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力四世为何被称为教皇杀手?

  在欧洲发展历史上,法国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帝国。在欧洲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有着很多强势的帝国,但是,法国的封建体系可以说是最为完善的,法国国王的权力也是最大的。法国不像英国 一直被贵族限制,也不像德国地区,一直都没有形成真正的帝国。法国就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

  在法国发展的历史上,有很多国王都有自己的“外号”。这些外号往往能反映出国王的特点或者品行,还有他曾经做过的事情。法国的一个国王,也就是腓力四世有一个很“凶猛”的外号,叫“教皇杀手”。那么腓力四世为什么被称为“教皇杀手”呢?

  

  法国王权与教皇的争斗

  在欧洲的发展过程中,宗教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欧洲最早的古希腊城邦文明时期,就出现了宗教体系,在那个时期 每个城邦都有一个神,作为他们的宗教象征。而希腊的联邦体系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众神教。

  在希腊之后,罗马统治时期,罗马融合了希腊整个地区的宗教,丰富了多神教的体系。在多神教体系之下,罗马通过公民制,使得自己的地盘快速增大。在众神教体系之下,宗教一般都是以附属地位存在的。

  虽然众神教体系,也是王权的重要保障,但是,在罗马之前的公民体系中,贵族与皇帝的博弈,对于皇帝来说更加重要。罗马在发展的过程中,利用自己的公民体系,维持了自己的快速发展。而罗马也因为发展到了极限,而最终走向崩溃。

  

  在公民体系之下,罗马的发展主要是依靠对外扩张与对内的压迫来实现体系的维持。在罗马不断地扩张,到了极限之后。在罗马边境之外,除了贫瘠的地区,就是要面对强敌。罗马难以再度扩张,就使得内部社会矛盾增加,进而使得内部矛盾重重。

  在内部的激烈博弈中,最为受到压迫的就是众多的奴隶。不过,奴隶很难占据更多的资源,他们本身就是社会的最底层。所以虽然受到严酷的压迫,奴隶也多次起义,但是最终奴隶的起义大多都被西罗马公民兵镇压住了。

  但是日耳曼人的西迁,却帮助奴隶反抗西罗马成功,推翻了西罗马的统治。不过日耳曼人由于是出身于蛮族,在推翻了西罗马帝国之后,难以很快建立起新的帝国体系。所以,在西罗马帝国衰落之后,欧洲进入了一段黑暗的中世纪时期。

  

  在这个时期,欧洲也在持续地发展,在各个领地上出现了各个势力的代表。这些势力之间相互博弈,使得各个势力都需要付出大量的资源来相互抗衡。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一种文化体系来使得各个势力之间形成契约。

  这个时候,基督教就成了他们之间的契约。基督教可以说对日耳曼封建体系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日耳曼人并没有很强的文化,能够使得他们建立起新的帝国,但是基督教的合作,却使得日耳曼人有了文化基础。

  在最开始,教皇与王权之间是相互合作的关系,教皇帮助国王获得合法性的地位,国王则通过分封体系,维持内部的稳定。有了封建体系,使得各个势力之间,获得相对稳定的地位,减少了内部相互博弈的消耗。

  所以,西欧在确立了天主教的地位之后,走向了封建制,使得欧洲中世纪,走向了相当长时间的稳定发展时期。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国王与教皇之间是合作的关系,但是他们之间也会有着矛盾,这种矛盾其实主要体现在法国。

  

  在欧洲,法国与其他势力并不太一样,法国是欧洲少有的封建体系比较彻底的国家。法国从西法兰克帝国时期 就很早确立的天主教地位,以及建立起来比较完善的封建体系之后,开始形成法国国王比较稳固的统治。

  在法国国王的权力比较稳定 是因为法国的社会资源相对来说比较充足,粮食产量比较高,所以君主可以通过贸易来维系自己的统治。而像英国与神圣罗马帝国,国王的权力都受到贵族的限制,主要还是因为君主控制的资源与势力,在他们内部,并不能占据绝对优势。

  所以在权力的架构上,法国国王相对来说,是最具有权力的君主。而其他国家的势力,领主具有很大的自主性,所以国王为了维持自己的合法性地位,就要一定程度上屈从于教皇。而法国国王,由于有着控制贸易与重要的资源的办法来维系自己的统治地位,所以他就不甘心屈从于教会。所以,法国与教会才会产生教皇与国王之间的争斗。

  

  法国王朝与教皇国利益之争

  在法国的发展中,法国与教皇发生矛盾最激烈的时期,就是在法国的腓力四世时期。腓力四世最为著名的称号是“教皇杀手”,显得他十分的勇猛、狠辣。而他另一个称号却又是另一个形象,也就是“美男子腓力”。

  很难想象,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与称号,竟然说的是同一个人。但是,在历史上,腓力四世确实是一个美男子,但也确实具有很强的手腕。他上位时期,为了在内部打击贵族,就需要有足够的钱财来拉拢自己的势力,可当时他的钱财有限,所以他就很果断向教会“开刀”。

  在当时十字军东征已经遭遇多次失败,所以教会的地位在欧洲开始走向下坡路。在当时教会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想要重新树立天主教的地位,于是宣扬宗教至上理论。这在与法国国王腓力四世,想要通过压制教会,使得更多的资源流向国王形成矛盾。

  而教皇卜尼法斯八世也公开对腓力四世进行批评。在腓力四世召开三级大会之后,腓力四世就命令军队进入教皇国拘捕了卜尼法斯八世,对他大加凌辱,最后卜尼法斯八世忧郁而死。

555电影网

  

  王权与教皇权力与地位之争

  在法国的发展过程中,腓力四世是法国君主权力的一个巅峰时期。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在召开三级议会之后,获得了社会上贵族、中产阶级以及农民的支持。通过压榨宗教,使得社会资源增多。

  在长久以来,宗教通过增加各种项目,在社会上攫取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早就引起了公愤。所以,腓力四世很好地利用这一点,使得法国开始公然反对教皇。教皇卜尼法斯八世被拘捕,是轰动欧洲的大事件。

  在之后教皇的威望一落千丈,在卜尼法斯八世教皇忧郁而死之后,新的教皇本尼狄克十一世,对外宣称法国的腓力四世杀死了教皇,他的罪孽不可饶恕,他期望其他国家能够联合起来,打败腓力四世。

  但是这个时候,教皇声望已经不是从前,不仅没有一个国家响应他的号召,而且还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所以腓力四世又出兵,杀掉了本尼迪克十一世教皇。在之后,教皇就成为法国国王是傀儡,所推出的所有政策,都是顺从于国王的意思。由于腓力四世是欧洲历史上,连续杀死两位教皇的唯一一人,所以,他又被称之为“教皇杀手”。

  

  总结

  法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比较彻底的封建体系。而法国的国王,在封建体系中 占据较大的话语权,在之后,法国君主腓力四世 又比较强势,所以,他的统治与教皇发生了矛盾。在腓力四世想要获得更高控制权的时候,他选择对宗教下手,压榨宗教来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

  正好这个时期,由于十字军东征失败,宗教的威望正在快速下降。所以,在法国国王与教皇发生矛盾的时候,腓力四世通过三级议会,决定压榨教会的资源让各个势力获得资源,所以在获得全国三个等级的势力支持之后,腓力四世就可以大胆地对教皇“开刀”。

  接连干掉两个教皇之后,腓力四世与法国各个阶层都获得了一定的好处。而腓力四世的地位,以及王权都有一定的发展。而腓力四世因为连续杀掉了两个教皇,被称为“教皇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