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灵魂论:要获得解脱,唯一的方法就是摆脱欲望
柏拉图已经论证了灵魂的三个部分,有着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可知,与凡俗、愚昧、可朽的肉体,紧密相连的情感与欲望也是低贱的。爱情片
“各种各样的欲望、快乐和苦恼都是在小孩、女人、奴隶和那些名义上叫作自由人的,为数众多的下等人身上出现的”。
不仅如此,凡俗的肉体令人们,产生各种各样的感情和欲望,幻想和愚妄,它对于实现人的理性来说,是一种负担甚至是禁锢。
因为,一方面,人们复杂多变的情感和情绪,对人来说是一种羁绊,因为它们会搅扰人们的灵魂,使其不能摆脱苦乐的心情取得平静。
另一方面,人们为了满足这些低级的生活的需要疲于奔命,成为了“为发财而奔走的奴隶。
在柏拉图看来,雅典的公民们生在最伟大的城邦,却成为了情感和欲望的奴隶,而不关注智慧、真理和自己的灵魂是可耻的。
他的教育目标在于培养伟大的雅典人,解救这些被自身束缚的囚徒,而这种囚禁并不是外在的力量,致使人们无法逃脱。
我们之所以受困于官能世界,是因为自己囚禁了自己,身体和欲望对于灵魂,来说是个沉重的包袱,它阻碍和屏蔽了获得真理的道路。
而囚徒本身就是这囚禁的主要帮凶,所以,必须将眼光集中到自身内部,哲学的解放作用就在于,设法使人们意识到眼睛、耳朵和其他感官都充满着欺骗,那些诗中描述的。
可见的,善变的东西中没有任何的真理,更不要沉溺于感官带来的,随时可变的诸种快乐和情欲、悲愁和恐惧。
当我们由于某物,而感到极大的快乐或痛苦时,就不由自主地相信,那造成这种情感的对象是非常分明、非常真实的;但是并非如此。
主要是感性事物产生出这种结果,我们应该信任自己,以及自己对实在本身的思维,透过这些繁复的表象,来观照对象本身。
柏拉图认为,这场“自我反对”的战争,“要得到的首要的和最大的胜利,就是战胜自己”。
而人们想要做“自己的主人”,获得解脱的唯一方法就是摆脱欲望、情感和多变的情绪,摆脱肉体的愚昧,使“神圣的灵魂处于统治、主宰地位,凡俗的身体处于服从、隶属地位。”
诗以其模仿的生动形象,而被人们所喜爱,当诗人生动地模仿了某位英雄人物捶胸顿足,号啕痛哭,或是沉迷酒色,纵情狂笑,又或是忧伤哀戚时,人们就会因迷醉而感同身受,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形象。
而当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相似情境就会效仿,沉溺于情绪或是欲望的泥沼之中,却不认为这种“妇道人家的行为”可耻。
从一种摹仿的行为,继而变成一种行为的诱导和思想上的纵容,使得理性放松了对感性的控制,快乐和痛苦就会代替法律,和理性原则成为统治者,而人们则沦为了情感和欲望的奴隶。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