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抵达武汉的口罩,有多“难”?
“全国都在支援武汉,为什么武汉还是缺口罩?”
从武汉“战疫”一线不断传出的物资匮乏消息,令口罩等物资的供给问题成为了一个公众疑问。
1月30日下午,一条来自微博名为“协和医生Do先生”发布的求助帖登上热搜,微博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下称“同济协和医院”)医用物资即将全部用尽!”新京报记者联系微博中披露的同济协和医院联系人电话,对方向记者证实消息属实,“最紧缺的是N95口罩 ,还有防护服。”该联系人还表示,此前社会捐赠的一些物资不符合医用标准,所以不能使用。
就在这位医生发出求助信号的前一天,湖北省长王晓东也公开表示物资紧缺,“不仅武汉和周边城市存在短缺,其他地方也普遍严重不足。”
同济协和医院的情况并非个案。记者先后联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上述医院联系人均表示目前医用防护物资紧缺。医用物资短缺的原因除了供给量不足、日消耗量大等常规原因外,部分社会捐赠物资不符合医用标准,也被提及。
1月30日,据央视报道,湖南省副省长曹广晶回应湖北医疗物资紧缺时表示,全力以赴组织省内的企业复工、复产,相关企业24小时不停产。
政府在努力、社会在行动,为何武汉物资仍然如此紧张?一只口罩抵达武汉到底有多难?
原材料之难:涨价100%也紧缺,下游造口罩“无米难炊”
一只N95口罩的成产,原材料涉及熔喷布、无纺布、针刺棉、鼻梁线、海绵条、松紧带几种原材料。而作为口罩的上游,这些材料的供给情况,决定了有多少口罩可以到达武汉。
1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组织做好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和调度安排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迅速组织本地区生产应对疫情使用的医用防护服、N95口罩、医用护目镜、负压救护车、相关药品等企业复工复产。
芙蓉口罩厂在春节前就加班加点赶制口罩,目前所用的原材料都来自于公司此前的库存。
“(原材料)涨价都会涨,但现在是原材料工厂有没有上班的问题,因为疫情很多工厂上不了班”,企业负责人侯先生说。
1月31日,记者联系到昆山洁宏无纺布制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回应,公司的确生产无纺布,也对口罩厂出售,但目前无纺布已经“被本地全包了”。
上海欣龙可以生产口罩需要的熔喷布,正是医用口罩的主要原材料之一。 疫情发生后,市场上的熔喷布也出现涨价的情况。上海欣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原本的每吨熔喷布材料价格,在3万元至3.1万元,业内有的熔喷布材料涨价50%,有的涨价达到了100%。即便涨价凶猛,目前也没有能再对外供应的熔喷布原材料,因集团和政府要求,都是已经在定点供应。
记者联络了多家熔喷布生产商,有厂家的熔喷布目前售价为4万元至4.5万元一吨。
绍兴普乐新材料的工作人员称,因春节物流不便,工厂在销售上也会考虑就近原则和客户自提原则来出售熔喷布。目前的主要难点就是塑料粒子(聚丙烯)的源头企业开工太晚,“我们库存有限,导致现在上游不开工,我们下游想要生产没有原材料。”
据记者了解,目前,有不少上游企业已经加大了口罩上游原材料聚丙烯的供应,其中央企表现突出。
新京报记者自中石化获悉,截至1月28日,镇海炼化已有1800吨可用于口罩生产的原料在仓库中等待出厂,2月份排产聚丙烯纤维料8600吨。齐鲁石化截至目前已累计生产医用级聚氯乙烯1000吨。
1月19日至31日,上海石化预计可生产6600吨聚丙烯医用料;茂名石化预计于2月上旬向市场投放2500吨。
1月28日独山子石化公司紧急出厂聚丙烯S2040产品304吨,保证下游口罩生产企业需求,聚丙烯S2040产品1月1日以来已出厂4925吨。
中石化方面表示,针对医用口罩等医疗物资紧缺的现状,中石化各炼化企业临时改变排产计划等措施,加大装置负荷,开足马力全力生产医用聚烯烃,保障医用物资生产原料供应。
新京报记者从中韩(武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下称,中韩石化)了解到,为防控疫情,1月28日,中韩石化乙烯厂区紧急调整生产计划,用10天时间生产5700吨聚丙烯,为医用企业提供充足的口罩生产基础材料。为此,中韩石化协调STPP装置,提前切换牌号至SZ30S。该产品主要用于生产无纺布,是生产医用口罩的基础材料。中韩石化总经理杨文德要求,克服疫情期间人员紧张等困难,生产线24小时生产。
产能之难:满负荷亏本生产,人工、机器不足,“只能干着急”
记者在近日对企业的走访中发现,即使在原材料充分的情况下,口罩企业的产能“天花板”也已显现。
