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自己,是我们经常做的事

  逼迫自己,其实是我们经常对自己做的事情。一旦我们对自己有不满意,或者依附于一个权威的标准,我们就会企图强力地扭转、改造自己,从而变成一个更“对”更“好”的自己。

  我们会在自己的限制性上施加压力,对自己提出要求、订立标准、设定计划、遵照执行,以为这样就会创造出新的可能性。

  而其实,这个过程已经对“原来”的自己投射了很大的否定,是因为不接受自己而做出的努力。

  这个过程,是会制造内在的对抗,从而加深了底层的创伤,这些被压抑的情绪,会在不经意的时候就跑出来,摧毁之前精心堆砌的成果,或者一直活在自我压制里,不敢有一点自由的空间,唯恐一松手就回到解放前。

  这样的力量,能创造“改变”,却无法体验自由。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无法“持续”努力的原因。

  而有意识地拉伸自己的边界,是基于很深的接纳:现在的我没有问题,我的限制性也没有问题,这只是我在以往的背景下曾经作过的选择留下的痕迹;这个痕迹帮助我记录那些没有完结的创伤和记忆,它给了我机会,识别到那个困住我的边界,并提醒我重新选择,而实现一个新的自己。

  这个自己并不比以前的自己“更好”,只是允许生命流动与进阶,而必然要不断设计自己的过程。

  当我们怀着很深的接纳,感知自己的边界,而不是抗拒自己在边界的局促感、而急于解决——就会在那个边界,听见自己内在的恐惧和委屈,然后疏解那些情绪和身体层面的武装,释放那些多余的对抗,而释放出弹性。

  这份弹性,会允许我们重新设计我们的选择,不必较劲、却同样有穿越的力量。这是对自己的慈悲。

  当然,这不意味着我们在生活中不可以用一些果断而明确的力量来要求和挑战自己,只是去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