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的思考

  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无法置身了解《罪与罚》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病态边缘。

  想来这一部陀思妥耶夫斯基巨著让人费解的一点便是令人难以体会当时的俄罗斯的社会环境。

  但是,可以让人明确的一点是主人公行为让人感到寒战。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是基于对他病态边缘地思考。

  罪与罚

  以全书叙述,不难发现‘罪’在书中占到部分仅是一章。

  当然,‘罪’是指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举起斧头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阿廖娜和她的无辜妹妹丽扎韦塔砍死这件事。

  对于‘罚’来说,是身体饱受磨难或是失去。没有躯体以灵存在得到的救赎,真能够让人得到新生?

  两个问题

  我想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一个人立于社会,都不能够让自己生存下来的前提,怎么能够要求他赡养或是帮助他人?

  由此而引发的另一层思考是,以杀一人而救百人,还是不杀一人而皆死?

  很显然两个问题关键点是对个体与整体矛盾性的思考。

  拉斯柯尔尼科夫的两面性

  再回到《罪与罚》中,以一个穷弱,靠着借高利贷还有亲人给予费用而不知道靠自己糊口的家伙,让人看到不是荒谬,还是让人误以为他是上帝?

  可能看到他举起斧头砍死放高利贷者时,我们还会对他行为有所理解,毕竟,他饱受高利贷的毒害,但是,他杀死无辜之人丽扎韦塔之时,就让人给他定义魔鬼。

  人的两面性相反在他见到醉酒少女被尾随时,他能够挺身而出亦或是他面对索尼娅一家的遭遇,心甘情愿将身上所有的钱给他们……。

  难道,你会觉他很伟大?觉得他伟大之处在于他自己都活不下去,还去救助他人?

  我想这样的伟大是可笑,也是可悲的——不要去指望一个不能在社会生存下来的人去做伟大的事。

  拉撒路复活而占据全书最大的部分是‘罚’的描写,这一部分的书写也就对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最终会选择走上赎罪之路的深度解剖。

  书中曾有这样的一幕,它提及《新约全书》中拉撒路复活的故事,以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要求索尼娅念给他听。

  让人看到处在一间点着残烛的屋子里,一个杀人犯和一个卖淫妇奇怪地一块儿念着一本不朽的书。

  质疑宗教

  质疑宗教可能你会与我一样,甚至会像拉斯柯尔尼科夫一样质疑宗教存在的意义。

  像索尼娅一样狂热的信徒,饱受着生活磨难,依然坚信上帝是万能存在的信徒。

  我想我们会对此类的信徒反感,甚至厌恶。

  书中又以‘去承认你的罪过,上帝就会给新生了’的信念,让拉斯柯尔尼科夫走上信仰之路,走上救赎之路。

  基于这样的结局,是否存在着让人去信仰宗教的嫌疑,不过是给‘罚’过程找到了平衡点。

  而对于我们而言,存在于世,以佛家的人生皆苦,或是道家的无为,还是儒家的仁义的信仰给予的教条,是以‘人’为主体的宗教与信仰。

  值得思考的是宗教与信仰在以杀一人而救百人,还是不杀一人而皆死的回答。

  它们在对‘罪’与‘罚’阐述,也不过是让善恶的存在有一个平衡点。我可不认为杀一人而救百人是大善,也不认可不杀一人而皆死的谬论。

  但是,于书而言,对‘罚’的过程细致地探讨,以至于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结局有救赎的觉醒,大可以认可宗教和信仰存在的意义,却未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个人生存与社会的矛盾。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