“目前生产线的极限产量是每天12万只,但是波动很大,正常情况下每天能生产8万-10万只。”位于四川成都的恒明科技是恒明医疗旗下的一家生产企业, 1月28日,总经理廖佳明告诉新京报记者,现在最担心的问题就是机器长时间满负荷运作出问题。27日晚上刚刚抢修了两个小时,随着技术人员回到工厂,现在他派了三个技术人员,专门盯着机器的运行。
“人可以轮换,但是机器是要一直工作着。”
廖佳明告诉新京报记者,从年三十开始,整体上原材料价格保持着每天10%的增速。不过,也有特别仗义的供应商不但没有涨价,还给自己降价,因为对方知道自己也不挣钱——生产出来的口罩要么捐献了,要么供应给政府分配。虽然政府已经保证一定会支付货款,但公司现在都抱着“无偿”的心态在做。
记者采访到的多家口罩生产企业产能均在每天10万只左右,生产规模不算大,受制于各种现实制约,不少企业产能都有波动。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口罩原非主要生产品类,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口罩一下子成为聚光灯下的紧缺物资,给工厂乃至行业打了个“措手不及”。
河南省健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位于“中国卫生材料生产基地”河南长垣。1月30日,公司华中地区销售负责人姚经理告诉新京报记者,到今天为止,公司年前收到的订单连四分之一都没做完,现在已经不再接新的订单了。谈到生产的困难,他表示,一是原材料不足,二是人工不足,三是机器不足。本来机器就不够用,今天“听说又坏了一台”。“现在都很难,我们也都想赶紧做完订货给到各家医院,但是也只能干着急,因为出不来那么多。”
在记者对生产企业的采访中,多家企业表示已接受“政府统一调配”。1月31日下午,在广州市番禺万福卫生用品有限公司门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日很多人来找公司买口罩,但目前“不能买了”,只能由市政府统筹。
在记者等候期间,有两人也来询问口罩事宜,其中一人为淘宝店主,其表示,“很多人下单了,但现在发不出货,如果最后还是找不到,只能退款了。”该店主说,今天已先后跑了五家工厂,情况都一样(拿不到货)。
1月30日(大年初六)下午,在广州保为康劳保用品有限公司(下称“保为康”),记者看到,车间里机器正在运转,工人在工作,地面堆放了不少生产出来的口罩。
保为康正门
保为康生产车间
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目前太忙,无暇接受采访。记者看到,有不少人上来洽谈采购口罩时宜。其中一位人员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自己是卫生系统的人员,替单位过来采购。
该公司负责人称:“我们年三十就开始加班加点了,给工人4-5倍的工资,现在大家不是纯粹为了钱干这个事情。”谈到生产遇到的困难,他说:“目前都在满负荷。困难就是材料短缺,需要无纺布、静电滤材,最近价格大幅上涨,生产机器也一样,现在订一台机器,需要一个半月才到货。”该负责人称,自己现在几乎天天通宵,有时候只睡一两个小时。
政府助力解困:全国口罩最大日产能2000万只,正逐步恢复,工信部门建议帮扶生产企业
某东部省份工信厅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截至1月28日的最新统计显示,该省已经有二十多家口罩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占全部企业数量的约一半。从企业反映的生产困难来看,最主要问题是原料供应还不够稳定,有些原料还比较短缺。
该工作人员表示,口罩生产是一个产业链,有些企业生产原料是自有的,复工之后还有一些库存材料可以用,但是有些企业的生产原料需要从上游企业那里采购,而这些企业可能还没有复工,就会出现原料供应的短缺。该省工信厅也正在积极协调企业的原料采购,但是有些原料企业是在外省,协调起来也存在一些困难。
春节期间加班加点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也远高于平时。该工作人员表示,除了对每个企业进行针对性的帮扶之外,工信部门在建议对口罩生产企业进行统一的全面的帮扶措施。不过在目前紧急的情况下,相关的扶持政策也需要明确规范,对企业的承诺一定要是准确且能够兑付的,不能现在承诺了将来却出现无法兑现等问题,这样反而让好事变成了坏事。
早在1月23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天津调研口罩、消毒除菌用品等企业生产情况时透露,我国口罩最大产能是每天2000多万只,在30多家企业复产的情况下,产量已经恢复到一天800万只以上。
1月29日,工信部相关司局负责人在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采访时称,恢复乃至扩大产能毕竟需要时间。除了国内的生产,工信部也在推动国际采购,以满足全国疫情防控需求。该负责人表示,受制于春节停产放假,相关生产企业绝大部分工人返乡、原料停供、物流停运。 临时召回员工复工复产,乃至紧急扩大产能,要解决资金、工人、原材料供应等一系列问题,客观上需要一个周期。
