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疫情的专家们都推荐了什么药?

  

  02月06日

  20:51

  关注

  确定取消

  立春已至,然而新冠病毒的疫情却仍在继续。身处其中的人们纷纷盼望着一款特效抗病毒产品的出现,或许是因为对药物的过度渴望,一些不靠谱的,类似姜片、盐水、茶叶甚至童子尿的偏方,开始大肆出现网络,扰乱着民众的视线。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暂时还没有专门用于预防和治疗新冠病毒的药物,得到有效证明。不过,通过医学界各方专家这段时间的努力,已经有几款药物,被认为可能对疫情的防控治疗有所帮助,正紧急申请临床试验,准备试用。

  2月5日,据新华社报道,在科技部、国家卫健委、国家药监局等多部门的支持下,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Remdesivir)已完成临床试验的注册审批工作,将有一批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于今日起正式接受用药。

  除了正在试用的瑞德西韦,李兰娟院士、钟南山院士以及一些医学研究机构,也针对新冠感染者的症状,提出了应对新冠病症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新浪财经就相应专家的研究成果做了部分梳理,以供大家参考,详情如下:

  吉利德:瑞德西韦,正用于临床试验

  据公开信息显示,瑞德西韦是美国上市企业吉利德科学公司的在研药物,在前期体外细胞和动物实验中显示出对多种冠状病毒(SARS、MERS等)有较好的抗病毒活性。尽管缺乏其对2019-nCoV(新冠病毒)有效性的临床数据,但美国已有患者在将瑞德西韦作为同情用药后治愈的情况。

  近日,我国也学者报道,瑞德西韦在细胞水平上对2019-nCoV有较好的活性,但在人体应用前仍需严谨的临床试验评价。2月2日,国家药监局药品评审中心网站显示,瑞德西韦临床试验申请已经获受理,吉利德科学公司与中国卫生部门合作建立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以确定瑞德西韦能否安全有效地用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

  2月4日,瑞德西韦药物抵达中国,开始开展治疗2019-nCoV的三期临床试验。在中日友好医院的牵头下,瑞德西韦治疗新冠病毒的感染研究于2月5日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启动。2月6日,首批感染者将开始用药。

  据了解,目前药品运输、分组编盲等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首批拟用药病例共计761例,包括,轻、中症患者308例,重症患者453例。这些病例将执行严格的随机(患者吃的药物按安慰剂组、全量组、半量组等随机发放)、双盲(医生和患者均不知道患者服用的是药物还是安慰剂)试验。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在接受媒体提问时表示,根据前期的结果,业界对瑞德西韦抱有比较大的希望。但有无效果,还需要等待严格的科学试验结果。

  而在资本市场,目前已有数家上市企业表明了自己与吉利德或瑞德西韦药物的关联关系。

  博腾股份公告称,公司于2015年开始为吉利德科学在研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提供定制研发生产服务,并于2016年多次交付临床需求的高级中间体。近日,公司已收到吉利德科学关于相关抗病毒药物中间体的正式业务询盘。

  上海医药则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与吉利德科学就抗艾产品捷扶康(艾考恩丙替片)有战略合作关系。九州药业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称,公司与吉利德于2011年开始合作,是公司战略合作伙伴,公司已为其提供多个品种的定制研发生产服务。

  李兰娟院士:阿比朵尔、达芦那韦,针对体外细胞的初步试验

  阿比朵尔和达芦那韦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团队,于2月4日,公布的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研究成果。

  李兰娟院士团队称,根据初步测试,阿比朵尔和达芦那韦在体外细胞实验中,可以有效抑制病毒。据了解,这两种药物均为广谱抗病毒药物,且均属于处方用药,此前主要为抗流感、艾滋病用药,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李兰娟院士团队成员、浙江援鄂重症救治组领队、浙大一院副院长陈作兵则介绍称,这两种药物已经在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中使用,下一步计划用这两种药物替代其他效果欠佳的药物。

  不过,由于该研究成果仅仅是在体外细胞的初步测试中得出的,该成果一经发布,便引来了业界的一些质疑。因为根据正常的药物研发流程来看,一个新药大致需要经过体外实验、动物实验、临床试验(1、2、3期间)多个阶段。

  有分析人士称,尽管上述两个药物均已上市,但当前特殊情况下,后续适应症拓展依然还需要开展至少三期临床试验才能最终得出是否有效的结论。体外实验与最终应用于人体的临床试验也可能会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某转化学专家称,一般药物的起效浓度都在1微摩尔以下。而据其初步计算,达芦那韦在体内的血药浓度最高就能到10微摩尔左右。这与300微摩尔的体外细胞实验浓度差距悬殊。单从这一个层面看,可能意味着即使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达芦那韦想要起到体外细胞实验中表现出的抑制效果,可能需要相当大剂量,而这有可能会超过人体耐受程度。

