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战之不战而屈人之兵

  

  不战而屈人之兵;

  最完美的战略目标是不战而胜

  代略制定,首先是战略目标的确定。那么,孙子提出了什么样的战略目标呢?

  孙子日: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 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谋攻篇》)”

  孙子认为,通过交战的方式,即便是百战百胜,也不是最好的战 略;而不通过交战的方式,就能够使敌人屈服才是最好的战略。

  王皙日;国、军、卒、伍,不间大小,全之则威德为优,破之则 威德为劣。张预日;周制:万二千五百人为军,五百人为旅,百人为

  卒,五人为伍。自军至伍,皆以不战而胜之为上。

  孙子讲的这段话有三个点需要讨论一下:第一,是“全”

  “全”与“破”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全”的意恩是完整而无任何损毁而“破”的意思是造成无可避免甚至是无法补救的损毁,破坏。从曹操到很多注释家都把“全”字注释为 “敌人之全”

  即敌人的全国、全军等,即使敌人完整、不受任何破损地降服为上策,这虽然说得通,但似乎不能完全表达孙子的本意。因此,如果为了使敌人完整无损地降服, 但自己却牺牲很多利益或资源,这是不合常理的,也应该不是孙子的本意。所以,注释家贾林作了补充,贾林日:全得其国,我国亦全,乃为上。 按照贾林的注释,我认为,这个“全”字,是指在保全我方的同时也保全敌方。

  第二,是“不战” 即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不战”

  所谓战,就是使用武力进行交战!显然, “不战”就是不交战。但是,不交战,却不等于不进攻。从战略家的观点来看,必须采取攻击行动,才能达到积极的目的。如果从这一观点分析,可以看出,“不战”只是不使用武力进行“交战”

  第三,是“屈人之兵”

  注释家都把“屈人之兵”说成是使敌人屈服!20世纪最负盛名的战略家李德·哈特在《战略论:间接路线》一书中写道:战略的完美境界,就是要产生决定性的战果,而不需要任何严重性的战斗。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依照我们已经研究过的结果,历史上有许多例证,足以说明若能够借助有利条件,则战略是可以产生不战而胜的结果的……有时一个国家只是以维护本身安全为目的,而并不想征服任何国家,那么,只要解除安全的威胁,就可以算是达到目的了换言之,只要逼迫敌人放弃他们的目的即可。”

  这样分析,我认为,孙子提出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并非一定要对手屈服,而是主张不通过武力“交战”的手段来解决矛盾或冲突。即孙子的理想是不通过战争方式实现胜利,或是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 《孙子兵法》在战略上的最高追求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并且提出了从国家层面到班组层面的全胜战略目标体系,即: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这就构成了由“不战而屈人之兵”为总体目标的战略目标体系(如表3-1所示)。

  表3-1 军事上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战略目标体系

  总体目标国家层面军队层面师旅层面

  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战而胜)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这就构成了由“不战而屈欧美剧人之兵”为总体目标的战略目标体系。

  那么,在商业竞争发展中,又如何制定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目标体系呢?

  在商业竞争中的“不战”就是不实施价格战;商业上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不采取价格战而解决竞争双方的矛盾或冲突,进一步说,就是不以恶性的价格战而造成两败俱伤,从而取得竞争上的最后胜利。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