为保障口罩供应,工信部建立了国家防控物资临时储备制度,对重点生产企业的物资直接调配,努力做到全国一盘棋,尤其是确保武汉和湖北其他地区防疫一线地区的供应。
物流运输之难:疫区通行有限,防疫隔离加剧人手短缺,各家物流加班调配运力
“老实讲,现在不缺钱,缺物资,手里有物资的都在想办法运进武汉,运输也有难题。”多位帮助武汉地区筹集物资的人员称。现在,让很多物流人焦虑的是,春节期间坚持上班的物流员工本来就少,执行一次到湖北省的货运任务,出湖北省就需要隔离,让本就紧张的物流人手更加紧张。
1月23日,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离汉通道关闭、公共交通停运通告。被外界称为“封城”。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湖北多省采取封城措施,宣布相关交通通道关闭。春节期间,疫情当前,本就紧张的物流再遇上“封城”,跨城运输仿佛变得更难一些。
“出湖北比进湖北难。”刘强(化名)告诉新京报记者,1月24日,他从河北沧州开车运输物资送往武汉并在1月25日出城,“出来的时候是大年初一(1月25日),上面就发布通知,彻底封路了,我就各种绕路。”刘强直言开车出湖北的过程比进去要难很多,路段全部封锁,有交警告诉他,自己管辖的路段不允许通车,只能帮忙联系其他路段的交警,看看能否通行。
“我绕了两个地方,最后借了把铁橇,把路撬开,开过去的。”刘强表示开车经过黄陂区出高速口时,发现道路上有路障拦截,不过正好遇上施工队员工,他说明情况,问其借了把铁橇,两人花费半个小时,撬开路障,将车开了出去后又合力将路障设好,这才顺利出城。
刘强称从武汉出城的路上,设有大大小小的检查站,每个站点都需要停顿,他一共测量了14次体温,确认温度正常才得以出城。
新京报记者多方采访内部人士得知,目前,武汉地区的物流情况存在人手不够、通行有限、流程耽搁等问题。目前,虽顺丰、中国邮政、四通一达等均宣布开辟绿色通道,驰援武汉,但事实上,目前真正拥有“绿色通道”的是中国邮政、顺丰、京东物流三家快递公司。
1月24日,国家邮政局突然发文,建议公众春节期间选用中国邮政、顺丰、京东(物流)交寄武汉邮件快件。据国家邮政局官方微信显示,“中国邮政充分彰显‘国家队’担当,优先处理发运武汉的防疫物资,保障防疫物资第一时间寄达武汉。顺丰则派出两架‘专机’空运医疗物资的飞机,第一架已于12时05分抵达武汉天河机场。京东今日宣布向武汉市分批捐赠100万只医用口罩及6万件医疗物资,以缓解当地医疗物资短缺的局面”。
有内部人士表示,“出于国企背景和有财有力的科技公司背景等,这三家企业被重点调配,其他公司都是在自发做好事”。目前,新京报记者了解到,顺丰、京东、中国邮政三家均在向武汉进行免费运输(防疫救援物资,非个人)或进行大量捐款。
除顺丰、京东物流、中国邮政外,其他民营快递公司也先后获得了相关特殊时期的通行证,但发证数量有限,且有快递公司内部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他们的发证通行时间,晚于上述三家。因湖北各地封城、发证滞后、通关流程繁琐、地方落地执行不到位等相关原因,各公司的物流运输并没有那么顺畅。
“我们的证都是医疗公司直接给我们办的,自己很难弄到,没证就别想走了”。据一线物流司机提供给新京报记者的材料显示,要想顺利通行各地区的关口,需要说明函、介绍信和证明函等,具体描述运输物资的种类,车辆信息,司机身份,往返路线等。如果需要运输物资去武汉还需要前文提到的特别通行证。
尽管,各物流在加班调配相关人手,但实际情况并不明朗,仍有人反映收不到货。“这几天我们很难,当地口罩缺乏,也没有新的口罩到货。”湖北某地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小红(化名)表示,物流信息显示,货品就在某一个地方停住了,好几天没有更新。根据该地红十字会防控物品需求表,某一个医院近3天的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的需求量就为15000个,货量大,供不应求。
小红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物流公司直接告诉他们,得先紧着运大货,“先送武汉,然后是黄冈、孝感、荆州”。但小红也表示,今天物流情况有所缓解,据他们收到的内部消息,“可以派车去武汉接货,只要能弄到货”,她无奈地说:“我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国家能发物资了”。
尽管全国的物流运输距离“畅行”的程度还存在一定距离,多家快递公司都表示无奈,但也有人说:“疫情当先,至少我们已经拼了”。
新京报记者 许诺 程子姣 李云琦 白金蕾 肖玮 朱玥怡 林子 程维妙 陆一夫 编辑 黄鑫雨 岳彩周 孙勇 实习生 赵方园 校对 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