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三语文唐山市期末统考语言运用题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古人眼中荷花代表高洁与美好,《离骚》中诗人更是将荷花当作穿戴的服饰,以表现自己追求高洁的理想,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韩愈所说的“传道”,主要指传授儒家思想,所以他认为“________,________”,并不是他认为的传道授业的人。
(3)《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制芰荷以为衣兮 (2). 集芙蓉以为裳 (3). 彼童子之师 (4).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5). 君问归期未有期 (6). 巴山夜雨涨秋池
【详解】
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背诵能力。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 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此外“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常见的名句名篇”主要指高中生应该掌握识记的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重要语句。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
本题注意以下字形:芰、兮、芙蓉、句读、涨。
【点睛】
虽然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但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仍然需要一定的技巧:
(1)要突破生僻难写字。
(2)要注意同音异义词。
(3)要注意同义异形词。
(4)要留意具体环境。
(5)要留心语句顺序。
(6)要注意语句出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灰色调是四合院民居建筑的标志色彩,它承载了北京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北京地域、环境、民俗文化的映照。灰色比黑色更为含蓄、内敛,比白色更显优雅、________。( )。
青灰、烟灰、棕灰、浅灰、深灰,编织成一片灰色的波浪,雅致协调。如果从更大的空间来看,四合院统一厚重的灰色系还烘托了故宫________的气魄。
四合院源于元代院落式民居形式,“庭院深深深几许”,________较强,不同于西方“草坪上的建筑”。在色彩艺术方面,为打破灰度色彩的视觉疲劳,利用门(特别是垂花门)、窗、柱子,以及院内绿化植物等点缀色彩进行________,不同彩度间的绝妙平衡形成了四合院的独特色彩景观。所以,对四合院进行保护和改造,要将传统主色即灰色调贯穿其中局部构件的色彩在原有色系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对历史建筑研究,既要结合人民新时代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不能忽略具有表现民族地域美学特色的建筑色彩新景观。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深沉 恢宏壮丽 私密性 调和
B. 深邃 辉煌壮丽 独立性 协调
C. 深沉 恢宏壮丽 独立性 协调
D. 深邃 辉煌壮丽 私密性 调和
2. 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种色彩属性表现了温和、谦让、平凡的意蕴,一种朴素、雅致的美被老四合院的建筑色彩表达出来。
B. 温和、谦让、平凡的意蕴被这种色彩表现出来,一种朴素、雅致的美被老四合院的建筑色彩表达出来。
C. 这种色彩属性表现了温和、谦让、平凡的意蕴,老四合院的建筑色彩就传递出一种朴素、雅致的美。
D. 温和、谦让、平凡的意蕴被这种色彩表现出来,老四合院的建筑色彩就传递出一种朴素、雅致的美。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对历史建筑研究,既要结合人民新时代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不能忽略具有表现民族地域美学特色的建筑色彩。
B. 对历史建筑研究,既要结合人民新时代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不能忽略具有表现民族地域美学特色特征的建筑色彩。
C. 对历史建筑研究,既要结合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不能忽略能够表现民族地域美学特色的建筑色彩。
D. 对历史建筑研究,既要结合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不能忽略能够表现民族地域美学特色的建筑色彩新景观。
【答案】1. A 2. C 3. C
