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罗马统治不列颠的三大工具

  约公元前55 年至约公元440 年,不列颠成为罗马帝国的西北一隅,被统治了约500 年之久,英国历史上的这段时期通常被称为“罗马不列颠时期”。这段时期对不列颠而言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带去了一个由法律条文主宰的社会,从而使不列颠从史前跨入了文明时代。

  一、罗马对不列颠的征服

  

  不列颠是罗马人所知岛屿中最大的一个,就其方位而言:“东对日耳曼尼亚;西面西班牙;它的南面,高卢遥遥在望;而它的北面是一片汪洋大海,略无涯际,唯有惊涛拍岸而已。”罗马统治前的不列颠,岛上主要的原始居民是铁器时代的凯尔特人,处于部落社会晚期的混合农业时期。凯尔特人掌握着北欧、中欧及地中海地区之间的贸易之路,能从地底开采矿石,能提炼铁矿石,能用铁制造车轮,用马拉车,具备军事实力,有原始宗教意识和政治组织。因留存下来的文字记载匮乏,故这段历史一直以神秘印象存世,如今只能依稀从考古发掘的碑文石刻等或者岛屿之外的他国记载中觅其踪影。

  比如,公元前300 年,希腊殖民地马西利亚曾派皮西亚斯去不列颠考察。据载,他对不列颠的描述是:当地居民天性很友好;在东部地区,不列吞人掌握着某种神秘的方法,可以从山地运来巨大的蓝石;在主要港口多塞特东北部的平原上,为宗教庆典建造了巨石阵。公元前1 世纪,此时的不列颠被罗马人称为“不列颠尼亚”,是一个闭塞之岛,“除了商人之外,平常没有人轻易到那边去,即便是商人们,除了沿海和面对高卢的这一边之外,其余任何地方也都茫无所知”,所以当恺撒召集商人想打探不列颠的岛屿大小与居民情况时,所得甚微。

  

  基于以下几点,恺撒引发关注,力求攻克不列颠,使其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一是,恺撒发现高卢(今法国)反抗罗马统治的反叛者常常溃逃此处,寻求避难;二是,为罗马帝国开疆辟土,获得政治伟绩和税赋源泉;三是,觊觎不列颠岛上的财富、黄金白银、铅和锡、粮食和奴隶。由此,公元前55年8月的一个夜晚,卸任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并新任高卢总督的尤里乌斯·恺撒扬帆北上,开始了第一次远征之旅,此行主要目的是收集港口和登陆地信息。

  恺撒对不列颠的入侵,在其《高卢战记》中有详细记载。他对不列颠的描述,被认为是英国有文字记载历史的开始。他带领两个罗马军团约10000 人,乘坐80 艘船从法国的布洛贡出发。次日,抵达彼岸的多佛。由于多佛标志性的白崖上布满防守,罗马船队只能北航转向开阔的浅滩。经过激烈交战,罗马军队攻占了一个滩头阵地,但因后援船队遭遇风暴无法抵达,于是恺撒带着人质撤离,第一次远征以陷入僵局告终。

  二、工具之一:罗马大道

  不列颠偏居罗马帝国一隅,边界防守薄弱,巩固帝国统治需通过一系列工具,其一便是罗马大道。罗马是古代世界第一个意识到交通重要性的国家。不列颠最早的道路系统是罗马军队建造的,目的是为便利军事联系,因而道路主要连接的是军事要塞,这些道路被称为“罗马大道”,当时更多考虑的是调兵运辎和传递信息,并没有考虑到经济或商业需求。

  

  从公元43年至410年,罗马在不列颠共兴建了长达约 5000 英里的罗马大道,错综复杂。最早的道路网形成于罗马占领初期(公元43—68年)。罗马在征服不列颠的过程中建立了诸多军事要塞,最早修建的道路是用于连接伦敦与这些要塞的,后将军事要塞、驻军城堡、重要的市镇港口及戍边城墙连接起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道路网,这可以从“罗马不列颠主要道路图”中窥见一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3 条以伦敦为中心向外辐射的道路,分别通向约克及其北部,切斯特和卡莱尔,格洛斯特、威尔士及西南地区。

