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漫在中国“攻城略池”,美漫还有立足之地吗?
近日,凭借9.56 亿票房获得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冠军的《西游记大圣归来》将代表中国角逐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如果《大圣归来》拿到提名,这将是中国动画电影长片第一次拿到奥斯卡提名。
纵观历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和最佳动画长片的获奖作品,几乎被美国动漫所垄断。即便是席卷中国30余年的日本动画,最终斩获奥斯卡奖项的也只有动画短片《回忆积木小屋 つみきのいえ》和动画长片《千与千寻 千と千尋の神隠し》两部作品。
日本动漫和美国动漫,在国际上虽地位相当,但风格迥异,在世界各地的影响力也不尽相同。文创资讯上期曾推出文章《日本动漫“入侵”中国30余年,缘何“相爱又相杀”?》再现了日漫在中国的30余年发展之路。那么,有着“奥斯卡专业户”之称的美国动漫,在中国的发展又是怎样的呢?它能在日漫、国漫当道的中国,争得一席之地吗?
美国动漫打开中国的大门仅比日本晚一年
美国动漫引进中国从时间上来说,并不晚,和引进日本动画的时间先后只差一年,一般公认中国观众看到的最早的美国译制动画片是1981年播出的《蟋蟀杰明尼》。作为国内引进的美国动画片中的“元老级”作品,该片也是中国观众看到的最早的一部科普系列动画译制片。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央视当年播映时,并未按照惯例固定于周末六点半黄金档播出,而是“见缝插针”置于各类晚间电视节目之间随机播出,所以,大多数人对《蟋蟀杰明尼》都无印象了。
真正意义上让大家普遍印象深刻的美国作品,是1982年在央视6点半播出的《鼹鼠的故事》,捷克斯洛伐克动画。“鼹鼠的故事”承袭了捷克经典儿童文学的写实传统,同时兼具幽默、夸张、抒情的优雅风格,洋溢着快乐的生命意趣。直到今天,敦厚、善良、天真的小鼹鼠的形象还温暖地保存在人们的记忆中。
从1986年,央视结束了连续五年引进日本长篇TV动画片的历史,开始大规模引进美国动画片。此后,《白雪公主》、《睡美人》、《鲁滨逊漂流记》、《蓝精灵》、《忍者神龟》、《佐罗》、《希曼》、《布雷斯塔警长》、《神探加吉特》……相继登上中国电视荧屏,随便一个名字都能引发无数80、90后的感想。而《米老鼠和唐老鸭》和《猫和老鼠》这两大动画片则是经典中的经典。
1987年可谓是“米老鼠&唐老鸭年”,央视从1986年开始引进播出的《米老鼠和唐老鸭》在1987年播出达到高潮,当年真实的情况是,以米老鼠和唐老鸭为代表的迪斯尼卡通明星们以排山倒海之势迅速捕获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1987年,央视每周末六点半档一集的《米老鼠和唐老鸭》已经够孩子们乐一年的。
1988年5月,由上海电视台引进的《变形金刚》,堪称是影响了一个时代的作品。虽然,当年是以“零身价”踏入我们的国门,但从那一刻起,它除了培养起无数人日后的怀旧情绪之外,还以日益完善的经济链条让其他的动画片望尘莫及。作为国内当时最成功促销商品的动画,没有之一,变形金刚玩具的魅力红遍大江南北,比之后来游戏机的风靡都毫不逊色,以至于多年后当电影版重新唤醒一代人的记忆时,大家才发现变形金刚的名字从来就不曾在我们心中消失过。
《变形金刚》的播出,标志着以美国为代表的怀旧动画片高潮正日益兴起。直至八十年代末,海外动画片的播出都呈现出明显的欧美强力主导态势,一个欧美动画片热潮正在形成。在此之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美国动漫都和日本动漫一样,活跃在中国观众的视野中。
三大类型成就独一无二的美国动漫王国
美国是全世界公认的动画产业链最完整、形成最早和最发达的国家。1907年,美国人布莱克顿拍摄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标志着世界动画历史的正式开始。除漫画相对薄弱外,美国动画艺术和动漫技术一直在强力引领着世界潮流。美国动漫产业主要依赖于迪斯尼、华纳兄弟、梦工厂等几个跨国大型媒体集团拉动,经营理念以动漫作品为基点,制作和销售相关衍生产品,两方面相结合,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动漫产业链。
美国的动画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儿童画书,迪士尼为代表,针对的是幼童;一个是漫画书,Marvel 和 DC 为代表。自1960年代以来,美式漫画书逐渐以超级英雄类型为主导,其他风格的漫画日益变得小众。以超级英雄为主导的美式漫画,也日益转向更成年人口味,转向更黑暗的主题。需要注意的是,美式漫画中的超级英雄,多涉及到身份危机和自我认同的哲学问题。这些超级英雄中的很多角色,或者有凡人和超人两个身份,或者是变异人种,但大部分看起来与常人无异。因此,美式漫画改编到大银幕上,多半是真人科幻电影,而非动画片。事实上,儿童画书的改编之作才是美式大银幕动画片的主流。