【小题1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和使用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技巧有:一、看词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词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词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词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词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词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构成语素的位置而造成形近混淆。七、看词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成语的整体性,只断取其中个别语素的意义而造成成语意义与句义相悖。八、看词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A项,第一组,深沉,沉着持重;深邃,深奥,多形容道理。语境是说灰色具有“沉着持重” 的品格,而且能与并列词语“优雅”契合,都是用来形容人的词语,故选“深沉”。
第二组,辉煌,强调光辉灿烂;恢宏,强调宽阔,广大。根据语境,修饰气魄用“恢宏壮丽”更好,而且“辉煌”与灰色调矛盾。
第三组,根据前文“庭院 深深深几许”,具有幽深僻远的私密性,又与后文“草坪上的建筑”的开放性形成鲜明对比,可知,语境强调的是四合院的“私密性”。
第四组,调和,①形容词,配合得适当;②动词,掺和并搅拌。协调,形容词,一般形容人配合得适当。语境需要动词,再结合语境对象为物,故选“调和”。
故选A。
【小题2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运用中的衔接能力,即句子补写题,句子补写题属于语用专题中的连贯考点,它是一道主观题,分值一般为5到6分。由于它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推断、逻辑思维、规范答题等语言综合能力。鉴于此,作为考生一定要认真作答,解答这种题决不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一定要注意下面几点。一、明确题目要求,二、辨别文体类别,三、分析语段特点,四、关注标点符号,五、看清句子的位置,六、把握关联词语。
A项,“一种朴素、雅致的美被老四合院的建筑色彩表达出来”,强调“一种朴素、雅致的美”,而根据后语境应该强调“老四合院的建筑色彩”。排除。
B项,前半句“温和、谦让、平凡的意蕴”作主语导致与上文的“色彩”衔接不紧,应该把“这种色彩”放前面作主语,一是强调,二是与上文联系紧密。后半句使用被动句,陈述重点“老四合院的建筑色彩”不突出。排除。
D项,“温和、谦让、平凡的意蕴被这种色彩表现出来”问题同B项。排除。
C项,前半句承接前文,陈述对象保持一致,以“这种色彩属性”为主语;后半句亦以“老四合院的建筑色彩”为主语,与下文紧密相接。正确。
故选C。
【小题3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首先要了解病句的六大类型错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然后逐一分析四个选项,看有无以上问题。
原句有两处错误,一是语序不当,“新时代”应放在“人民”之前;二是成分赘余,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应去掉“具有”和“新景观”。
A项,“人民新时代”的表述不合逻辑,语序不当造成的;缺少与“具有”相搭配的宾语中心语。
B项,语序不当造成“人民新时代”的表述不合逻辑;且“具有表现……特征”两个谓语动词共同搭配“特征”导致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去掉一个动词,或者在“特色”后添加“的”,改为“具有表现民族地域美学特色的特征”,让“忽略”搭配“建筑色彩”,“具有”搭配的宾语中心语为“特征”,“表现”搭配的宾语中心语为“特色”。
C项,正确。
D项,结构混乱、成分赘余、不合逻辑,既要……更不能……,连接的分句结构应该一致,“新景观”删去;“建筑色彩新景观”表述不合逻辑。
故选C。
【点睛】
溯本求源,谨防望文生义: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它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素义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提供的事件的基础上,在丰富的人文背景下,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来的。因此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同时必须准确理解成语中一些含有生僻义的关键语素,切忌粗枝大叶,一瞥而过,主观臆断,望文生义。判断这类误用成语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必须把握这类成语的本源,即成语原始意义。为此,对成语中的关键字眼要多加关注,如“不刊之论”中的“刊”不是“刊登”意思,而是“修改”之意。成语多约定俗成,源于典故,只有参透本意,方能把握,如“火中取栗”“七月流火”。另外,成语的意思不是几个语素意思的简单相加,也有特定的生成背景,如“胸有成竹”。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①___。它是体内储存热量的仓库,当肚子饿又来不及吃东西的时候,就会分解,给我们提供能量;身体内许多代谢过程没有脂肪参与也不能进行。然而研究发现,②______。食物中的脂肪分两种:一种是饱和脂肪,来源主要是动物类食物和氢化油食品;一种是不饱和脂肪,来源主要是鱼类和植物类食物。饱和脂肪会提高胆固醇和心脏病的发病率,而不饱和脂肪恰恰相反。因此,我们摄入的脂肪③______。