  针对此次李兰娟院士推出的两款新药,市场还曝出了李兰娟院士与其儿子公司存在利益输送的问题,不过经官方辟谣传闻不实,相关公司旗下并不存在两款药物的专利权。

  实际上,目前国内经审批通过的国产盐酸阿比朵产品仅有7个,涉及的A股上市公司有江苏吴中、石药集团以及美诺华。而达芦那韦,则主要为西安杨森制药的进口产品,A股上市公司雅本化学和博腾股份,曾于2月4日在投资者交流平台称,是该产品关键中间体的主要供应商。

  推荐的药物情况(名称,使用阶段,针对的症状,市场对药物的评价,供应的厂商)

  钟南山院士:在“深圳版”诊疗方案中提及人免疫球蛋白

  据丁香医生统计,截止今日,深圳治愈病患共计22人,出院病人在广东省市级单位中最多,并且广东省的第一例出院病人也是来自深圳。

  良好的疫情防控和治疗效果,令不少市民呼吁深圳相关医院公布自己的救治方案。2月3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向全国人民公布了它们的“深圳版”诊疗方案。

  据深圳市三院介绍,“深圳版”诊疗方案集结了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深圳市、广东省的专家以及钟南山院士的集体经验与智慧,在参考“国家指南”、“广东指南”的基础上,结合该院临床一线的诊疗经验而制定。

  在这份钟南山院士亲自指导的诊疗方案中提及,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胸部影像学进展情况,在病情进展早期建议有条件可用IgM型人免疫球蛋白,对外周血淋巴细胞明显下降的患者及时应用胸腺法新等免疫支持治疗。

  同时,诊疗方案提倡对症、支持治疗,如早期肠内营养,使用白蛋白、肠道微生态调节剂,以及预防血栓形成等治疗。

  实际在,在“深圳版”诊疗方案发布之前,上海卫健委发布的指导文件以及北京协和医院公布的防治方案中,也将静注免疫球蛋白列为免疫调节品种,与“深圳版”建议早期病人使用不同,上述两地方案建议使用的对象主要为重症病人。

  受此影响,不少A股上市的血制品公司得到了市场关注。2月3日,上海莱士收到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生产能力应急征用通知》。该通知决定紧急征用上海莱士的医疗防护用品、药品、器械及生产能力。

  据悉,上海莱士生产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是以人血浆为原料经过分离纯化制备而成,含有广谱抗体,具有免疫增强和防治病毒性感染的作用。此外,华兰生物、天坛生物、双林股份等血制品上市公司也都有人免疫球蛋白产品供应。

  不过,也有媒体报道称,人免疫球蛋白或许会有一定效果,但价格相对昂贵,规格为2.5g的就要500多元。临床上按照公斤体重用药,一般一个疗程下来可能要上万元,如果体重特别重的患者可能一两万元都不够。

  上海药物所蒋华良院士:双黄连,饱受非议的中成药

  双黄连是所有专家推荐用药里争议最大的。

  1月31日,据新华社报道,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和武汉病毒所联合研究初步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

  此前,上海药物所启动由蒋华良院士牵头的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药物研究应急攻关团队,在前期SARS相关研究和药物发现成果基础上,聚焦针对该病毒的治疗候选新药筛选、评价和老药新用研究。

  消息一出,引发了市民对双黄连产品的抢购狂潮,不少渠道的产品都卖断货了。不过,作为缺少临床医学数据的中成药,双黄连的效果却遭到了不少同行的质疑。

  2月1日,中央指导小组医疗小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双黄连口服液只能起到调节体内状态的作用,对(新型冠状)病毒并不具有针对性。

  采访中,张伯礼还提醒到,中药治疗是对症治疗,针对的不是病毒,而是调节肌体的免疫状态。自己并不主张没有病的人吃药,或者用点什么药来预防,因为现在没有合适的药来预防。

  知名医学健康内容服务平台丁香医生,甚至直接将双黄连可以预防新冠病毒,放在了其谣言榜单之列。

  而2013-2014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双黄连合剂(口服液、颗粒、胶囊、片)在中成药口服制剂中不良反应中名列前茅。在双黄连口服液的药品说明书中提到可能会存在皮肤瘙痒、皮疹等过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诸多不良反应。

  不过,上海药物所却对自己的研究成果笃定无疑,2月1日回应市场质疑时表示,由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武汉病毒所1月31日向媒体提供的《上海药物所、武汉病毒所联合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一文,内容是准确无误的。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药物所的回应,对结论的产生也做了说明称,这一结论是基于实验室体外研究的结果。研究团队通过实验室体外试验证明,双黄连有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作用,下一步还需通过进一步临床研究来证实。

  目前,资本市场从事双黄连类产品生产的企业主要有5家,A股的哈药股份、人民同泰、太龙药业、珍宝岛,以及港股的福森药业。(新浪财经 陈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