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你好》:从天而降的怪客,穿越题材是如何让观众发笑的

  穿越题材中,如何穿越?是非常有意思且值得做创意的内容。从《终结者》中的光屁屁,到《Soho区惊魂夜》里的现实瓦解,再到《回到未来》的宝贝汽车,往往都能成为影片的一个标签。

  本片采取的方式,是从天而降,掉在澡堂里、厕所里、产房里……

  这也是我对《哥,你好》的印象——屁股疼。

  

  本片其实不算喜剧片,我倒觉得拍成东北往事那种风格要更好

  科幻题材里最科幻的故事,大家可能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可以自由地在时光中穿梭。

  时空穿越,对于电影来说,是经久不衰的题材,回到过去,穿越未来,好莱坞从多年以前就开始为我们贡献了众多经典。《回到未来》系列、《时光倒流七十年》、《蝴蝶效应》,我曾经误以为本片会采取这个套路,结果我可能高估创作者了。《神气活现》这个算是反穿越了,从过去来到现在;《Soho区惊魂夜》魂穿也算,《十二猴子》、《终结者》系列。

  

  惊魂夜的穿越,绚丽、迷幻让人自然地就把合理性抛诸脑后

  我们把目光转回国内,《古今大战秦俑情》过于久远,穿越题材我印象中在院线制改革后,第一个片子是《神话》,而后沉寂许久,从2015年开始,陆陆续续有众多同题材的喜剧出现了。

  从《夏洛特烦恼》开始,陆续有《乘风破浪》、《你好,李焕英》这样的佳作出现。

  这里忍不住提及一部港片《新难兄难弟》,基本上《乘风破浪》就算是翻拍这部片子,是难得的精品。陈可辛,永远的大神!

  

  这个片子的父子关系的发展,细致入微,情理之中,却又是在一个魔幻的题材之下,但是最后展露出的感情和眼泪,却又是真实的

  目前最热衷于这一类题材的,主要还是开心麻花系列的作品包括这部《哥,你好》。

  结合近几年这几部卖座片的成绩,我们应该能总结一些,目前内地穿越题材喜剧的成功路径。

  穿越题材的卖点,不在乎几点:改革开放初期人文社会的群像;勾起我们好奇心的老物件;由于时代差异造成的穿越者与社会的脱节所产生的笑点。

  对过去的回忆,人们往往会罩上一层被称为美化的纱,而电影正是将人们的这种美化转到了大银幕上。

  这一点,《你好,李焕英》做绝了,整个影片就是笼罩在一个暖色调上的,显得略到魔幻色彩,仿佛一切都在梦境。

  

  看第二遍跟看另一部电影似的

  本片《哥,你好》在这几方面,有着显著的不足。

  首先,影片的整个剧情给我的感觉用一个词可以形容,凌乱。

  而造成这一点的,我认为是过于频繁的进行时空穿越而造成的。我们来捋一捋整个时间线:现代/1988年,第一次相遇;——现代/1988年,相恋;——现代/1991年,技术大赛和结婚仪式;——现代/1991年,生孩子时;——现代/1991年,怀孕期间;——现代/1991年,生孩子时。

  正是因为这种多次的跳远,造成了故事连贯性的问题,而每次回到现代的剧情则是更是鸡肋了。

  影片剧情上一开始并没有说清楚到底常远穿越的目的是啥,对于撮合自己父母的剧情也是说得糊里糊涂,到最后剧情突变,转为为保母亲开始自我牺牲,整个故事上缺少一个统一而清晰的故事线。

  其次,对于穿越题材的重头戏,旧时光的描绘,力道不够。

  全篇唯一的旧时代亮点,就只有剧情片职工技能大比武的亮点,说实话,呈现了一种比赛的紧张感,以及对于劳模即技术标兵的一个崭新的认识。

  我建议可以有导演把这个单独拍一部电影,完全可以拍成类似于《夺冠》那种级别的电影哟。

  如果我们对比一下本片和李焕英,就会发现后者除了一条母女情的线索之外,它有足够的的精力和时长来构筑一个1981年的工厂,所以我们能看到一个拿票买电视的场景,也可以看到大家齐聚一堂看排球的盛况,还有工会的节目排练、领导讲话等等,一个活脱脱的八十年代工厂生活写真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而《哥,你好》的问题在于,它既需要展现儿子与父亲的纠葛,还要展现母子的感情,还有父母爱情,所以它已经没有精力再去描写旧时光了。一些原本能够给出这个味道的地方也都是一笔带过了,比如迪厅的娱乐生活、小卖部卖的义利菓子面包,这些原本能够延展的东西,这些本应该是卖点的东西都没有进行扩张,似乎导演本就没有想将旧时光作为一个需要关注的要素。

  

  魏翔本片中的表现是值得称道的,也是精彩的,但是马丽和常远我认为他们的风格其实并不适合这部电影

  这里影片本可以在食堂、车间工作、青年工人业余生活等几个方面作为重点来描写,而这几个方面都是之前的类型片没有深入触及的方面。

  最后,在于如何平衡演员在影片中的戏份,这一点非常考验导演对剧本的驾驭能力。

  《你好,李焕英》中带给了我们如此之多的鲜明人物,装腔作势的沈光林、大搞特搞的车间主任、绿茶表王琴、一口地道东北腔的老毛子……

  李焕英由于主线人物关系仅有母女感情,因此它有足够的的片长来描写一个群像。

  反观《哥,你好》,就像我之前说的那样,父子情、母子情、父母爱情,它要呈现的主线实在太多了,导致影片中配角的戏份被一压再压,在我看来只有一个整天张口闭口泰戈尔的秦姨,还有从大款沦落到捡破烂的强哥,还能让我记得住。

  

  贾冰几乎贡献了本片中所有的笑点

  之所以主线人物戏份的不断扩充,也可以理解。

  张栾导演的上一部作品《老师好》里,说得出的大腕儿也就是于谦,因此他只需要维护一条人物主线就好,有足够的精力和片长来做其他的东西,但本片中,魏翔、马丽、常远,目前都算是一线或是准一线明星,因此我认为导演有些控不住场了,导致主线人物的戏份被过于扩大,挤压了本可以作为主要笑点的那些附属要素的内容。

  综上所述,本片是一部让我遗憾的作品,它的立意很好,同时展现给我们的有很多东西是非常值得呈现在大银幕上的“大比武”,而归根到底由于影片主线的失控,将原本穿越题材所擅长的要素,在本片里都被削弱了。

  

  这段焊工比赛真是精彩

  现在我只期待着,将来会不会有一天,我能看到一部电影叫《大工人》,而这部电影的起点,可能就是《哥,你好》里的焊工大赛。

  校对 | 张鸿润

  转载请注明版权 | 鉴片工场

  我们只鉴赏有温度的电影

  一部好电影,一定是刨去娱乐后,还能具备教育意义和社会责任。——@张鸿润Sche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