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前十,罗小黑如何靠大电影出圈
【网易 IP 饲养官高手计划】是网易 IP 观察新推出的讲座栏目,聚焦当下热门 IP 案例。
不定期邀请业内大咖拆解和分析复盘,分享经验,输出干货,梳理 IP 领域行业动态和实战方法论。
第二期,我们邀请到了近期热映的动画电影《罗小黑战记》的制片人丛芳冰、马文卓,为我们分享罗小黑大电影依靠高口碑刷屏背后的故事。
01
罗小黑大电影的诞生
- 为什么要做动画大电影
罗小黑大电影的诞生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
主观上,电影制片人马文卓表示,“做动画的很多人都会有一个电影梦。能做一个长时间的、相对来说质量比较高的作品,大家都会期待自己有这样一个机会,也是一个证明自己的过程”。
客观上,2015年有《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上映。
02
罗小黑团队揭秘
- 电影项目启动前
在大电影项目启动之前,罗小黑团队大约十人,除去导演、原画和动画师,还有周边组成员和财务。
“当时小黑的团队能照顾好自己,把番剧的内容持续生产下去就已经挺不容易了”,马文卓说。
彼时,罗小黑的商务运营,是由原创动漫形象“阿狸”的运营公司梦之城全权负责。
罗小黑团队生产内容,梦之城在此基础上展开商务合作,再将获得的授权费和衍生品层面的回报支付给罗小黑团队,以此来维持团队正常运转。
罗小黑最初的两套表情包也是在此期间推出的,正好赶上微信表情包的红利期。
从推出到2017年,两个表情包的下载量分别是1.2亿和1.3亿,使用量大概是7-8亿。
马文卓认为这也算一次出圈。“从实际的关注度来讲,很多人都用过表情包,但其实那个时候并不知道小黑有动画。”
但他也提到,如今不单单是对于小黑,包括市面上很多 IP ,希望以表情包打开市场,作为发展基础,其实都会比较难,因为现在的 IP 太多了。
- 如今的团队架构
目前,罗小黑团队规模在50人左右,也将周边团队扩充到5人,负责周边的生产、商务、授权等等。
不过即使在今天,他们的重心仍是内容生产,团队主要构成还是画师和动画师。
“我们的核心业务还是要靠内容的输出和生产,有了这部分的生产能力,才能给我们的商务团队提供更充足的‘牌’”,马文卓说。
在衍生品生产方面,如果是自己生产衍生品,受限于生产成本的投入,罗小黑团队不会做太大的项目,倾向于做一些小产品。
如果资金使用量大,需要解决物流、售后等问题,这样的产品会选择和业内已有的产品做品牌授权合作,比如和摩点、52TOYS 合作。
52TOYS 推出罗小黑日常系列盒蛋
摩点推出罗小黑手办众筹
目前金额达171万
03
罗小黑大电影宣发揭秘
-从泛二次元人群到亲子市场
电影上映之初,宣发团队画了三个圈层:罗小黑的核心粉丝、泛二次元群体和普通受众。
罗小黑番剧粉丝虽然粘性极高,但这个体量放在整个泛二次元群体当中,并不算多。
大电影第一轮口碑完全靠粉丝带动,追罗小黑番剧多年的核心粉丝带动了泛二次元人群的关注,相当于完成了第一次破圈。随后又由二次元圈层向普通受众扩散。
彼尔德客串罗小黑第四话《飘》
马文卓解释称,早期番剧里出现大家熟知的 IP 形象,其实都是好朋友帮忙和互相捧场。
这样的传统也延续到了大电影上映。
在丛芳冰看来,能实现这么大规模的联动,“真的是因为小黑人缘好”。
由于在日本的小规模试水反馈良好,几乎场场爆满,罗小黑大电影在日本的放映又进行了一周的延期。
马文卓透露,后续也会在韩国做相应规划。
04
如何看待 IP 行业未来的发展
Q & A
网易新闻首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