  这 3 条罗马大道将伦敦与驻扎在英格兰东北、西北和西南等偏远地区的 3 个罗马军团连接了起来,为其迅速调兵和布防提供了有效保障。从埃克塞特到林肯的福斯大道也是建于此时。此路原是罗马军队开挖的防御性壕沟,后来被填平为道路,成为罗马不列颠的交通要道之一。它将各个军事要塞连接起来,从而使罗马军队在不列颠北部边境得以灵活调动。在不列颠修建的罗马大道,其宽度一般在 5—8 米,多为7 米,也有特殊情况,如著名的沃特灵大道,其宽度则达到 10 米。

  

  经过铺设的罗马大道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是用中型或大型石块铺设的路基;上层则是用碎石铺设的路面,碎石层的厚度一般约为 0.5 米。罗马大道的中间部分供车辆行驶,两侧则供行人和牲畜使用,边缘还有用于排水的沟渠。

  三、工具之二:罗马化的城镇

  罗马统治不列颠,重要工具之二是罗马化的城镇。通过这些城镇,罗马帝国的城市生活方式被广为传播,并不断向乡村辐射。罗马化的不列颠城镇主要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殖民城。已知的不列颠殖民城共有4 座,分别位于科尔切斯特、林肯、格洛斯特和约克。殖民城居住的多为拥有罗马公民权的来自不列颠行省之外的罗马帝国的人。设立殖民城的目的是确保国家安全,并利用可靠忠实之人控制不受信任的民族,且可以解决退伍官兵的安置问题,以免其回罗马后引发政治隐患。科尔切斯特、林肯、格洛斯特由罗马军队的退伍官兵兴建,约克是3 世纪初从自治市转为殖民城。

  第二类是自治市。罗马帝国在此设立地方机构。自治市居住的多为被授予拉丁权的不列颠人,是行省原有居民。拉丁权是罗马人赋予拉丁公民的特权,其中重要的是与罗马人的贸易权和通婚权。自治市的行政长官卸任后即可获得罗马公民权。目前唯一能够确信成为自治市的城市是圣奥尔本斯。

  

  第三类是部落首府。这是行省中数量最多的地方行政中心,罗马帝国将凯尔特人的部落中心组建成行省的下属单位,建立初期其居民既无罗马公民权,也无拉丁权,处于罗马总督的司法权之下。以部落首府为中心的地方行政管理体系是罗马帝国统治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这些部落首府在行政管理上高度自治,其官员服从罗马皇帝的安排,对部落进行管理和征税,并出资进行公共设施建设。

  四、工具之三:维拉

  维拉,是拉丁语,原指乡村的一座房子,后包括主人所有的土地及对这片土地的经营方式。至罗马不列颠时期,维拉成为对不列颠乡村地区实行罗马化的主要工具,指一个以庄宅为主体的私有地产的管理中心。它既管理着那些出租给小农或役史奴隶耕种的私有地产,也因其主人模仿城镇生活方式而有别于土著凯尔特人的农庄。维拉是罗马统治不列颠的又一个重要工具,是罗马文化在农村地区的集中体现。罗马不列颠时期,英格兰中南部和西南部、东英吉利、林肯郡和英格兰中部地区以东是维拉分布的密集地带。

  

  在不列颠东南部地区分散着大约620 个大小不一的维拉,多属于富有的不列颠土著贵族,也有些属于从别处迁至不列颠的富有移民,多为自发建造,这种住宅逐渐被舒适的罗马式房屋取代。

  对广大不列颠岛民而言,罗马帝国的统治意味着沉重的赋税和谷物输出。罗马人撤离后,不列颠的城镇和维拉迅速衰退,其文明成果也被盎格鲁-撒克逊人破坏殆尽。随着岁月的流逝,斗转星移,罗马不列颠早已成为久远的历史,罗马人遗留下来的只有罗马大道、城镇遗址和考古文物,其他都烟消云散,但约500 年的罗马文化浸润还是影响了英国历史的发展进程,拉近了偏居一隅的不列颠岛和欧洲大陆的距离,促进了文化的交融发展,为其后的历史进程奠定了重要基础。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