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福尔摩斯故事集在中国《时务报》上发表,结果出乎意料

  像很多文学史上开始受到冷落、后来一步登天的作品一样,柯南道尔的《血字的研究》在1886年连续三次被拒稿。最终,一个名叫华德.洛克的公司勉强收下,发表在公司内部的刊物上。

  不料,仅仅一个月的功夫,这篇小说就被外界报社疯狂转载。世界侦探史上最伟大的虚拟人物-夏洛克.福尔摩斯终于登场了。

  1888年的英国,正处在巅峰的维多利亚时期,殖民掠夺导致了社会空前繁荣。物理、化学、植物、军事学科的发展,更让世人眼花缭乱,并间接催生出英国最早一批的中产阶级。

  处在忙碌而复杂的时代,这批被物质催生的中产阶级,强烈地信奉个人能力和经验主义。他们对巧合 、悬念 、冲突等惊险曲折的情节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对“福尔摩斯”这一似真似幻人物的缜密逻辑疯狂崇拜,成为柯南道尔笔下福尔摩斯的第一批忠实粉丝。

  从1886年开始创作《福尔摩斯探案》第一集开始,柯南道尔用了8年时间持续创作。

  作为一名医生,柯南道尔厌倦了“侦探小说家”这个不入流的名称,终于在1893年《最后一案》里,把福尔摩斯“推下了”瀑布。

  1890年,福尔摩斯的大名在英国及西方世界广泛流传,引起了清末留学生的关注。

  1896年,在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 》上,一篇英译小说《福尔摩斯探案》发表了。

  作为第一部被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福尔摩斯探案》一开始发表也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但是,当时的中国正处在维新运动时期,这部作品在“维新阵地《时务报 》”上占了宝贵的一角,引起很多人的不满。

  而且,译者把福尔摩斯的名字翻译成“呵尔唔斯.歇洛克”,把华生的名字翻译成“滑震”,不伦不类。

  因此,这部在西方享誉甚隆的小说,在国内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冷遇,出乎现代人的意料。

  1932年,鲁迅先生在《祝中俄文字之交》中回忆说 :

  “我们曾在梁启超所办的《时务报 》上,看见了《福尔摩斯探案 》的变幻,又在《新小说》上 ,看见了焦士威奴所作的号称科学小说的《海底旅行 》的新奇 包探 、冒险家 、英国姑娘 、非洲野蛮的故事,是只能当醉饱之后,在发胀的身上搔搔痒的。”

  鲁迅先生站在时代责任和家国立场上发言的,他不会知道,这部被他认为“醉饱闲看”的《福尔摩斯探案》将创造多大的阅读奇迹。

  19世纪末期,腐朽的晚清政府如风中之烛,仁人志士一心救国救民。鲁迅先生对《福尔摩斯探案》的评价,说出了当时很多思想先进者的心声。

  对当时的中国文学来说,俄国先一步进入社会的伟大变革,对鲁迅先生等人的吸引力更强烈,也更有现实意义。

  不过,《福尔摩斯探案》的意义不在当时,而在未来。

  因为,作者柯南道尔是一名医生,也是一个有丰富经验的化学家。如果站在现代学科的前沿来看,这还是一部具有普及意义的化学学科宣传书。

  1904年,近代翻译家周桂笙在读了柯南道尔的原作之后,开始翻译《福尔摩斯再生案》。尽管当时少有人看,但一些深入接触西方现代学科的译者,仍敏锐地觉察到这部书对未来的意义。

  1893年的柯南道尔处在人生最崩溃的状态,因为,他把福尔摩斯写“死”了。

  对柯南道尔来说,他的愿望是成为一个伟大的、有思维深度的作家,而不是被人在市井街头交相议论的小说家。虽然《福尔摩斯探案》让他声名鹊起,获得大量财富,但他却不愿意活在自己笔下人物的阴影里。

  每次他出门,路人都会围上来追问:“嗨,先生,你什么时候开写福尔摩斯的下一个案子?”

  当他在《最后一案》中把福尔摩斯“推下”瀑布的时候,福尔摩斯的粉丝们表达了无比强烈的愤怒!

  他们在街上声讨柯南道尔,给他寄来各种威胁字样的信件,拒绝购买杂志社的任何报纸,甚至有粉丝联名向女王请愿让他复活福尔摩斯......

  在沉寂了几年后,生活、工作被骚扰地日夜难眠的柯南道尔,终于在各方压力下掂起笔,复活了福尔摩斯。

  福尔摩斯的复活让粉丝们欢呼雀跃,而柯南道尔却在福尔摩斯的影子里承受折磨。一直到1927年,他完成了4部长篇、56个短篇故事,以满足各界的期待。

  福尔摩斯是一个虚拟人物,可这个虚拟人物却有长久不衰的生命力,吸附在柯南道尔的身上,成为世界侦探悬疑小说史上最伟大的人物。

  不过,柯南道尔也创造了一个近现代的奇迹!

  “粉丝”这一具有现代意义的群体,就是从疯狂追逐福尔摩斯那一代中产阶级中诞生的。他们对“偶像”的热情、忠诚和不顾一切的疯狂,一直“传承”到今天。

  福尔摩斯在全球有着广泛的受众。在日本,催生出了柯南这一侦探角色;在美国,多地成立了“福尔摩斯俱乐部”;在英国,影视作品层出不穷,且每次都受到热捧;在中国,同样出现了大量的卷福迷!

  为什么福尔摩斯受到如此的追捧呢?

  在柯南道尔的书中,福尔摩斯几乎对整个中世纪的大案了如指掌,具有丰富的化学、植物学和医学知识,对普通民众充满了热爱和同情,对上流社会充满了不屑和鄙视。经他处理的案件,没有一个罪犯漏网,没有一个上等人能逃脱法网。

  这种“孤胆英雄主义”在物质时代里,对失去寄托和信仰的人有强烈的吸引力。在虚拟空间里品尝“掌控命运”的快感,在现实世界里吸收虚拟人物严谨缜密的智慧,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找到寄托梦想的沃土......这才是福尔摩斯被崇拜的根本原因。

  据统计,从福尔摩斯诞生开始到现在,他的粉丝多达1.2亿人。

  在崇拜他的人里面,有学生、农民、警察,也有明星、企业家和职员,但唯独不会有思想家、哲学家和学者。

  鲁迅先生不喜《福尔摩斯探案》,因为这类小说在那个时空不具有实用意义,于救国无益、于醒人心无益。他的理想是唤醒人心、救国救民!

  现在很多人喜欢福尔摩斯,是因为在这个时空里,《福尔摩斯探案》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有人借此研究英国的历史,有人借用福尔摩斯的智慧破案,有人借此锻炼缜密的思维能力,有人借此培养学习和思考能力......

  造物主给了人类最复杂的大脑,却没教会人类完全开启的方法。

  柯南道尔创造的大侦探福尔摩斯,在使用大脑的方向上,显然走在了绝大部分人的前面。《福尔摩斯探案》之所以经久不衰,正是因为作者消除了虚拟人物和现实社会的错位感,把基于物质社会的人类才智发挥到了极点,让人分不清真假。

  而柯南道尔的文学功底,结合惊险曲折的故事情节 、逻辑缜密的思维方式和含蓄幽默的表述方式,更是让无数读者不忍放福尔摩斯离开。

  无论是打发闲暇时光,还是锻炼思维,又或者陪孩子一起徜徉光怪陆离的19世纪,这部书都不容错过。喜欢福尔摩斯的朋友,点击上面链接看看吧,全套10册哦!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