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自卑感不是与别人比较,而是与“理想的自己”比较

  最近各大媒体都在推荐的小说《被讨厌的勇气》说是能解决人生80%的困惑,带着好奇和不解去读完这本书。

  本书以青年和一位哲人的对话展开,全书没有任何故事情节,却又阐述了其中所蕴含的哲理。青年与哲人观点的碰撞,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作者为何被称为哲学大师。被讨厌的勇气并不是要去吸引被讨厌的负能量,而是,如果这是我生命想绽放出最美的光彩,那么即使有被讨厌的可能,我都要用自己的双手双脚往那里走去

  其实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对于许多事,包括工作,生活,人际交往等也会有很多不满和无能为力的挫败感,是这本书让我找到自己的本心,那就是遵从内心,一切就顺其自然,佛家讲一切因果随缘而定,也是一样的。现在回过头去看之前耿耿于怀的事,发现真的就是一点小事。随着年龄的成长,我们所经历得越多,其实越容易走进困境,很多事情上很容易钻牛角筋,事情也往往陷入死胡同,从自身来看就是一盘无解的棋局。而该书其实就告诉我们,不要被一片叶子蒙蔽双眼,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想起很久以前听一位知名主持人说过一段话:

  当下你觉得你遇到的事都是大事,其实过几年再回头看你会发现那就是屁大点事,当下的你无法放下,是因为你经历不够,经历得多,心中能容下的事就多,事情也就有了多种答案。

  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在于目的论,我们大部分人在面对一件事的结果,很多时候会去电影盒子寻找原因来给结果一个完美的解释,而书中恰似相反,

  结果是目的,想要结果发生,要有类似这样的动机,才能促使结果的发生

  。换言之就是实现某种目的,则需要有足够的欲望,否则短暂的欲望无法满足结果实现的条件,第二点就是活在当下,缅怀过去,关注未来,都不如此时此刻。“此刻”才是人生的关键,做好当下的事,正如书中所讲“赋予过去的事情什么样的价值,这是现在的你所面临的课题”。其实关注当下的事,做好眼前的事,就是专注于内心的最好的答案。书中说:

  “人生中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纠结过去,关注未来,把微弱而模糊的目光打向人生整体,自认为看到了些什么。你之前就一直忽略“此时此刻”,只关注根本不存在的过去和未来,对自己的人生和无可替代的刹那撒下了一个大大的谎言”

  。其实我们就是对自己撒下各种各样的谎言,以求心安理得,减少对自我放纵的愧疚感。

  书摘:

  不愿意为改变自我而牺牲目前所享受的乐趣-比如玩乐或休闲时间。也就是拿不出改变生活方式的“勇气”,即使有些不满或者不自由,也还是更愿意维持现状

  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得比较

  人只有在能够感觉到“我对别人有用”的时候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拒绝普通的你也许是把“普通”理解成“无能”吧。普通并不等于无能,我们根本没必要特意炫耀自己的优越性

  版权声明:

  本文为原创作品,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