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防,学校招生宣传被打脸的四种场景

  

  最近这段时间,微博中国历史研究院成为网友们快乐的源泉,而它的主要动作就是强烈的出击反击历史虚无主义,一些扭曲历史、传谣造谣的历史类的营销账号,纷纷原形毕露,让网友大呼痛快淋漓。

  

  随着网络和自媒体的发展,信息的公开透明日益成为重要趋势,这也给各个行业从事营销活动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教育行业当然也不例外。

  本期,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学校和教育机构在招生宣传中的不规范操作被媒体和公众打脸的几种典型场景,值得广大民办学校引以为戒。

  //

  校名:你的名字,它的姓氏

  //

  2013年郑州某专修学院把自己的校名进行了更改,在原校名后,加上了铁道学院4个字。不久后,学生家长对此进行了举报,发现这所学院的类型其实是培训机构,办学的条件是租赁,而办学的内容是高等非学历的教育,这和学校所对外宣称的:学校是拥有国家信息产业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所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拥有综合学科的高等学府的提法显然是大相径庭的,也由此引发了大公网、凤凰网等媒体的曝光,导致学校陷入较为严重的信任危机。

  此外,将自己的名字模拟成与知名学府极其类似名称的套路,亦是屡见不鲜,当下,包括百度等搜索引擎针对这些学校名称会进行风险提示,想要鱼目混珠的难度越来越大。

  //

  合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

  不久前,福建某学校在公众号上发布信息,宣称该校有衡水名师免费授课,共有60位名师来自衡水中学,很快就有爆料人向有关记者反映,该校涉嫌招生虚假宣传。

  随后,有关记者致电衡水中学的教务处,衡水中学明确表示并未与该校开展任何相关合作,学校也不会允许教师私下开展跨省的教学和除非学校开展的官方的交际活动,并发布了严正声明,可谓一次尴尬的打脸。

  //

  专业:操作不规范,学子两行泪

  //

  按部就班地上了3年学,在即将外出实习的节骨眼儿上,就读于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程同学突然被弄得有些措手不及:学校下发了一份转专业协议书,要他立刻转专业,否则连毕业证都拿不到。

  这一幕发生在江苏省某职业技术学院2015级的高铁乘务班级上。今年9月,新学期一开始,包括程同学在内的35名学生接到了学校“必须换专业”的通知,原因是该专业不存在,学校没法发毕业证和为学生申报学籍。

  如此让人大跌眼镜的操作一经曝光,自然引起网友的口诛笔伐,学校声誉也遭遇较为严重影响,可谓得不偿失。

  //

  照片:移花接木,真伪莫辨

  //

  据贵阳都市报报道,近日,一网友在微博上发了一篇博文,称他朋友的妹妹接到一封录取通知书,学校是“西南科技大学”,就读地址位于花溪大道南段1166号。该网友随后查询发现,贵阳市根本就没有所谓的“贵阳西南科技大学”这所学校。其入学通知书上的照片疑是盗用本地一所大学的照片。为防止其他学生上当受骗,该网友选择将此事在微博上曝光。

  随后,记者将该入学通知书发给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老师查看,老师表示,通知书中有4张照片确实是他们学院照片,这些照片应该是这所学校非法盗用的,目前,他们已经向公安机关报案。

  总之,在网络还不够发达的时代,部分学校和教育机构的不规范做法,还有比较大的操作空间;而在当下这个信息日益透明的时代,上述做法不仅是对学子和家长权益的极大损害,也几乎是无所遁形的,民办学校应以提升办学质量,苦练内功为要,如此套路应该休矣。

  我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