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法定最低婚龄,改为男20女18”!18岁可结婚其实是一个利好建议

  导读:年轻人早点结婚早点生娃才是正道?

  来源丨21 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记者丨朱萍、穆光宗、王明昊(实习生)北京报道

  编辑丨张伟贤、李靖云、陈思

  部分内容综合自南方都市报、公开信息等。

  图片来源 / 图虫

  2 月 28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8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 60 岁以上的人口比重达到 17.9%,而 0 — 15 岁人口比重为 17.8%,这是近些年来 60 岁以上人口数量首次超过 0 — 15 岁人口数量,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

  事实上,自 " 十二五 " 以来,我国人口总量增长势头大幅减弱,劳动年龄人口和育龄妇女明显减少,群众生育意愿发生重大转变。为应对这些重大转折性变化,我国从 2016 年 1 月 1 日起实行全面两孩的生育政策。

  全面两孩政策放开之后,高龄产妇比重明显增加,所谓高龄产妇是指第一次妊娠在 35 岁以上的产妇或受孕时在 34 岁以上的产妇。有临床统计资料显示,年龄超过 35 岁的孕妇发生早发性流产的几率是适龄生育者的 2 — 3 倍。

  针对我国当下存在的人口问题,全国人大代表、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指出,现行法定结婚年龄及鼓励晚婚晚育的规定已与我国当前的人口发展形势、生育政策等不相适应,建议尽快对现行婚姻法的相关条款进行修订。

  他表示现行现行法定结婚年龄及鼓励晚婚晚育的规定主要是为了服务于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为了缓解人口增速过快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压力,1980 年党中央发出《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与此政策相衔接,我国《婚姻法》于 1980 年提高了法定结婚年龄并开始鼓励晚婚晚育,这一规定曾为控制我国人口过快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已呈现重大转斩性变化,法定结婚年龄及鼓励晚婚晚育的规定已与国家现行生育政策和工作目标脱节。2016 年 1 月 1 日起实行全面两孩的生育政策,表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由以控制数量为主转向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丁列明指出,我国现行法定婚龄在国际上、我国历史上均处于最高水平。从国际来看,大多数国家的法定婚龄在 18 岁至 16 岁(澳大利亚、丹麦、芬兰、波兰均为男 21 岁、女 18 岁,瑞士、越南均为男 20 岁、女 18 岁,德国、瑞士均为男女 18 岁,朝鲜男 18 岁、女 17 岁,日本与韩国男 18 岁、女 16 岁,法国男 18 岁、女 15 岁,英国、葡萄芽、巴西、菲律宾均为 16 岁,美国一般为 16 岁,俄罗斯男女均为 14 岁)。从我国历史上看,法定婚龄在 16 至 13 岁间(唐朝男 15 岁、女 13 岁,宋、明、清男 16 岁、女 14 岁,民国时期男 18 岁、女 16 岁,1950 年至 1980 年男 20 岁、女 18 岁,1981 年到现在男 22 岁、女 20 岁)。从我国的港澳台来看,香港、台湾均为男 18 岁、女 16 岁,澳门最低男女均为 16 岁。

  就此,丁列明建议,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 " 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 " 要求,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六条作出以下修改:将结婚年龄 " 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 改为 " 男不得早于二十周岁,女不得早于十八周岁 ",同时删除 " 晚婚晚育应予鼓励 "。

  另据了解,丁列明还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与优化人类遗传资源审批流程的建议;关于进一步优化药品审评审批制度的建议;关于将人工耳蜗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建议;关于完善专利法修正案草案创新药品专利期补偿制度的建议;关于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建议;关于兼顾水质类别实行差别计征水资源税的建议;关于完善中小学极端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建议;关于优化票务服务机制化解群众退票难的建议。

  " 低龄事实婚姻得不到保护 "

  出席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韩方明委员认为,我国多年来生育率持续低迷,低龄事实婚姻得不到保护。低生育率意味着劳动力供给锐减、老龄化速度加快、社会养老成本沉重、失独家庭增加等,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未来我国的综合国力。

  低龄事实婚姻是指不到法定年龄的青年男女结为夫妻、共同生活的现象。对于 " 低龄事实婚姻得不到保护 " 的问题,他介绍说,因未达到法定婚龄,婚姻双方普遍选择先行办理结婚仪式,虚报年龄领取结婚证,甚至办理假结婚证等方式开始事实婚姻。一旦双方感情发生纠纷,法院往往只能以同居关系处理,对于处于弱势地位的妇女的权益保护,以及 " 倾家荡产 " 结婚的男性的经济利益保护均十分不利。" 而降低法定婚龄,对保护低龄事实婚姻可行。" 韩方明说。

