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丨赵式:文峰情思
赵式,本名赵心放,重庆市南岸区作协理事、重庆市杂文学会理事。
文峰情思
文/赵式
年轮压不碎流逝的岁月,分袂带不走游子的情思。
打从记事以来,我的文峰情思随着不断增加的年龄,那绿-黄-绿印象,在脑海中留下的痕迹越发深邃。
——最初的绿:是那种充满怀念的原味绿
充满怀念的原味绿来自传说和史料,也来源于回顾。
当教师的先父,与儿时众伯仲的聊天,让我耳濡铭心:一条火龙突然窜到古称江州的重庆无恶不作,被降服后,为了永远镇住这孽障,当地士绅诚邀何仙姑、吕洞宾和铁拐李相助。三位神仙商议后分别修建一座塔,镇住它的头、腰和尾巴。镇头的文峰塔由此问世。
文峰塔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清咸丰年间,川东道台认为,自清开国以来,偌大一座江州城竟无人金榜题名,为振兴文风,特地在长江南岸文峰山巅修建宝塔一座。据传,南岸文峰塔落成后,每当正午日照中天时,与禹王庙侧的七级宝塔,双双倒映入长江之中,只见江水中两个塔尖相依天成,江州城文脉由此续接上了,骚人墨客接踵而出。
据史料介绍,南岸文峰塔建于清朝道光30年(1850年),相传为镇洪水驱妖邪保平安所用。整座塔为七级塔身,呈六边形,高约28米,建筑面积435.55平方米,占地面积246.53平方米,底层为条石结构。一层设有佛龛,二至七层开有窗洞。塔顶初为金属坛形顶,后为砖砌盔顶,顶中为葫芦形塔刹,属砖石垒砌楼阁式身骨。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未及弱冠的先父从老家来到文峰山麓的广益中学求学,余暇之时到文峰山巅游玩。他说:伫立塔前一望,山是船的舱,塔是船的桅,树是船的帆。山风呼呼,千帆竞发,气势磅礴,脑清气爽,心旷神怡,催人奋发。学业完成参加工作后十年,他再次游览文峰塔,放声赋诗一首:
文峰塔下少年游,逝水光阴竟十秋,
凭对峰峦怀旧兴,先年浪迹今存不?
上世纪六十年代前的文峰山是啥具体模样,先父多次讲过,孩提时代的我也有些许印象:文峰山的松树挺拔茂密,阳光明媚的日子走进其间,只见缕缕阳光穿过树林上空的缝隙射到地面,亦真亦幻,十分动感,非常迷人。那山那塔是我学龄前的乐园哦。那时上山,登文峰塔、粘丁丁猫、逮金哑子好玩不说,不到半天还可以捞满一小背兜松针和松塔,回家得到是个勤快娃娃的夸奖。
——居中的黄:是那种无可奈何的苍凉黄
无可奈何的苍凉黄,是对现实损害后留下的悲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文峰山和文峰塔的面目逐步狰狞了。经年前用青石板砌成的山间梯石不断被挖走,成了一条坎坷土山路,从下往上望像条烂草蛇赖在山间。树木不断被砍伐,宛如一些中年人的头发日趋稀疏。更可怕的是由于空气污染严重,引发年复一年的大规模虫灾。学校老师带领学生们,戴起手套打摇树枝,把掉下来的虫子用手捏死。森林管理站多次大剂量喷洒六六六药粉,呼啸山风挟着呛人的粉尘窜入山民家的门窗,钻进人的鼻腔,说多难受就有多难受。招数用尽只有被迫“躺平”,眼看虫灾越演越烈,残存的树木慢慢全部枯萎,整座山只有稀稀拉拉的一些蕨类植物和野草,成了一个活脱脱的癞痢头。
文峰塔的模样惨不忍睹,塔内的楼板和木梯不翼而飞,布满了蜘蛛网和灰尘,塔的四周垃圾成堆,人畜排泄物遍地。文峰塔呀,就像一个颤抖着行将就木的病人,随时可能倒地而逝。
十年浩劫使得弱冠之年的我无所适从,在时年二十岁的秋末冬初一天,晨雾迷漫,我站在德国大使馆旧址老屋前,远眺文峰塔,愁思绵绵,写下《雾日望文峰塔》一诗:
云遮雾障路漫漫,难同契友共承欢,
遥付愁心与字水,随波苦寻太白船。
——现在的绿,是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中的希望绿
南山被称为重庆的“肺叶”,是主城区重要的生态涵养地。拨乱反正后,关于把文峰山纳入南山风景区、修葺文峰塔的消息多次见诸报端。虽然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迁离老屋,但桑梓情深,每年都要去游览的我,确实感受到那山那塔发生的一系列可喜变化。经过多年的辛勤劳作和精心管理,文峰山郁郁葱葱了,山坡上栽满了松树、黄葛树、杨树、柏树……青青草丛中许多不知名的野花盛开,婉转动听的鸟鸣声不时随着山风飘传。
屹立在山巅的文峰塔,经过百多年的风霜雨雪,青苔野草已逐步点缀在风化了的整个塔面,悄然使其斑驳陆离,成了一个空塔壳。1992年文峰塔被正式确定为“重庆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8月,南岸区文物管理所斥资30万元对其进行整修,外墙涂上白色涂料后焕然一新,周边环境也得到了根本的改善。据悉,为更好地保护历史文物,南岸文峰塔早已不对外开放,但平时仍有不少慕名而去的游客来到到它的身边流连忘返。修旧如旧的文峰塔,既体现了历经沧桑的伟岸雄姿,又辉映出新时代的崭新风貌。
文峰山麓间的德国大使馆旧址,已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被确定为“南岸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栋外檐小青瓦底屋黄石墙的中西混合结构的小别墅。它一面临峭壁,一面俯瞰两江怀抱的渝中半岛。四周长满葳蕤的黄葛树,还有一些香樟柏树等。在别墅外抬头眺望,可见文峰塔的塔尖。这里也已经修旧如旧了,前去观光的游人不少。
沿着德国大使馆旧址到铁路疗养院的山间小道中段,原本毁坏的烈士墓重修了。烈士墓占地约250平方米,呈长方形,一米左右高的围墙用青沙砖砌成,进墓园迎面就可看见竖立的“南山烈士墓”大理石碑。苍松翠柏掩隐下的墓地,面对建筑物鳞次栉比的渝中半岛及环绕半岛的两江,背靠雄伟古朴的文峰塔,有山有水,视野开阔,环境幽雅,的确是烈士们理想的永安之地。
在文峰塔一侧,始建于1956年的原南山铁路疗养院,已变身为岚苑度假村。那里不仅是个度假的好去处,里面还拥有多处人文景观,如于佑任公馆、孔香园、范哈儿别墅等。伫立在岚苑观景台眺望,古塔春色、山景、夜景,能让人心旷神怡。
窃以为文峰情思可作为一个新的旅游创意,将黄桷垭老街、南山烈士墓、文峰塔、德国大使馆旧址、南山铁路疗养院等多处人文历史自然风光景点,开辟成为南山风景区的一条新旅游线路,让文峰情思永远梦萦着这座绿水青山+金山银山。