境中储存和操作检测卡。

  抗原检测盒使用指引

  请戳视频

  ↓↓↓

  抗原检测阳性怎么办?

  庞毅华表示,做完的抗原试剂不要与其他生活垃圾放在一起。要用单独的塑料袋装起来,最好套两层塑料袋,放在一个可以盖上盖子的垃圾桶里。

  自测结果如果是阴性的,可以扔到外面的垃圾箱里。如果是阳性,则要更加注意,往垃圾袋里喷酒精消毒,保证不会在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污染。

  如果抗原检测结果呈阳性,首先要跟所在的社区或学校、单位报备。与此同时,跟家人保持距离并佩戴N95口罩,在独立的房间隔离。

  林炳亮提醒,一旦检测出抗原阳性,首先要跟居委会所在地报备,相关部门会有指引和安排,近期随着防控政策的不断优化,市民应留意最新指引。

  关于抗原检测

  小伙伴们都清楚了吗?

  建议大家收藏备用!

  来源:贵州疾控、健康毕节、广东发布、南方新闻网

  

  扫码关注我们

  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