  资料图

  韩方明表示,根据青年男女身心成熟趋向早龄化、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新生儿增长率下降及可预见的中国年轻人的养老压力增加等因素来看,适当降低法定婚龄符合当今国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此,他解释说:

  一是有利于加快提升人口数量。中国总体的平均结婚年龄是在 26 周岁,并且这个年龄还在不断的提高。如男女法定婚龄均降低两岁,可促进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二是有利于提高人口质量,优化人口结构。目前我国女性平均生育年龄为 29.13 岁。而大数据表明,过晚生育不仅可能影响胎儿健康,还会给母体带来一系列问题。生育年龄合理降低不但更符合科学优生目标,更有利于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三是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人工流产。中国每年有统计的接受人工流产手术人次多达 1300 万,重复流产率高达 55.9%,并呈现低龄化的趋势。法定婚龄的降低,已达成事实婚姻的男女双方,将减少未婚生子难上户口等政策障碍,人流手术因此有望减少。

  他说,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较之前已经极大改善和提升,国民的生理和心理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已经更加成熟,仍维持以往的法定婚龄不具有现实意义。

  " 降低最低年龄不是强迫早婚 "

  韩方明也谈到了不赞成修改法定婚龄的声音。反对者的理由是,按照目前的教育体制,18 周岁或 20 周岁正处于学习教育阶段,思想不成熟、经济基础弱,难以担负家庭责任等。" 但需要说明的是,降低法定婚龄仅意味着在更低的年龄即享有结婚的权利,并不是强迫早婚,更不是鼓励早婚,而是切实保障有早婚需求的人群的权益。"韩方明说,我国法律也规定了年满 18 周岁的公民即享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降低法定婚龄具备宪法法律基础。

  韩方明最后表示,至于培养正确的家庭责任观,更需要努力的方向是倾斜社会资源进行家庭文明建设,传播科学的婚姻文化知识以促进家庭关系和谐,而不是固守不合时宜的法定婚龄。

  北大教授:18 岁可以结婚其实是一个利好建议

  图片来源 / 图虫

  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穆光宗表示:

  根据我国《宪法》和《民法通则》的规定,18 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已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在这个意义上,降低到 18 岁可以结婚更多具有人权保障的意义,亦与国际接轨。在理论上,其人口学意义是有助于缩短人口再生产周期,提高人口世代更替的速率,降低未婚少女人工流产甚至堕胎的比例,有利于新生代国民的健康。当然,法律准许 18 岁结婚并不意味着鼓励早婚,这一条法律也不具备强迫性,而是让年轻人多了点选择空间。

  需要提醒的是,有必要区分 " 成年 " 与 " 成人 " 这两个概念。18 岁生理上成熟名之 " 成年 ",人格发育完整才可以说 " 成人 ",成人的标志是有自立于世的能力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无疑,生理上的成熟并不必然等于心理上的成熟和人格上的成长。现代生活方式使少男少女的性成熟提前,婚前性行为低龄化弊端多多,带来了不安全的性和生殖健康等诸多问题。降低婚龄或许可以部分缓解这些问题。

  删除 " 晚婚晚育应予鼓励 " 这一建议值得点赞,契合我国低生育、少子化和老龄化的人口新常态。我国新时期应该鼓励 " 适龄婚育 ",而 18 岁可以结婚标志着社会已经对成年达成共识并通过法律形成契约。18 岁允许结婚,男女平等可也。

  话题引发热议,网友这么说 …

  不少网友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有认为太早不成熟的:

  @- 你的静静啊 : 关键是那么早结婚有能力养家吗

  @黑白猫又 QYSN:女性 18 周岁,高中毕业的年纪?是我想多了,总觉得很可怕

  @籽籽籽籽籽丶:… 我觉得宁可整到 22,24 结婚,也别 20,18. 不然大把人就说够年龄结婚了,读啥子书

  @s 一颖:心里不成熟就结婚,离婚率会越来越高!唉

  @春夏秋冬的 531:别啊 感觉会增高离婚率 …… 而且真的太早了,你一读完高中,结果同学结婚了 …… 是不是很毒 ?

  有认为改了是种法律保护的:

  @ZORO 谁占了我的名儿 :人家只是提议合法,是给那些有需要的人,至于你想什么时候结婚都可以,又不是说 18 岁必须结婚

  @文水先森:在世界上很少有像中国将法定结婚年龄定的这么晚的,当年是形势需要,现在应该改变了。很多人说女 18 男 20 才高中毕业或在大学什么的,但注意这只是最低年龄限制,又不是说让你一到那个年龄就结婚。现在有不少人出社会早,在那个年龄已经有了孩子,但又没到合法婚期,现在这个提议也是给他们一种法律保护。

  21 君

  小伙伴们,对于法定结婚年龄,你有什么想说的?你结婚时几岁?留言说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