在美国动漫中,一类是老少皆宜的搞笑动画,比如《米老鼠和唐老鸭》、《猫和老鼠》这样的作品,以各种插科打诨为主要搞笑元素,动作夸张可笑。第二类是动画大片,每年都由迪斯尼公司斥巨资制作,瞄准的消费群是美国有小孩的家庭。动画的题材往往参照经典的好莱坞大片情节,善始善终。比如《狮子王》就被称为动画版的《哈姆雷特》,而《虫虫特工队》也被笑评为动画版的《七武士》。第三类是超级英雄动漫画,也是成人漫画的主流。除了我们比较熟悉的超人、蝙蝠侠外,还有蜘蛛侠、闪电侠、美国上尉等许多各具不凡身手的超级英雄。
电影之外,美国动漫在中国一直很小众
《功夫熊猫》、《冰川时代》、《神偷奶爸》、《疯狂原始人》、《超能陆舰队》、《疯狂动物城》……几乎每一部美国动画电影踏上中国领土之后,都能引爆观影热潮。纵观中国内地动画电影票房排行榜前十排名,美国动画电影就占据了7席,由迪士尼打造的《疯狂动物城》更是以15.3亿元的票房位居榜首。美国动画电影的风靡,得益于其对3D技术、CG技术使用的炉火纯青,以及约定成俗的剧情套路加之精彩的人设,这同时也带热了相关动漫衍生品的消费市场。但是,与动画电影的风靡大不相同的是,美国动画片和美国漫画却在中国遇冷。
受限于国家对引进动画片的“打压”,2000年以后,美国动画片慢慢淡出了大众视野。即便是网络平台,也鲜有美国动画片的更新。文创资讯记者打开爱奇艺美国动漫界面,发现除了《猫和老鼠》还在更新状态,很多都是多年前的经典老片子,比如《变形金刚》、《蜘蛛侠》、《忍者神龟》等,并且整个的动画片内容都比较低幼,比如《海绵宝宝》、《爱探险的朵拉》、《米奇妙妙屋》之类。这与日本动漫播放界面呈现的内容完全不一样,相比之下,日本动漫呈现的内容更加多元化,更新的频率以及收看的热度也更高。
再看美国漫画,在中国绝对是冷门中的冷门。用动漫迷的一句话来说,“如不是死忠,绝对不会想去看美漫”。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从小学到大学的校园图书馆里,日漫常常被借一空,而美漫却总是无人问津了。
美国动漫为什么没有在中国流行起来?
一面是美国动画电影在中国大卖,堪称“票房收割机”,一面又是美国动画片、漫画在中国的“不被待见”。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动画在中国都难逃小众化的命运。而与之相反的是,日漫却在中国大行其道。究其原因,文创资讯以为大致有以下几点:
1.日漫的先入为主
日本动漫虽然起步晚于美国,但却比美国动漫更早地被引进中国,因此日漫在某种程度上先入为主。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日漫作为引进片在中国独占鳌头,培养了一大批日漫忠实粉丝。
在中国大多数人都是看着日漫长大的,小时候根本没看过几本美漫,因为美漫引进寥寥无几,盗版成本又高,所以大部分人都没有经历过美漫的熏陶。而与之截然不同的是,日漫虽然引进有限,但是盗版却铺天盖地,不论是书店还是书摊,总能买到廉价的盗版日漫一饱眼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中国动漫迷特定的动漫审美。
以至于后来,美漫虽然引进中国,并且以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变形金刚等为代表的美国动画片也深受大小朋友的喜爱,但也只是风靡一时。总体上来说,美国动漫不论在受众面还是流行度上,都比日漫稍逊一筹。
2.美漫题材单一受众面窄
美国动画剧情老套,题材单一,不外乎是小人物成大英雄的类型套路。而建立在科幻和写实风格上的美漫80%都是超级英雄。题材局限性很强,如此匮乏和单调的题材注定美漫受众的狭窄。在风格上,美漫中肌肉男+美艳肉弹女是基本组合,情节也多是打打杀杀、与爱情不沾边。这很难吸引到在梦幻泡泡星星眼与纤细美少年包围中长大的女性观众。不喜欢美式超级英雄的读者几乎都很难喜欢美漫。
另外,从内容和表现形式来讲,美漫太过成人化的世界设定与价值观,很难做到老少皆宜,这也与大面积流行的日漫里主张的纯爱、青春、热血、希望、光明等相背离。
3.文化背景不同
日本不是动漫的发祥地但却将动漫文化变成了自己国家的一种极具影响力的象征性力量。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同样具有非常深厚的动漫底蕴,迪斯尼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动漫帝国,而一个个的超级英雄也造就了无数的American Dream。
