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告诉你结局的红楼梦,为何还如此受欢迎

  红楼梦是一本很奇特的书,他在本书的开头就告诉了你结局,具体的将是在本书真正开始的第五回就告诉了你全部任务的大结局,如此奇特的做法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但为什么就算再开头是告诉了你结局,红楼梦依然还是会往后翻看呢?

  中国古代的小说是章回体,是从话本演变而来,所谓话本就是说书人说的书,四大名著中其他三部都是话本小说,最典型的一句话就是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说书人就是靠着不断的引起听众的兴趣,跟天桥上说书是一样的,说书人要吸引观众,最大的特色就是不断地给观众制造悬念,让你明天还来听。

  说一个武松打虎,可能说了好几天这一个拳头举起来还是没下去,这就是当时章回体小说的特点,勾起读者的好奇心,让你念念不忘的把这个话本看完。

  红楼梦做了一个惊世的创举,开篇就告诉了你结局,虽然也是章回体,但基本上可以说只是一个仿章回体的小说,一个伟大的小说就是如此自信,开篇我就告诉你结局,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就是这么自信,作者相信就算告诉你结局,你还是会看下去,这才是红楼梦这本小说的魅力所在。

  我们变得不高级,变得急躁就是从只想知道结果开始的,现在的很多视频类音频类节目都有了加速播放功能,有时候我们甚至是跳着看,就想知道结局是什么,但红楼梦给我们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慢慢看细细品,结局本是一个非常不重要的事情。

  红楼梦最迷人的地方在于他的细节,在于他对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随便看到什么地方合上书,里面的人物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红楼梦之所以敢把结局放在前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也像第一次去太虚幻境的宝玉一样,我们其实是看不懂结局的,就算是告诉了我们结局是什么,一切都是一场空,但是我们还是会执着的看下求,我们跟那个时候的宝玉一样,都是痴迷不悟的。

  我们经常去庙里烧香求签希望得到点化,但其实很多时候就算别人真的告诉了我们改怎样去做,我们依然是会按照自己的错误路线走下去,前人的经验明白告诉你不行,可是你依然会跳下火坑,明明白白感受过痛苦之后才能醒悟过来。

  红楼梦第五回已经把人物的命运写了出了,非但是贾宝玉不明白,我们也不明白,就算是我们明白了可依旧回去看。

  像很多书也是非常精彩的,但是我们看过结局之后,基本上也就不想再看第二次了,但是红楼梦不一样,他从来都不是最刺激最精彩的,但确实最耐人寻味的,不管你看了多少遍,总能发现你以前没有发现的问题,总能给你带来新的感受和领悟。

  不同年龄段看红楼梦感受也是完全不一样的,青春期看红楼梦做关注的就是宝黛钗之间的爱情,那转转反侧让人揪心的关系是少年时期最爱看的内容。

  等大了些,再看红楼梦就开始注意到里面的人物关系,开始去看里面人物的为人处世的方法,甚至能从中领悟到自己应该怎么为人处世,因为虽然红楼梦出版已经几百年,但是中国基本上没什么变化,人情也没什么改变,基本上现在的中国你依然可以看做是一个大的贾府,各种关系依然可以从中看出端倪。

  等到了中年再读红楼梦,可能更多的你会关注到红楼梦里面写的小人物,你突然发现原来自己并不是书中的主角,可能跟像是某个小人物,红楼梦居然用那么多篇幅来描写那些卑微的低贱的人物,人到中年再去读红楼梦你才会明白,小人物的生存也是红楼梦的作者极力去描写的。

  所谓贾府的众生相并不是只有主角和小姐,那些丫鬟和下人也是作者着重描绘的对象,只不过我们年轻的时候,从来没有注意过这些小人物,没有注意过这些很容易就被侮辱被损害的人。

  因为过了中年之后,我们发现自己可能就是那一个个卑微的小人物,再也不是自己可以轻松代入的里面的某一个主角,时刻都能感受到命运的无偿的生活的无奈,小人物更符合我们自己的生活和人设。

  告你了你结局的红楼梦依然会牢牢的吸引你,那是因为我们本身就是一个大的贾府,处在当中的人就算有高人告你了结局,可是你却依然不能醒悟。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