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专注力差?家长做好2件事,不用花钱上培训班,孩子自然变专注
三岁的乐乐在专心搭积木,他想搭建一座“房子”,可每次还没搭好,“房子”就不幸倒塌了,乐乐很伤脑筋。让乐乐更伤脑筋的是,姥姥和姥爷总是不停地“骚扰”他。
“乐乐,你回头看姥姥一眼。”
“乐乐,给姥爷唱首歌吧。”
“乐乐,快,喝点水。”
这种破坏孩子专注力的事例在家中已经屡见不鲜,乐乐妈为此感到很头疼。
专注力是一种宝贵的学习品质,对学习速度、学习效果都有直接的影响,它的形成和发展在幼儿时期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现在的孩子,很幸福,也很可怜。幸福之处,是有更好的物质条件和更多的关注。可怜之处,是因为现在大多数的孩子,都身处于一个孩子和六个大人(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这样的格局之间。常常要受到到好几位,不同的成年人,不同的信息轮番的干扰。专注,不被打扰,成了现在孩子成长的一种奢侈品。
孩子的专注力从幼儿时期就已经开始扎根并形成,幼儿时期的专注力很可能决定了孩子未来的学习成绩。因此,当孩子专注于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请不要去打扰他们,尤其是这2个时刻。
1、孩子正在观察的时候。
0-6岁阶段的孩子,天生就是一个好奇家,他们的眼睛善于捕捉生活中成人眼中遗漏的美好。在成人眼中最为平常的事情,但在孩子眼中就变得非常有趣,充满了无限魅力。有时候家长会发现,孩子能够自己一个人安静地盯着地上的蚂蚁观察半天,或者手里拿着一个娃娃看了好久,还跟它对话、讲故事。
在孩子的眼中,他身边的一切,无论是有生命还是无生命,都充满了灵性。你以为孩子是在做无聊的事情,其实孩子是在观察这个世界,他就在这个看似无用的观察过程中养成了专注力。
2、孩子做自己的事情的时候。
我们经常鼓励孩子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要自己做。可是,现实生活中,当孩子正在做自己的事情的时候,家长总会时不时地进行干扰。比如,当孩子在安安静静地画画,你一会过去看看孩子画了什么;一会又忍不住提示孩子该怎么画,或者干脆拿出简笔画的书,让孩子照着画。这些举动都会打扰孩子的思考,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一、孩子不邀请你,请不要加入
孩子在玩的时候,我们不要去过多的指导,去打扰。就算他的玩法不符合我们的期望,但你能保证我们大人的玩法比孩子的更高明吗?别的不说,就说画画没几个家长是专业的吧更何况,孩子在成长,一切都得慢慢来,能力的获得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用牵着蜗牛去散步的心态,来允许孩子慢慢成长。如果孩子没有邀请你,请不要随意打断他,加入他。
孩子喜欢画画,喜欢搭积木,喜欢剪纸,我们只需要提供最好的东西,玩的事儿就交给娃自己。小雅总觉得吧,在玩的过程中,自由度越高,才华方能越高。相反,一味地让孩子根据咱的思路来,反而会束缚了孩子的发展,破坏掉孩子的天赋。一般来讲,学画画、以及钢琴和小提琴的孩子专注力都比较强。但前提是孩子要对这些感兴趣。
二、尽量少唠叨、催促
不是你在反抗、磨蹭,而是他人的催促会打乱你的节奏,让你无所适从。很多孩子也是一样,你的催促,会打乱他的节奏。让他无所适从。
所以,我们与其催促,不如引导孩子如何合理分配时间,让他体验到集中注意力快速做完事情后,会有更好的事情发生。那么孩子就成了时间的主人,在对时间的掌控中,他也越来越自信,并获得满满的成就感。
提高专注力是一个比较普通但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一个人如果可以聚精会神的坐在位置上看2个小时的书,心无旁骛,那么这样的效果会比漫不经心学习一个早上都高。这是因为专注力的倾注给了孩子更好的记忆环境。
写作业的时候不要打断孩子,背书的时候尽量一次性解决,不要拖拖拉拉,类似的做法生活中很常见,只是容易被我们忽略。
现在很多家长都在注重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记忆力等,因为记忆力、专注力和观察力是孩子未来学习和提高智力的重要能力。对孩子的将来是很有帮助的。
2-8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时,提高孩子的记忆力、专注力或逻辑思维能力就能事半功倍。
有些启蒙书是专门为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而设计的。小编给你们推荐《儿童记忆力、观察力和专注力训练游戏书》这套书,这套书很不错,可以通过游戏快速提升孩子的智力。
原价180元,现在店铺在搞活动。只要售价99元,有需要的家长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购买。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