【答案】 (1). ①身体内的脂肪必不可少 (2). ②不是所有脂肪都对生命有益 (3). ③一定要以不饱和脂肪为主
【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能力。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这种题型是一种综合性题型,以考查语言连贯为主,兼有对压缩、仿写和推断能力的考查。二轮复习中,要做好这种题型的训练,既要抓好答题步骤的规范训练,又要重点抓好三类语句(总起句、总结句、展开句)的补写训练。
第一空,根据后边句号可以判断这是一个中心句,应该是总领下文,然后通观文段可以确定中心词或话题为“脂肪”,再结合紧邻的句子即语境“它是体内储存热量的仓库,当肚子饿又来不及吃东西的时候,就会分解,给我们提供能量;身体内许多代谢过程没有脂肪参与也不能进行。”根据代词“它”可以确定横线处必然有中心词语“脂肪”,再结合句意确定①处应该填“身体内的脂肪必不可少”或“人(生命)离不开脂肪”,抑或“人体内的脂肪很重要”。
第二空,一定要注意前语境“然而研究发现”中的转折连词“然而”,前面的意思是说脂肪重要(离不开、不可少),一转则句意相反,便可推断第二空②答案为“不是所有脂肪都对生命有益”/“有些脂肪对身体有害”/“并不是所有脂肪都有益”。
第三空,结合前语境“因此,我们摄入的脂肪……”,可以确定这也是一个中心句,是对上文的总结,根据内容总结概括的是紧邻句“饱和脂肪会提高胆固醇和心脏病的发病率,而不饱和脂肪恰恰相反。” “恰恰相反”的意思很关键,对应上句应该是降低胆固醇和心脏病的发病率,据以上分析不难确定答案为:应该以“不饱和”为主/千万远离饱和状态/应以后者(不饱和脂肪)为主/尽量减少饱和状。
【点睛】
1.摘取法
所谓“摘取法”,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这种方法适合于内容单纯角度唯一的封闭性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
2、分层法
“分层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提取关键信息,连缀语句。
3、复取法
“复取法”也叫“合取法”,它是根据语段之间的并列或递进、承接关系进行合并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
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世界各地早期文明的出现,均与治水活动密切相关。继2007年发现了良渚zhǔ古城后,考古人员新近又确认古城外围存在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水利系统。该水利系统距古城5.5公里,包括高低两级共11处水坝,设计范围超过100平方公里,带有明显的防洪调水功能。这与其他的早期文明水利设施多为以灌溉为目的的水渠、水窖、池塘不同,因而在世界文明史研究上具有独特价值。
【答案】①良渚古城外存在一个水利系统;②带有防洪调水功能;③在世界文明史研究上具有独特价值。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中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是将长文读短的基础,是语文阅读的重要能力。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及表述能力。“压缩语段”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段。恰当的压缩语段,大致需要两种能力:一为筛选,二是概括。
做本题时首先给文段分层,开头句是总结,领起全文的作用,太因为太宏观,没有提到主体对象“良渚”,提取时便可忽略不计。后边内容以句号为标志划分为三个层次为(1)“继2007年发现了良渚zhǔ古城后,考古人员新近又确认古城外围存在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水利系统。”(2)“该水利系统距古城5.5公里,包括高低两级共11处水坝,设计范围超过100平方公里,带有明显的防洪调水功能。”(3)“这与其他的早期文明水利设施多为以灌溉为目的的水渠、水窖、池塘不同,因而在世界文明史研究上具有独特价值。”
然后,分别提取要点:(1)存在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水利系统.(2)带有明显的防洪调水功能。(3)在世界文明史研究上具有独特价值。
最后加以整合后归纳出答案来。注意陈述对象即话题“良渚古城”必须带着。
【点睛】
压缩技巧:
1.摘取法,摘取能够概括文段内容的关键句(中心句),作为答案。——新闻类的抓导语。
2.提要法,即抓关键词法,抽取文段的语素要点予以整合。
3.分层法,根据总分总或者递进、并列等逻辑关系给文段分出几个层次来,把层意加以整合。
高三寒假复习之古诗词鉴赏技巧点拨:阮籍《咏怀》
2020年唐山市期末市统考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
2020年高三语文唐山市期末统考现代文阅读:《铁鱼的鳃》许地山
2020年唐山市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高三语文寒假复习:欧阳修《蔡君山墓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