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朝代为何都撑不过三百年?
一个怪现象,在历史上中原王朝好像都撑不住三百年了,唐朝290岁、明朝277岁、清朝268岁。
秦国奋六世之余烈统一中国,结果一赵高、一胡亥、弄得天下百姓苦不堪言。
后来秦朝在陈胜和吴广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地叫苦不迭之下被颠覆。朝代末日三大标配,似乎是奸臣,拥堵,农民起义。
东汉末年三国以前董卓,刘协合,张角兄弟三人,隋末唐以前宇文化与杨广以及瓦缸寨等群雄。当然了,偶有美人误国之传闻,妲己,杨贵妃,陈圆圆等,可事实上呀,这只是表面现象。拨开重重历史迷雾可以看到,朝代更迭最基层的原因实际上是两个词——气候。
中国科学院院士竺可桢教授则关注中国5000年来气候变迁历史。看看这张照片吧,高温时百家争鸣、王朝盛世、低温时冰火连天、百姓苦不堪言。古时每到朝代更迭、社会动荡之时,气温常常高于兴盛之时。感觉这一点温差不大,据竺可桢教授考证,只要气温升高2度,黄河流域河南,陕西,山东等地将成为亚热带,相当于今天广东,云南等地,江浙一带将成为今天东南亚等地。
因此商朝时,象这种喜热畏寒的生物就能在河南蛮干。商朝百姓家家养象,故河南简称才教育是一人牵象?因此在古代温度下降数度,即毁天灭地、灾荒不断、加之封建王朝土地兼并这一独特的系统性风险等重大问题,因此至始至终都会出现在千万农民眼前的抉择,不是饿死就是起义。
根据史料记载西汉至清末华夏大地至少爆发了300起大规模瘟疫,其中东汉末年大规模瘟疫的规模为古代中国有史以来之最,这起瘟疫起源于北方,直接造成曹操赤壁败亡、曹植失踪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这是一部记录着体力、疫情、各家僵尸痛苦、室室号哭、或曰阖门、或曰覆族、或曰丧族、或曰灭族、或曰失族、或曰亡族、或曰复国、或曰灭国。
明代农民,曾经攻占北京八十天后失败的根源,实际上并不在于陈圆圆,吴三桂与李自成的三角恋关系,而在于那个时代其部队中鼠疫盛行。古代医疗条件差,大洪水过后必有大疫,一次大洪水可能造成大范围流行,往往是压垮朝代的最后稻草。然后说饥荒,这一点应该与土地兼并合并起来谈。面朝黄土背朝天人工耕种最明显的特征是看天吃,平均温度每降低1℃,年均降水量就减少100 mm,粮食产量也随之减少。
地主才华与高官家大业大、抗风险能力都很高,产量低的充其量也只能是收入低的。但是唯独一龙小弟贫农如果产量下降,就会出现吃不上饭、穿不下衣服的结局,抗风险能力也极其薄弱,但是碰到收成差的年月,产量下降就在所难免啊。
一家子要生存下去该如何是好?只能通过向有余粮地主卖地来实现由贫农到佃户的蜕变,这一恶性循环伴随着气温上升或下降周而复始地进行着,土地不断向既得利益者集中直至形成。在打土豪分田地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轮回。
此外,象北方主要从事游牧的民族一样,当温度下降时,他们就渐渐南迁。三国时期北方有匈奴,鲜卑等少数游牧民族迁移,至河北及山西政权安定后,便分封为安,然后司马家引发八王之乱,而这些游牧民族亦随之举兵南征争权,五胡乱华由此而发。
几乎是在同一时期,欧洲蛮族开始南迁,起初他们在罗马帝国充当雇佣军的角色,后来蛮族侵入,希望通过武力来夺取帝国政权。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人们总认为乱世出豪杰,豪杰造就时势,而事实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不过是一些被大自然摆弄得凭藉本能行事的小角色。
真正握有逆天科技、能洞悉天意造化风流人物还得看当今新中国。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