通俗点来说,日本动漫讲究“萌”和东方文明审美观念,而美国动漫讲究的是“猛”和西方文明的审美观念。虽然现在很多作品中东西方文化融合得很厉害,不过从根本上看吉卜力和迪士尼,《绝望先生》和《南方公园》,《樱桃小丸子》和《辛普森一家》都能看出,西方文化的外露和东方文化的内敛。
因此,双方文化差异是造成粉丝数量差距的一大原因,而日本文化和日本人的生活习惯跟中国有很多共通之处,很多细节不需要说明就能理解,例如中日两国人都非常重视和家人一起在家吃饭,而美漫里在外头吃饭的桥段远远多于在家吃;再者中日两国都有很深的佛教和儒家根基,赶庙会和新年祭祖两边没多大差别,而美国是基督教国家,过圣诞节做礼拜等习俗和中国大不一样,尤其是宗教题材的漫画读起来更是困难重重,例如《恶灵骑士》。
4.风格模式化
美国动画偏技术偏3D偏剧场动画,大手笔商业运作,但风格相当鲜明,以动作带动剧情、动作夸张、特效绚丽、比较模式化,编剧American Dream情结无处不在。比如华纳、梦工厂、迪斯尼的若干巨制。TV动画,有像狮子王、变形金刚这一类主要面向低龄收视群的作品,或辛普森一家、南方公园这些成人动画。2D画面粗犷,豪放,流畅,不拘一格,给人的整体性的视觉冲击力相当强。而从玩具总动员开始,欧美动画进入了全新的3D动画时代,主流创作开始以3D动画为主,3D对于2D动画,明显具有画面的动态感,人物与背景融合恰当,视觉上的真实性等特点,一批优秀的3D动画立刻引起轰动,冲入好莱坞,与真人电影抢票房,一大批3D动画都无一例外获得了成功。
美国动画故事主体以轻松幽默的故事为主,通过简单幽默的方式,引申出一些成年人忽视的很有意义的问题。其吸引观众尤其是年长观众的原因,是其能够在观看时获得身心上的放松为,让大人在观看时变成孩子。
而日本动漫则偏剧情偏2D偏漫画动画化,很多动画反映出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人与人之间情感纠葛,内容深刻,发人深思……其吸引观众的原因,能够使成年人产生共鸣,自我反思,让人得到身心上的升华,让孩子观看时变成思想成熟的大人。两者风格上的迥异,也强化了粉丝的分界线。
与日美相比,中国动漫少了什么?
在中国,尽管美国动漫在与日漫的分庭抗礼中略占下风,但是美国动漫在全球的霸主地位依然不可动摇。在日美动漫引入中国的30余年里,我们也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国漫与日美动漫之间存在的差距。日本动漫的可取之处,在《日本动漫“入侵”中国30余年,缘何“相爱又相杀”?》一文中已有详细解答,在此不做赘述。而美国动漫,值得借鉴之处自然也不少。
但眼下,在国内动漫市场机制尚未成熟,观众观影口碑尚未建立的当下,过早的模仿美国模式,去打造所谓的国产动画大片,甚至急于推出所谓的“周边产品”,是一种拔苗助长的错误做法,徐克就曾经说过“没有成功的动漫形象,又有谁会为它的衍生品买单呢?”这种急功近利的方法,是一种赌博心态,其不单存在巨大市场风险,更会挥霍本就薄弱的市场信心。
事实上,中国动漫目前最为缺失的正是优秀原创故事的积累。而现如今,我们过度注重对动漫产业中利润值较高的动画进行投入,却忽略了作为产业链基础的漫画的重要意义。而日本以漫画创作为核心的产业模式,有着前期资金投入小,人员需求小,市场风险小,创作自由度大等诸多特点,这正是对于优秀原创动漫故事最好的积累方法。与此同时,以市场认可的漫画改编动画的模式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就在好的漫画逐步建立起市场口碑之后,真正优秀的动画大片自然会随着市场需求孕育而生。
着眼当下,我国动漫产业暴露出了两个显著的问题,一个是动画代工厂过多,一个是本土动漫低幼化严重问题,这恰恰也曾经是日本动漫初期所存在的问题,而正是日本此后独特的动漫产业模式,才帮助其最终克服了上述难题,走向动漫强国之路。由此更加说明,相对于美国以打造动画大片为核心的产业模式来说,日本以漫画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将更加适合当前中国动漫去借鉴与学习。
另外,动漫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则必然要符合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单纯求大求多,类似“大跃进”式的粗犷型发展模式并不能使中国动漫取得质的飞跃。而我们要想从动漫大国蜕变成为真正的动漫强国,必须回到创作本身上来,注重漫画人才培养,逐步积累优秀的原创故事,打造优质的原创角色,才能创作真正具有艺术价值的动漫作品,从而最大限度推动整个原创动漫产业的繁荣。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文创资讯(http://news.vso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